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建模和控制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建模和控制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下肢外骨骼 运动学模型 动力学模型与虚拟样机 TDE-MFNNC
【摘要】:现阶段,我国面临着老龄化加快、残障人士数量增多以及单兵作战能力欠缺等问题。在此情形下,外骨骼机器人应运而生。外骨骼是一种具有仿生性能的设备,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结合体,在康复医疗,军事,农业,工业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为了帮助老年人及残障人士恢复或者增强行走的能力,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种下肢外骨骼系统,该系统单侧包含有五个自由度,主要涉及机械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下肢外骨骼现状总结及机械结构设计。分析并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的外骨骼系统,说明了已有系统的优缺点,明确了研究内容。学习了人体下肢的生理结构以及行走步态参数并基于此,完成了下肢外骨骼的自由度配置、机械系统设计、驱动器选择等,构造了单侧五自由度的下肢外骨骼系统并对相关的参数进行了设计。(2)下肢外骨骼运动学数学分析。采用Craig修正版的D-H约定规则分别建立了下肢外骨骼左/右腿的正运动学模型,并通过MATLAB/Robotics toolbox对其进行仿真验证。基于己验证的正运动学模型,采用代数法建立下肢外骨骼逆运动学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同时,利用蒙特卡洛法分析了下肢外骨骼的工作空间,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运动学模型。(3)下肢外骨骼动力学数学分析及虚拟样机建立。在拉格朗日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下肢外骨骼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基于数学模型非线性和高耦合的特点,采用面向实物模型的三维建模方法建立下肢外骨骼虚拟样机。通过Solidworks建立下肢外骨骼三维模型并将其导入MATLAB/SimMechanics中建立虚拟样机。最后,利用Robotics Toolbox搭建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将其与虚拟样机进行对比仿真,验证了虚拟样机的有效性。(4)基于神经网络补偿的无模型时延估计控制器设计。针对下肢外骨骼模型高耦合非线性的特性,借鉴基于代数方法的无模型控制,采用极局部模型作为系统模型,利用时延估计对未知项进行估计,构造无模型时延估计控制器(TDE-MFC)。针对因时延估计产生的误差,引入自适应RBF神经网络,构造基于神经网络补偿的无模型时延估计控制器(TDE-MFNNC)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证明。(5)基于虚拟样机的TDE-MFNNC仿真验证。通过仿真对比选取了时延时间并基于此,对比在理想情况下及存在扰动情况下,PD,NN,TDE-MFC以及TDE-MFNNC控制器性能,验证了 TDE-MFNNC对估计误差的补偿并得到了良好的跟踪效果。同时,研究了基于TDE-MFNNC的特定末端轨迹运动仿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并利用可视化仿真界面验证了运动的准确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2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齐骏;机器人工作空间配置的可靠性规划[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年02期
2 钟勇,朱建新;一种新的机器人工作空间求解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4年04期
3 张培艳,吕恬生,宋立博;排球机器人动作规划方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4年06期
4 曹毅,王树新,李群智;基于随机概率的机器人工作空间及其面积求解[J];制造业自动化;2005年02期
5 胡磊;刘文勇;王豫;栾胜;;骨科机器人空间设计方法研究[J];机器人;2006年04期
6 石磊;;松协调下双臂机器人的协作工作空间计算[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24期
7 许卫斌;平雪良;应再恩;杜永忠;李正洋;;6R型串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快速求解方法[J];机械设计;2013年06期
8 王兴海,周迢;机器人工作空间的数值计算[J];机器人;1988年01期
9 郭明,周国斌;多关节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分析与评价方法[J];机器人;1988年04期
10 陈国欣,李诚琚;计算机绘图在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中的应用[J];机器人;198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范守文;徐礼钜;;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的解析法[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殷子强;张广军;袁新;赵慧慧;吴林;;人机交互式机器人弧焊再制造系统设计[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范波涛;闫成新;;喷浆机器人灵巧度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海丹;刘玉鹏;郑志强;;四轮全向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方法[A];2005中国机器人大赛论文集[C];2005年
5 高理富;宋宁;;Puma控制器改造中的控制算法探究[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徐晓;翟敬梅;谢存禧;;机器人柔性装配单元的设计[A];第十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梁天培教授纪念会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峻;具有力感知的腹腔镜微创手术从动机器人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管小清;冗余度涂胶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腾飞;笼养蛋鸡健康行为监测机器人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4 李睿;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的在线测量与控制补偿技术[D];天津大学;2014年
5 赵燕鹏;长骨骨折精准手术机器人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6 黄彪;枇杷剪枝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陈健;面向动态性能的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杜亮;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定位误差参数辨识及补偿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韩金华;护士助手机器人总体方案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赵扬;机器人磨削叶片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为凑;轻工包装机器人专用运动控制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2 齐龙;基于视觉的6自由度机器人焊接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彭真;典型工况下四自由度高速重载机器人起动特性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赵登步;基于机器视觉的SCARA机器人快速定位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江南大学;2015年
5 邱焕能;机器人操作臂控制驱动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权;基于大臂并联的四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与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7 翟美新;基于李群李代数的机器人运动特性分析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BUI HUU TOAN;智能服务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高君涛;工业码垛机器人的轨迹优化及结构拓扑优化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10 姜柏森;一种变几何桁架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及轨迹规划算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96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129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