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印气体隔离及掺杂调控金属互连电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压印气体隔离及掺杂调控金属互连电特性研究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压印 O-形环 气体隔离 金属纳米颗粒 掺杂调控
【摘要】:近20年来,纳米压印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因其高保真度、低成本、高产量、工艺简单等优良特点自2003年以来一直是国际半导体蓝图推荐的下一代图形转移技术备选之一。从热塑纳米压印技术开始,逐渐开发出紫外固化纳米压印技术、卷对卷纳米压印技术,逆压印技术,激光辅助气压纳米压印技术,电毛细力和电化学纳米压印技术,现在,金属图形直接转移纳米压印技术受到青睐,激光熔融,锋利硬掩模板压印、假塑性金属纳米粒子流体压印三种技术路线可以实现微纳金属图形的直接转移。气压辅助纳米压印在施压均匀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项目组提出的压缩式气压纳米压印利用施压腔室体积改变的途径均匀的对掩模板施压,减少施压气流扰动,压印均匀性进一步优化,掩模板使用寿命有效延长。为避免施压气体进入到掩模板基板之间,在掩模板周边制备O-ring结构粘合介质流体隔离施压气体,工艺过程中O-ring将占用基板圆周的部分面积,因此,O-ring的结构、表观形貌、宽度、高度等系列参数对施压气体隔离度、压印工艺成本、介质流体物理性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文章讨论了O-ring宽度和上述参数之间的关系,对以后掩膜板的制造以及介质流体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文章还讨论了以银纳米颗粒作为介质流体时,分散剂对实验得到的银颗粒分散性的影响,从而得到分散剂对银纳米颗粒线微结构导电性的影响;此外文章以其他金属的纳米颗粒(钼,钴,铬,钛,锰,镍)为掺杂量,实验条件下探讨了掺杂金属对银纳米颗粒线微结构导电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掺杂了金属颗粒后,表面形貌都不怎么好,在掺杂纳米颗粒后,微结构导电性变化不大,但存在差异。此外,导电性和掺杂量之间也表现出密切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405;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腊金;滚动压印模的设计及应用[J];模具工业;1993年12期
2 高俊章;;长棒状工件端面压印标记工艺[J];机械制造;1993年06期
3 陈勇;;镭射压印转移工艺的发展及工艺要求[J];印刷技术;2012年04期
4 ;纸管自动截管压印机简介[J];纺织器材通讯;1977年04期
5 钱志屏;塑料曲表面热压印装饰[J];塑料通讯;1994年03期
6 焦杰明;;如何选购镭射压印转移设备[J];印刷技术;2014年04期
7 叶回春;沈连Z`;李木军;;滚动压印装置研制与压印填充模拟[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4年04期
8 柳建伟;浅析“扣压印”[J];今日印刷;2003年02期
9 翁崇喜;;环保、节能的激光图案压印转移生产线[J];印刷工业;2007年02期
10 刘红忠;丁玉成;卢秉恒;尹磊;蒋维涛;史永胜;邵金友;;释放保型软压印光刻工艺[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沈萍;刘卫国;;热压印工艺的仿真和成型能力评价方法[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2 王海宏;;某型机机翼油箱壁板过油孔压印强化疲劳对比工艺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膜印协;在广州通过科技成果鉴定[N];中国包装报;2012年
2 翁崇喜;环保防伪烟包印刷新宠——激光图案压印转移生产线[N];中国包装报;2005年
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华裔科学家发明芯片生产新方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4 记者 张孟军;华裔科学家发明芯片生产新方法[N];科技日报;2002年
5 董志华;印刷过程的控制[N];中国包装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娜;聚合物微结构超声波压印方法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刘民哲;静电场辅助的压印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高育龙;基于热压印的连续浮雕结构石英微光学元件加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孙洪文;微纳压印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叶向东;基于聚合物模板的变种压印工艺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
6 钟文;纪念币多次压印成形模拟关键技术与闪光线缺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崔良玉;聚合物微器件超声微焊接压印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卢迎习;层状组装聚合物薄膜的室温压印[D];吉林大学;2007年
9 石刚;边缘压印技术在制备功能材料图案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贺永;聚合物微热压过程理论及其装备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豫威;压印气体隔离及掺杂调控金属互连电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刘福龙;局部淬火压印接头力学性能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罗军;基于紫外压印的二元光学器件制备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马玉辉;聚合物超声波压印成形工艺及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杨振洲;聚合物微结构平板热压印成型工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李温超;纳米软压印制备大面积大孔间距高度有序阳极氧化铝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徐越;新型微纳米热压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邹业兵;卷对卷紫外微纳压印超疏水薄膜的技术及装置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9 徐俊圣;超声微结构压印产热机理建模与实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10 丘盛昌;压印机进口坯饼分散机构及坯饼边缘微润滑系统开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33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133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