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多播网络中继位置和中继选择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组多播网络中继位置和中继选择的研究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当前,移动设备的智能性越来越高,其应用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点对点的通信,而是拓展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8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到达7.1亿,其中超过九成的网民通过手机等各种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这些功能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消耗了许多移动设备的资源。然而移动设备的资源如电池寿命、网络带宽等,是非常有限的。为了突破这些局限性,绿色、高效的无线通信已经成为如今发展的热点。传统的多播有一个主要弊端是发射端为了每个终端都能接收到业务信息,最终会以较低速率发送信息,这样造成资源利用率严重降低。将协作通信技术应用于多播传输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多组多播的主要特征是实现多个用户在一个信道上接收相同业务,接收相同业务的用户群称为一个多播组,每个多组多播系统中多播组的数目不少于两个。在多组多播网络中,必须考虑如何配置中继数量以及如何选取中继位置来改善系统的性能。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⑴研究了多组多播网络中继位置和主用户位置对系统速率的影响。考虑到认知无线电中两个多播组使用同一频谱,提出一种基于组内协作的多播组信息传输机制。在包含两个多播组和一对主用户的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研究了DF模式下,中继位置和主用户位置对多组多播系统速率的影响。然后根据系统吞吐量与中继位置和主用户位置的关系,找到合适的中继位置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和分析。⑵由于多播组在相同的频谱上进行数据传输,传输过程中一个多播组的中继信道的数据信息会对另外的多播组的传输产生干扰。于是提出了一种减小组间干扰的中继选择方案。在创建数学模型时,从概率的角度去分析所提出的减小组间干扰的中继选择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降低了多播组间的干扰,同时使系统的中继数目减少,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功耗。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正福;王敏;李源;;可靠多播与安全多播的结合体系研究[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梅炳夫;李拥军;;一种动态多播组成员管理策略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36期
3 尹青;周伟;郭金庚;;一个分层的多播安全协议体系结构及实现[J];计算机科学;2002年05期
4 江虹,罗军舟;网络多播计费[J];计算机工程;2003年02期
5 孙宝林,李腊元;可靠多播协议的分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5年03期
6 冯俊昌,叶天语;一个安全多播主机结构模型[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拥军;齐德昱;张志立;;一种新型的多播动态组成员管理策略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金杉;熊少学;;基于主动策略的覆盖多播拓扑维护协议[J];计算机工程;2009年17期
9 陈琛;占怡;;简单弹性可靠多播通信设计[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1年01期
10 姜进磊,杨光信,史美林;基于逻辑环的可靠多播协议[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建真;王常华;严正岭;张福炎;;一种分层的环状应用层多播模型[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梅炳夫;林少丹;刘攀;;基于主动网络层次的多播体系结构[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张牧;张顺颐;刘伟彦;;多速率多播最大吞吐量问题研究[A];第三届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2010年)[C];2010年
4 刘文红;李中天;;IP多播技术在Windows NT/Windows95下的应用[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5 罗建中;覃团发;刘家锋;;编码协作通信中断性能与协作系数分析[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高玉金;石峰;;远程视频监控中的动态层次多播技术[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许建真;严正岭;张福炎;;HMRB:基于层状多环结构的应用层多播协议[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邹峰;杨明;童永;;使用监控方法来检测和识别多播网络中的内部丢包攻击[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赵贤敬;王薇;赵丽平;郑明忠;郑宝玉;;无线移动网络的协作通信方案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佐勇;朱文兴;;基于关键节点的动态多播最小生成树算法[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冬宇;全球卫星多播市场一瞥[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王涛 张九陆;多播:3G视频的颠覆性猜想[N];通信产业报;2005年
3 ;Catalyst 2950系列交换机中的IGMP侦听[N];网络世界;2002年
4 蔡彤军;城域网中的多播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5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理论与技术实验室 吴交;3G中的广播多播[N];通信产业报;2007年
6 蔡彤军;中兴智能城域网中多播技术的实现[N];人民邮电;2001年
7 王刚;新通信技术知多少?[N];计算机世界;2002年
8 王凌;传大文件不用再愁[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9 ;美国道路:政府主导推广 寻求新型应用[N];网络世界;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培龙;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中可伸缩视频多播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姚燕;广域多播可靠传输控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汪淑娟;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多媒体高效多播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唐蕾;LDPC编码MIMO多中继协作通信的性能研究和QC-LDPC码的优化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张燕;无线多天线协作通信系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Waheed ur Rehman(瑞曼);60GHz网络的协作通信和资源分配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李东武;协作通信中的分集接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姜华;无线通信系统的中继协作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卢昊;多中继协作通信的跨层设计与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0 赵明雄;协作通信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志青;多组多播网络中继位置和中继选择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陈凤蝶;协作多播网络中继位置和中继选择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杨瑶姬;移动WiMAX安全多播方案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鲁来凤;容忍入侵的群组通信系统中全序多播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罗颖;网络多播拥塞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6 曾妮丽;网络多播拥塞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钮鑫;网络多播拥塞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刘伟;无线网络的机会多播调度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张丽洁;光路与光树相结合的多播疏导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旭;可靠多播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32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133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