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识别镜头的光学设计及生产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1 17:39

  本文关键词:虹膜识别镜头的光学设计及生产工艺研究 出处:《江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虹膜识别 光学设计 结构设计 杂光模拟 注塑成型 膜系设计


【摘要】: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智能手机不断更新,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安全的新要求,为此,易用且高可靠的生物识别技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仍存在安全隐患,而虹膜识别技术具有受保护性、高稳定性和高防伪性等独有特点,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生物识别存在的不足,使其在生物识别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将虹膜识别技术应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是科技迅速发展和人们探索研究的必然。在虹膜识别技术中,虹膜图像的获取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它直接影响图像的质量和识别的准确率。本文研究了移动设备上的虹膜图像获取装置,设计了几款虹膜识别镜头,概述了镜头生产工艺,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初级像差理论,用PW法求解初始结构,通过分析光学系统参数对虹膜图像质量的影响关系,优化设计了一款大孔径、2P非球面结构虹膜识别镜头。设计结果显示:该系统的F数为1.2,总长为4.1mm,全视场角为32°,工作距离为350 mm-500 mm,经像质评价及公差模拟分析,该镜头像质优良,性价比高,可用于加工生产。(2)采用专利结构缩放法,优化设计一款3P非球面结构虹膜识别镜头,该系统的光学参数如下:F数为2.0,全视场角为32.6°,总长为4.0 mm。当工作距离在300 mm-350 mm之间时,系统的MTF曲线都较好,在1/2奈奎斯特频率处,0-0.8视场的MTF曲线均大于0.4,TV畸变控制在1%以内,相对照度大于87%。与2P结构的虹膜识别镜头相比,该款虹膜识别镜头总长更短,分辨率更高,虹膜识别精准度更高。(3)优化设计一款兼备手机前摄功能的虹膜识别镜头,该镜头F数为2.4,视场角为61.2°,总长为4.45mm。在可见光波段,该系统是手机前摄镜头;而在近红外波段,该系统是虹膜识别镜头。这两种功能由IR切换器实现转换。通过评价不同波段时该系统的像质,既可以满足八百万像素手机镜头的性能要求,又可以满足虹膜识别镜头的性能要求。(4)以3P虹膜识别镜头为实例,介绍了镜片、镜筒及镜头的结构设计要点,完成了3P虹膜识别镜头的初始机械结构设计。用Lighttools软件对结构进行杂光模拟分析,对有效径区域的杂光采用镀膜解决,非有效径区域的杂光通过改变结构解决。(5)简述了镜头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模具结构设计、注塑成型及镀膜工艺。以设计中所使用的一款塑胶材料为例,完成了基于E48R材料的减反膜系设计,并简要介绍了镀膜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了镀膜参数对镀膜质量的影响。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constantly updated, 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methods cannot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for ease of use and high reliable biometric technology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But the discovery of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face recognition and other biometric technology is still unsafe, the iris recognition technology has protected, high stability and high security of such unique characteristics, solv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biological recognition, which has high research value an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iris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n mobile phone technology is rapid development and people explore necessity. In iris recognition, iris image acquisition is the first step, but also a key step,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and accuracy of image recognition. In this paper. The iris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 on a mobile device, designed several iris recognition camera, the lens production process, the specific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1) based on the primary aberration theory, the initial structure is solved by PW metho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optical system of iris image quality, optimize the design of a large aperture 2P, non spherical lens iris recogn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F number is 1.2, the total length is 4.1mm, the angle is 32 degrees, the working distance is 350 mm-500 mm, the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tolerance analysis, the lens image quality is good, the price is high, can be used for processing production. (2 using the patent structure) zoom metho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a 3P structure of the iris recognition of aspheric lens, the optical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are as follows: the F number is 2, the full field angle of 32.6 degrees, a total length of 4 mm. when the distance between 300 MM-350 mm, the MTF curve of the system is Well, in the 1/2 Nyquist frequency, the MTF curve of 0-0.8 field are greater than 0.4, TV distortion is controlled within 1%, the relative illumination is more than 87%. and 2P lens iris recognition structure compared to the iris recognition lens length shorter, higher resolution, higher accuracy of iris recognition. (3) the optimization of iris recognition cameras the design of the function of a mobile phone with the lens, the F number is 2.4, the view angle is 61.2 degrees, a total length of 4.45mm. in the visible band, the system is a mobile phone before the shot; and in the near infrared band, the system of iris recognition lens. These two functions by IR.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conversion switch the band when the image quality of the system, which can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the eight million pixel mobile phone lens, and can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iris recognition camera. (4) the 3P iris recognition camera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lens, and the lens barrel, end The initial mechanical structure design of 3P lens iris recognition. Using Lighttools software for the structure of stray light analysis, solution to the effective diameter zone of stray light by coating, non effective diameter area of stray light by solving the structural change. (5)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lens. Mainly includes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mould, injection molding and the coating process. In order to design used in a plastic case, complete the antireflection film system design based on E48R material,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ating production process,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deposition parameters on the coating quality.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箐;;眼中的身份证——虹膜识别在应用中不断发展[J];中国安防;2013年05期

