审判独立与制约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2 01: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建设取得新突破,探寻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崭新意义。在建构我国审判独立制度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我们既应当批判西方法治话语体系的支配性地位,也需要立足于我国法治及改革实践反思性地创建本土的审判独立制度理论体系。我国司法语境下的审判独立不同于西方法治注重赋权的实践,而是在审判职权依法独立行使的同时强调对权力行使的合理制约,以此构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审判独立与制约的二元互动司法实践模式,这种互动实践的落脚点即为以“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为核心的司法责任制。司法责任制改革被认为是一条经由“责任”映射到“职权”再延伸到“独立”的改革进路。置于“司法责任制”落实下的审判独立与制约,如何在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与法院对审判行为具有适度控制力之间保持平衡,正是司法责任制改革所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尝试从贴合改革初衷的视角,把审判“独立”还原成“司法责任制”之视角下的“独立—专业—负责”三要素,将制约作为二元互动模式下对“独立”的约束与纠偏机制。审判的独立与制约在宏观层面是对司法责任制进行解构,旨在构建责权利平衡机制,致力于划...
【文章页数】:2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范围
第一章 对审判独立现状问题的全景评估与反思
第一节 审判独立内部运行的再考察
一、落实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的情况
二、改革后审判委员会运行机制的情况
三、推广专业法官会议制度的情况
四、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的运行情况
五、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权的改革运行情况
六、热点个案中暴露出的审判独立运行窘况
第二节 审判独立外部问题的再认识
一、司法改革去“地方化”过程中对人民法院审判独立的影响
二、司法改革去“行政化”过程中对人民法院审判独立的影响
三、诉讼流水线化对人民法院审判独立的影响
四、外部监督的无序化对审判独立的影响
第三节 审判独立之制约的再反思
一、司法独立的域外梳理与比较研究
二、审判独立含义的再界定
三、审判独立的制约与界限
四、审判独立与审判支持保障
第二章 审判独立的法理基础
第一节 法院组织理论
一、审判组织的平权性结构要求
二、建立扁平化的审判组织结构体系
第二节 诉讼法理论
一、审判权的独立属性
二、审理主体与裁判主体的同一性与独立性
三、裁、判同一的诉讼原理
第三节 审判管理理论
一、泛监督哲学与制约单向性侵蚀审判独立
二、审判管理的转向抉择与路径
第四节 民主集中制理论
一、民主集中制概念及价值
二、正确认识民主集中制
三、民主集中制与审判独立的融合
第五节 审判责任理论
一、审判责任追究的基本类型
二、审判责任模式的评估与抉择
第三章 审判独立与审判制约的关系定位
第一节 审判权的行使范围和限度
一、审判权的基本属性
二、审判权的行权内容与程度
三、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实践标准
第二节 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形式
一、回应审判监督管理必要性的“三组关系”
二、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基本内涵及形式
三、我国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功能
第三节 审判权与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关系及其实践展开
一、审判权与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关系
二、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实践困境
第四节 以确保审判独立为目标的审判监督管理改革路径
一、改革审判权运行机制
二、健全完善新型审判监督管理机制
三、构建法官自主管理机制
四、完善审判质效的评估体系
第四章 审判独立与院庭长监督管理的失衡和协调
第一节 审判独立与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的失衡
一、司法体制改革对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权提出的具体要求
二、院庭长监督管理机制运行的实践困境
三、院庭长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权的解构和重塑
一、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再认识
二、完善院庭长监督管理机制的改革思路
三、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职能的规范与完善
第三节 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机制改革的实践成效
一、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机制改革的全国成效
二、以北京地区为样本的实践成效考察
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建议
一、审判监督管理权行使要求
二、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具体适用“清单”
第五章 审判独立与审判组织的一体考量
第一节 审判组织的基本内涵、功能与类型
一、审判组织的基本内涵
二、对审判组织的重新定位及科学拟定
三、主审(专业)法官会议
第二节 对我国审判组织基本运行实际的考察
一、独任庭运行实际
二、合议庭的运行实际
三、审判委员会的运行实际
四、赔偿委员会的运行实际
五、我国审判组织运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第三节 以突显审判独立为标志的审判组织改革
一、审判组织改革的全国成效
二、进一步深化审判组织改革的建议
第六章 合议庭内部法官各角色的审判独立
第一节 法官作为合议第三人的审判独立
一、合议第三人审判独立的逻辑前提
二、群体决策理论下合议规范的重构
三、合议第三人独立审判的职权设定
第二节 法官作为承办人的审判独立
一、我国的案件承办人制度评述
二、承办法官审判独立的现实羁绊
三、承办法官审判权独立行使的优化
第三节 法官作为审判长的审判独立
一、我国的审判长制度变革
二、合议庭首长负责制的弊端与重构
三、审判长独立审判的实现路径
第四节 合议庭中人民陪审员的审判独立与制约
一、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
二、二元混合参审职权模式下的审判独立
