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MIMO系统中链路自适应传输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规模MIMO系统中链路自适应传输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规模MIMO BDMA 多用户调度 迭代接收机 自适应传输 统计信道信息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类手持终端、多媒体业务以及物联网等应用的快速普及,对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和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4G网络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要求,面向此需求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技术标准有望在2020年左右确定。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作为5G的关键候选技术之一,通过在基站侧配置大规模天线以充分挖掘系统的空间自由度,可以同时服务更多的用户,并极大地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在无线传输中,利用信道信息进行相应的传输参数的调整,是减小干扰、保证传输可靠性并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的关键,本论文研究大规模MIMO链路自适应传输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大规模MIMO波束域空分多址(BDMA,Beam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传输方法,并重点研究了其中的多用户调度以及链路自适应传输问题。从大规模MIMO空间相关信道模型出发给出了波束域信道模型,BDMA传输是最大化和速率上界准则下的最优传输,进一步地给出了BDMA传输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与系统框图。针对BDMA下行传输中的多用户调度问题,其计算瓶颈是和速率的在线估计,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自由概率确定性等同的单小区和速率确定性等同算法,同时针对BDMA传输中的链路自适应传输问题,讨论了链路自适应传输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单小区和速率确定性等同算法可以显著提高用户调度的计算效率,且对真实和速率的逼近有较好的鲁棒性和精确性。其次,提出了大规模MIMO BDMA下行链路基于迭代接收机的自适应传输方法。考虑接收端采用迭代接收机时,传统的基于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MMSE,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检测后验信干噪比的自适应传输方法未能充分考虑迭代接收过程中的性能增益,基于此进行自适应传输不能达到最优的吞吐量。针对此问题首先研究迭代接收机的性能建模方法,利用外信息转移(EXIT,EXtrinsic Information Transfer)图的思想建立了针对迭代接收机的半解析化的性能预测模型。针对实际系统中译码器模块反馈后验信息所导致的平均方差的偏差问题,采用方差的校正方法以减少预测误差,从而建立了迭代接收机性能预测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迭代接收机的链路自适应传输方法,利用迭代接收机性能预测器估计迭代最终所达到的误码字率,并依此确定最优的自适应反馈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在大规模MIMO BDMA下行采用基于迭代接收机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频谱效率。最后,提出了大规模MIMO上行链路基于MMSE检测的低复杂度自适应传输方法。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随着基站天线数目以及所服务用户数的增加,采用传统方法计算自适应传输参数时面临大维矩阵求逆所导致的计算复杂度急剧升高的问题,同时传统方法依赖于瞬时信道信息进行后验信干噪比计算,在大规模MIMO中瞬时信道信息的获取是系统性能的瓶颈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首先研究了多用户联合检测时LMMSE检测器输出端遍历可达速率的计算,提出了基于确定性等同的近似计算方法,该方法仅依赖于统计信道信息—信道特征模式能量耦合矩阵。然后给出了基于MMSE速率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以及速率门限的校正方法。所提出的低复杂度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利用统计信道信息进行MMSE速率的近似计算,并据此计算自适应调制编码的反馈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在保持频谱效率不下降的前提下,可以显著提高大规模MIMO上行链路自适应传输的计算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1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新权;李立;靳凡;张佳鹏;;星载高速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J];空间电子技术;2014年01期
2 张辉,王成良;视频流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年02期
3 张杰;张华;;灵活透明光网络的自适应传输控制策略[J];中兴通讯技术;2008年04期
4 赵鹏;;透明光网络中自适应传输的复杂机理分析及控制[J];邮电设计技术;2008年09期
5 金镜哲;周世东;;基于交织多址的自适应传输[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6 王占杰;周小兵;;视频流自适应传输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7 彭烈新;朱光喜;肖啸;宁国勤;;基于吞吐量最大化的自适应传输控制[J];计算机工程;2007年12期
8 王志刚;蒋挺;赵成林;周正;;一种基于传输成功率的自适应传输策略[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1年02期
9 乔耿嘉,王洪玉;无线信道视频流编码与自适应传输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20期
10 王涛;蒋天发;;流媒体自适应传输的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夏;李建东;;基于自适应传输的预约多址协议[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刘晓颖;刘晓冬;谭鹏;林孝康;;基于缓冲区驱动的自适应视频多播系统[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3 董楠楠;孙勇;岳慧;王璐;;网络流媒体自适应传输控制的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朱光喜;李黎;胡臻平;;一种多用户多天线OFDM系统的自适应传输方案[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任玲;唐昊;周雷;魏振春;;一种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传输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洋;认知无线电中基于认知引擎的自适应传输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薛昀;MIMO无线通信自适应传输理论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胡胜红;基于内容的足球视频自适应传输策略与优化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华;灵活透明光网络中自适应传输机理和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5 张然然;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6 李智信;卫星自适应传输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李长春;自适应传输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黎;MIMO-OFDM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韩锋;MIMO下行系统的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吴杰;OFDM的频率同步与自适应传输[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好;Ka信道下LDPC编码的OFDM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钱超;异构无线网络流媒体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洪三其;基于FPGA的高标清视频自适应传输的数字光端机的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4 柏森森;LTE下行链路信道估计与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吴满;可见光多波段通信系统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6 罗小琴;基于QoE的无线视频自适应传输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7 党冲;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快、慢速链路自适应传输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居行波;基于FPGA的邻近空间自适应传输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9 李洋;空间调制MIMO系统中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10 孙沁沁;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传输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80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128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