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中继系统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分布式中继系统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 出处:《东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分布式中继系统 TD-LTE 主同步信号 频点搜索 频偏估计 上下行配置
【摘要】:随着TD-LTE产业链的不断壮大,移动通信用户群数量激增,4G网络建设迎来高潮。然而,随着4G网络建设的不断进行,网络建设成本急剧增加,网络覆盖成本问题亟需解决。分布式中继系统具有性价比高、覆盖范围广、易于扩展、部署灵活等优势,逐渐成为4G网络覆盖方案设计中的研究热点。然而,新的系统架构给系统同步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对分布式中继系统中的同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分布式中继系统的、性能良好且复杂度较低的同步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布式中继系统模型,并对系统中的同步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在TDD系统下,准确的上、下行切换是中继设备完成信号放大转发的必要条件,本文所有同步设计均围绕如何实现准确的上、下行切换进行。通过对分布式中继系统中同步问题的分析可知,上、下行切换需要在获得准确的PSS定时和系统上下行配比的情况下,依靠主、从设备良好的协作共同完成。然后,对分布式中继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对系统具体技术参数的分析给出了射频子板和FPGA母板的硬件设计方案,完成了硬件平台的PCB设计和实现,并对硬件平台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和实现的硬件平台满足本文TD-LTE分布式中继系统所预期的性能要求。接下来,论文围绕如何协调主、从设备实现准确的上、下行切换,对相关的时、频同步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仿真。由噪声、频偏和多径衰落对PSS定时检测算法影响的仿真结果可知,M-部分相关法可以在抑制载波频偏和对抗噪声之间取得平衡,为不同场景下的PSS定时同步方案提供了灵活的选择。实际上,时域同步、频频域同步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过程。通过对系统中的频域同步算法的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本系统的频点带宽联合检测方法以及联合频偏估计的PSS定时检测方案。然后,通过对TD-LTE系统上下行配比检测方法的研究和仿真,给出了完整的空口同步方案。为了完善整个系统的同步设计,本文也给出了适用于本文TD-LTE分布式中继系统的有线通信接口帧结构设计方案。最后,基于所设计和实现的硬件平台,对提出的同步方案以及所需数字接口进行了 FPGA设计与实现。本文针对TD-LTE分布式中继系统所提出的硬件设计方案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所提出的同步方案复杂度低、性能良好,为分布式中继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智慧;杨龙祥;朱洪波;;一种双向中继系统中的中继处理方案[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周想凌;微波同频中继系统设计计算的特殊性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1996年03期
3 孙少辉;南海涛;张景忠;;对便携式应急移动调频中继系统的测试研究[J];中国无线电;2007年11期
4 唐伦;龙叶华;陈前斌;曾孝平;;协作中继系统多目标联合的跨层资源分配[J];应用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5 李超林;;无线通信中协同中继系统链路层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通报;2013年06期
6 田心记;海林鹏;张延良;李亚;;3时隙的双向中继系统中用户选择的性能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年01期
7 郑侃;蒋辉;龙航;王文博;;预编码技术在协同中继系统中的应用[J];电信科学;2008年08期
8 侯萌;;无源中继系统在现网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10年12期
9 苏莉萍;;协同中继系统功率分配算法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宋文;唐伦;陈前斌;;基于中继系统的功率分配研究[J];电视技术;2009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永奇;张永贵;;基于无线中继系统的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应用[A];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金柳;李颖;孙岳;;一种适用于半双工MIMO中继系统的新型发送端预编码策略[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七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红;非理想CSI情形下中继/多小区MIMO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郭晶;多天线中继系统的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史士杰;双向中继系统传输策略与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王静怡;无线中继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秦东;无线中继系统的资源分配与性能分析[D];东南大学;2016年
6 张超;分布式空时中继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石t,
本文编号:1335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133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