三、法官独立审判与陪审员参审的协调
第七章 审判独立与制约的配套机制建构
第一节 审判独立视野下的法官管理制度
一、以审判独立为目标的法院内外部管理制度
二、审判独立下的两权分离管理模式建构
三、以审判独立为导向的法官业绩合理性评价
四、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第二节 审判独立实现的保障机制构建
一、法官基本职业权利保障审判独立
二、审判独立与法官责任追究
三、审判独立与法官保障性职业权利
第三节 构建以审判独立为核心价值的法官职业共同体
一、审判独立指引下的法官选任制度改革
二、审判独立与法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三、培育符合审判独立要求的法官文化
参考文献
附件:论文逻辑结构图
致谢
本文编号:4019197
【文章页数】:2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范围
第一章 对审判独立现状问题的全景评估与反思
第一节 审判独立内部运行的再考察
一、落实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的情况
二、改革后审判委员会运行机制的情况
三、推广专业法官会议制度的情况
四、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的运行情况
五、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权的改革运行情况
六、热点个案中暴露出的审判独立运行窘况
第二节 审判独立外部问题的再认识
一、司法改革去“地方化”过程中对人民法院审判独立的影响
二、司法改革去“行政化”过程中对人民法院审判独立的影响
三、诉讼流水线化对人民法院审判独立的影响
四、外部监督的无序化对审判独立的影响
第三节 审判独立之制约的再反思
一、司法独立的域外梳理与比较研究
二、审判独立含义的再界定
三、审判独立的制约与界限
四、审判独立与审判支持保障
第二章 审判独立的法理基础
第一节 法院组织理论
一、审判组织的平权性结构要求
二、建立扁平化的审判组织结构体系
第二节 诉讼法理论
一、审判权的独立属性
二、审理主体与裁判主体的同一性与独立性
三、裁、判同一的诉讼原理
第三节 审判管理理论
一、泛监督哲学与制约单向性侵蚀审判独立
二、审判管理的转向抉择与路径
第四节 民主集中制理论
一、民主集中制概念及价值
二、正确认识民主集中制
三、民主集中制与审判独立的融合
第五节 审判责任理论
一、审判责任追究的基本类型
二、审判责任模式的评估与抉择
第三章 审判独立与审判制约的关系定位
第一节 审判权的行使范围和限度
一、审判权的基本属性
二、审判权的行权内容与程度
三、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实践标准
第二节 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形式
一、回应审判监督管理必要性的“三组关系”
二、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基本内涵及形式
三、我国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功能
第三节 审判权与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关系及其实践展开
一、审判权与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关系
二、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实践困境
第四节 以确保审判独立为目标的审判监督管理改革路径
一、改革审判权运行机制
二、健全完善新型审判监督管理机制
三、构建法官自主管理机制
四、完善审判质效的评估体系
第四章 审判独立与院庭长监督管理的失衡和协调
第一节 审判独立与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的失衡
一、司法体制改革对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权提出的具体要求
二、院庭长监督管理机制运行的实践困境
三、院庭长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权的解构和重塑
一、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再认识
二、完善院庭长监督管理机制的改革思路
三、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职能的规范与完善
第三节 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机制改革的实践成效
一、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机制改革的全国成效
二、以北京地区为样本的实践成效考察
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建议
一、审判监督管理权行使要求
二、审判监督管理权的具体适用“清单”
第五章 审判独立与审判组织的一体考量
第一节 审判组织的基本内涵、功能与类型
一、审判组织的基本内涵
二、对审判组织的重新定位及科学拟定
三、主审(专业)法官会议
第二节 对我国审判组织基本运行实际的考察
一、独任庭运行实际
二、合议庭的运行实际
三、审判委员会的运行实际
四、赔偿委员会的运行实际
五、我国审判组织运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第三节 以突显审判独立为标志的审判组织改革
一、审判组织改革的全国成效
二、进一步深化审判组织改革的建议
第六章 合议庭内部法官各角色的审判独立
第一节 法官作为合议第三人的审判独立
一、合议第三人审判独立的逻辑前提
二、群体决策理论下合议规范的重构
三、合议第三人独立审判的职权设定
第二节 法官作为承办人的审判独立
一、我国的案件承办人制度评述
二、承办法官审判独立的现实羁绊
三、承办法官审判权独立行使的优化
第三节 法官作为审判长的审判独立
一、我国的审判长制度变革
二、合议庭首长负责制的弊端与重构
三、审判长独立审判的实现路径
第四节 合议庭中人民陪审员的审判独立与制约
一、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
二、二元混合参审职权模式下的审判独立
三、法官独立审判与陪审员参审的协调
第七章 审判独立与制约的配套机制建构
第一节 审判独立视野下的法官管理制度
一、以审判独立为目标的法院内外部管理制度
二、审判独立下的两权分离管理模式建构
三、以审判独立为导向的法官业绩合理性评价
四、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第二节 审判独立实现的保障机制构建
一、法官基本职业权利保障审判独立
二、审判独立与法官责任追究
三、审判独立与法官保障性职业权利
第三节 构建以审判独立为核心价值的法官职业共同体
一、审判独立指引下的法官选任制度改革
二、审判独立与法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三、培育符合审判独立要求的法官文化
参考文献
附件:论文逻辑结构图
致谢
本文编号:4019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01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