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下可伸缩的多线程模型
本文关键词:多核下可伸缩的多线程模型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基于共享地址空间的多线程是有效利用多核资源的重要方式。并发线程对一些共享数据的竞争,成为影响应用性能瓶颈之一。严重的共享地址空间竞争,限制了大量的多线程程序的性能。此外,在一些多线程的流处理应用中,共享队列的同步方式也极大地限制了此类应用的可伸缩性和性能。本文提出了一个线程模型 PMthreads(private virtual memory threads),旨在完全消除线程间的地址空间竞争。基于课题组已有的生产-消费共享内存模型,本文在PMthreads中设计和实现了多线程流式编程模型PMPL(PMthreads Pipeline),旨在解决流式应用可伸缩性差的问题。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详细分析了地址空间竞争影响应用性能的原因,以及共享队列同步方式的缺陷。本文通过实验以及性能分析工具发现,保护共享地址空间的全局读写锁是导致多线程程序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粗粒度锁、细粒度锁、原子指令以及无锁化在同步共享队列上的各自缺陷。2、提出了一个基于隔离地址空间的线程模型,并且在Linux上实现了一个保持共享变量语义的原型系统PMthreads。为了完全消除线程间的地址空间竞争,PMthreads给每一个线程一个隔离的地址空间。通过自定义字符设备驱动和开发 IAmalloc(isolated address space malloc)堆分配器,PMthreads 保持了线程共享变量语义,并且PMthreads采用Pthreads接口以支持现有的Pthreads程序。3、在PMthreads上,本文设计和实现了线程之间可以高效传递数据的流式编程模型PMPL。基于生产-消费共享内存模型,本文在PMthreads上设计和实现了 PMPL,并且设计和实现了简单易用的发送和接收接口。4、在32核机器上对PMthreads和PMPL分别进行了性能评估。本文使用了 Phoenix和PARSEC中的10个测试程序评估了 PMthreads的性能。在32核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虚拟内存密集型应用,PMthreads相对于Pthreads性能提升了 2.17倍~3.19倍;PMthreads对NUMA的亲和性要优于Pthreads;以dedup流式应用为例,PMPL相对于使用共享队列的方式性能提升了 7.51倍。本文提出的PMthreads可以提升虚拟内存密集型多线程应用的可伸缩性和性能,并且Pthreads多线程程序可以无修改地调用PMthreads。同时本文提出的PMPL为程序员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在线程之间传递数据,也使得流式多线程应用可以高可伸缩地执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316.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明;王小黎;谢立;;运行时刻的地址空间重复随机化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9年10期
2 ;IPv6扩展无限[J];每周电脑报;2000年21期
3 刘福岩,尤晋元;从多地址空间到单地址空间再到无地址空间[J];软件学报;2001年03期
4 钱华林;鄂跃鹏;葛敬国;任勇毛;游军玲;;双层IP地址空间体系结构[J];软件学报;2012年01期
5 Zolt′an Tur′anyi;Andr′as Valk′o;Andrew T.Campbell;李昂;陈茂科;;哥伦比亚大学:4+4扩展地址空间[J];中国教育网络;2006年08期
6 Fred Baker;;IPv4/IPv6的共存与过渡[J];中国教育网络;2009年05期
7 王艳春,叶青;系统初始化时的地址空间问题[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杜根远,邱颖豫;IP地址空间危机及其解决办法[J];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9 李雪;Ipv6应用渐近[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年01期
10 ;阵痛中迎接曙光——IPV6与IPV4新老交替[J];每周电脑报;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璐璐;张富民;;如何从IPv4演进到IPv6 实现下一代互联网[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刘琦;IPv6:雄关漫漫还差几关?[N];通信产业报;2004年
2 刘长安 孙菲阳;IPv4剩余地址空间面临枯竭[N];人民邮电;2014年
3 陈代寿;IPv6能唱主角吗[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4 ;IPv6越来越重要[N];网络世界;2007年
5 ;IPv6:缺失的一环[N];网络世界;2005年
6 那什;IPv6应建立在安全底线之上[N];人民邮电;2011年
7 ;全球电信业的战略选择[N];人民邮电;2003年
8 ;IPv6的企业前景[N];网络世界;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夏欢欢;移动云环境下地址空间转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缪丽华;互联网背景辐射流量的测量与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健康;多核下可伸缩的多线程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方辉;OPC UA服务器地址空间与数据存储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高雅南;OPC UA服务器的功能研究与设计[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4 秦硕硕;支持EDDL技术的OPU UA服务器地址空间及设备集成模型的研究及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阎志峰;基于NET技术的OPC UA服务器地址空间的研究与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1335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133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