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CDMA的局端光收发机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OCDMA的局端光收发机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码分多址无源光网络 电光OCDMA编解码器 光网络终端 PON网络管理系统
【摘要】:光码分多址(OCDMA)具有可随机接入、频谱利用率高、安全性强、成本低、能克服电子瓶颈等优势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眼球,成为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成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光通信网络最有希望的多址复用技术,也被视为下一代无源光网络(PON)的最佳候选方案之一。缺少可实际应用的高性能光地址码、多址干扰(MAI)以及编解码器成本高、实施困难、重构困难仍是目前OCDMA系统的几大主要技术瓶颈,同时也使得OCDMA系统在PON应用中难以体现竞争力。这使得OCDMA-PON仍处于实验阶段,阻碍了其商业化的进程。因此,寻找一种成本低廉、可重构性好、传输性能优良的OCDMA编解码器成为OCDMA商用化的一个迫切需求。本文主要围绕OCDMA局端收发机的编解码器理论算法、软硬件架构及网络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实践,以期寻求OCDMA-PON进一步实用化的思路。1.分析研究了目前OCDMA技术和PON的发展现状,给出一种基于局端电光可重构编解码、远端集中固定全光编解码的PON方案,进一步提出一种新的电光OCDMA二维编解码器方案及算法,给出了编解码算法的数学模型,并通过速率为5Gbits/s、两用户的系统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及性能。该方案相对实施简单、重构简单易控,可降低设备的成本和复杂度,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为OCDMA系统实用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2.设计了一种基于OCDMA的局端光收发机软硬件架构,完成了该软硬件架构的搭建开发,并基于该架构完成了速率为312.5Mbits/s、两用户的局端光收发机系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用户信号在该系统中解码后能被零误码地准确恢复,进一步验证了局端光收发机架构、编解码算法的可行性及性能。理论上,该编解码器进一步加入抑制多址干扰算法并采用高性能地址码后,系统并发用户量也会得到巨大的增加。通过分析,该方案下的OLT单端口下行速率可达128Gbits/s,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3.分析研究了网络管理及网络管理模型的组成要素,从体系结构、信息模型和通信模型等方面结合OCDMA-PON对SNMP协议进行了管理站与OLT交互通信的分析,并在参考OMCI基础上设计OLT与ONU之间的通信方式;对OCDMA-PON中的OLT进行网络管理模型的分析和研究,给出了 OCDMA-PON的网络管理系统架构,并给出本文设计的初步软件架构,分析管理站、OLT、ONU之间通信的交互过程,最后给出了 OLT系统软件和ONU系统软件的总流程。4.详细介绍了 OLT和ONU系统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方法及步骤,分析研究并详细阐述了在OCDMA OLT上的网络管理系统的交互通信实现方法:完成了针对OCDMA-PON的管理信息库(MIB)的设计;实现了在管理站和局端OLT间的SNMP协议交互通信;实现了 SNMP与OMCI的协议转换功能模块;实现了 OMCI协议的帧编解码和帧响应的功能模块。总体上完成了管理站、OLT和ONU之间的Get/Set交互通信。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2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重秀;A New En-/de-coding Scheme of Spreading Time OCDMA[J];High Technology Letters;2000年01期
2 ;An Encoder/Decoder Scheme of OCDMA Based on Waveguide[J];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01年01期
3 张海滨 ,宋文涛 ,黄培中 ,李荣玉;ANALYSIS OF SPECTRAL PHASE ENCODING OCDMA SYSTEM WITH PSEUDORANDOM CODING[J];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2002年01期
4 Ken-ichi Kitayama,Koji Mutsushima;Beat Noise Limitation in Coherent Time-Spreading OCDMA Network[J];光学学报;2003年S1期
5 ;A Novel Optical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Ring Network System for LAN[J];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04年03期
6 ;New Two-dimensional Modified Quadratic Congruence Code/Optical Orthogonal Code for OCDMA[J];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2007年01期
7 杨静;潘武;乔婧;;OCDMA通信系统发展[J];广东通信技术;2007年12期
8 甘朝钦;曹娅楠;;Novel architecture of WDM/OCDMA-PON based on SSFBG and wavelength re-modulation technology[J];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年02期
9 高泽华,钱宗珏,徐大雄;OCDMA编/解码的光扫描实现方案[J];电子学报;2001年06期
10 张海滨,黄培中,宋文涛,李荣玉;基于频谱编码技术的OCDMA系统[J];通信技术;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世盛;;OCDMA+WDM技术与并不遥远的全光网络[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蒲涛;徐铭;杨淑雯;李玉权;;基于OCDMA技术的城域网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3 吴伟磊;卢麟;朱勇;;基于等效相移光栅编解码器的单用户OCDMA系统仿真[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石婷;王炳和;王海潼;朱清超;;OCDMA系统中地址码的性能研究[A];2011'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迪;周建华;严新民;;温度变化对多波长OCDMA系统频谱效率的影响[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何对燕;;全光码分多址(OCDMA)技术的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蒲涛;李玉权;耿焱;;采用OCDMA技术的全光网[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8 吴迪;周建华;严新民;;FFH OCDMA系统的色散补偿及误码率性能的改善[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袁明辉;孙晓菡;;基于SSFBG的OCDMA系统模型及其Q值分析[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10 闫辉;揭水平;;混合WDM和OCDMA的PON技术应用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秀丽;无线OCDMA编码技术研究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刘小磊;OCDMA系统中混沌光地址码编解码方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3 安晓强;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部分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陈荷;基于OCDMA的混合PON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陈富军;全光分组交换网络中的编解码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郭昌建;基于码分多址技术的光通信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万生鹏;光CDMA系统及其关键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8 张宁;光码分多址(OCDMA)塑料光纤接入网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9 拉提夫(Abdul Latif);光码分多址接入网络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徐海磊;基于光纤光栅的安全通信[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隆冰;OCDMA系统信息侦听技术的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08年
2 房杰;OCDMA中纠错码及OCDM标记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罗德俊;基于SNMP的OCDMA-PON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陆叶;OCDMA光纤接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罗璐璐;室内无线OCDMA通信系统的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张东闯;OCDMA系统中组合编解码技术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孔一卜;基于FPGA的光OFDM传输系统研究与实现[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张秀容;OCDMA系统二维地址码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郑红霞;OCDMA系统安全性能增强研究[D];深圳大学;2016年
10 李文俊;基于OCDMA与加密算法的跨层安全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299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129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