2 黄雅平,罗四维,陈恩义;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虹膜识别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年10期

3 吕亦生;虹膜识别综述[J];安防科技;2003年05期

4 刘辉,黄欢;虹膜识别关键技术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年04期

5 孙哲南 ,谭铁牛;虹膜识别研究与应用综述[J];自动化博览;2005年02期

6 孟爱国,刘国彦,李峰;基于多层小波分解的虹膜识别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22期

7 田启川;潘泉;程咏梅;张洪才;;不完全虹膜模式唯一性实验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年02期

8 田启川;潘泉;程咏梅;张洪才;;虹膜识别中标准化区域分辨率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年04期

9 上官英俊;施鹏飞;;基于局部线性嵌套的虹膜识别方法[J];微型电脑应用;2006年01期

10 ;虹膜以及视网膜识别技术现状分析[J];中国防伪报道;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科峰;曾庆宁;许钢;陈理光;;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虹膜识别算法[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2 张祥德;曹宇;王琪;刘贤艳;姚翠莉;高龙成;;基于差分融合的虹膜识别方法[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8年

3 刘雅丽;王敏;黄木旺;;高精度虹膜识别光学镜头的研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方海兵;徐永双;;实施虹膜识别考勤 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A];资本运营、克服困难、振兴经济——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2辑)第十三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2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晓梅;魏立峰;李飞;;空间信息与尺度信息相结合的虹膜识别算法[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何玉青;刘飞虎;何欢;冯光琴;冷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近红外人脸与虹膜融合算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肖明亮;吴仁彪;;基于PCA-SIFT的虹膜识别算法[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8 王凤随;李素文;冯桂;;基于方向特征和局部walsh变换的虹膜识别新算法[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应忍冬;张建臣;徐国治;;虹膜身份识别系统[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王兴荣;季鹏;;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治疗远视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文利;中科院自动化所在国际虹膜识别公开竞赛中夺魁[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2 记者刘垠;虹膜识别形成完整产业链[N];大众科技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范君;虹膜识别生物技术激发10亿安全市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4 记者 林燕英邋通讯员 曾欢玲;“虹膜识别”欲进寻常百姓家[N];中山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赵建国;自主创新敲开“虹膜识别”成长之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王新佳;虹膜:新的身份标识[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7 张小博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虹膜:“便携式人体身份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王耀翠;凯平艾森:专利撬动虹膜识别市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中科院自动化所生物特征认证与测评中心 马力;从眼中看生命信息[N];计算机世界;2003年

10 欣华;虹膜识别生物技术潜在十亿市场规模[N];经理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红英;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虹膜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徐露;虹膜识别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3 刘洋;基于虹膜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4 史春蕾;虹膜身份识别算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5 林忠华;基于人眼自然睁开状态下的虹膜识别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6 张在峰;虹膜识别算法研究及系统实现[D];兰州大学;2009年

7 罗忠亮;虹膜生物特征的提取与识别[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田启川;不完美虹膜的定位分割、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程宇奇;用于身份鉴别的虹膜识别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10 徐中宇;虹膜识别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英杰;基于支持向量机和Hamming距离的虹膜识别算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李钺钺;基于平均局部二值模式的虹膜识别[D];山东大学;2015年

3 姜冰;基于CGA的虹膜噪声图像快速定位与三维重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熊兵;虹膜识别在门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许会杰;虹膜识别的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韩晋;基于稀疏表示的伪造虹膜检测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园;一种自动虹膜懫集与识别系统的研制[D];兰州大学;2014年

8 张林;基于纹理特征的虹膜识别方法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

9 纪效存;虹膜识别算法中的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林修文;嵌入虹膜识别技术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终端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360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1360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3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