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见光通信的移动物体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移动物体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出处:《东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可见光通信 室内定位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最小二乘法 卡尔曼滤波
【摘要】: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定位的需求不再限于室外,室内定位的需求日益增长。基于可见光通信(VLC,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的室内定位技术因为具有通信方式绿色环保、设备成本低且寿命长、无电磁辐射等优点,成为了当前室内定位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学位论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室内定位方案,设计并搭建了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定位系统实验平台,提出了使用最小二乘定位算法实现对移动物体进行定位,并使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最小二乘定位的结果进行优化,实现了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定位功能。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室内定位技术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讨论了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定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阐述了可见光室内定位技术相对于传统室内定位技术的优点。(2)比较多种可见光定位方法,提出使用基于可见光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的定位方法。设计定位系统的硬件平台,提出了可见光室内定位方案,并对平台开发中使用到的软件工具进行了介绍。(3)为了得到距离与RSSI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建立经验公式的方法来将RSSI值映射为距离值,并给出了建立经验公式的详细过程。基于经验公式,提出使用最小二乘定位法来对移动物体进行定位,以及使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来对最小二乘法的定位结果进行优化。(4)详细说明了可见光定位实验平台的各个硬件模块。阐述了整个定位系统的软件设计流程,包括:发送端上位机程序、发送端FPGA控制程序、接收端FPGA控制程序、定位结果显示界面程序,并对一些重要的模块的软件开发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5)对本文所搭建的实验平台进行测试和联调,利用该定位平台对移动物体进行定位,比较了最小二乘定位结果和经过卡尔曼滤波算法优化后的定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定位平台可以稳定工作,该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对移动物体的精确定位。(6)给出本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给出展望。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e demand for positioning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outdoor, and the demand for indoor positioning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VLC is based o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The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ology of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green communication mode, low cost and long life, no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so on.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ology. In this dissertation, an indoor positioning scheme based o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proposed. The experiment platform of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based o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is designed and built, and the least square localiz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locate moving objects. Kalman filter algorithm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results of the least squares location.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 1)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tatus of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ology based o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and expounds the advantages of visible-light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ology. An RSSI based on visible light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is proposed. The location method of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The hardware platform of the positioning system is designed, and the location scheme of visible light indoor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g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ance and the RSSI value, an empirical formula is proposed to map the RSSI value to the distance value. Based on the empirical formula, the least square localiz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locate moving objects. And using Kalman filter algorithm to optimize the location results of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4) the hardware modules of the visible light location experimental platform are explained in detail. The software design flow of the whole positioning system is described. Including: sending PC program, sending end FPGA control program, receiving end FPGA control program, positioning results display interface program. And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ome important modules i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built in this paper is tested and adjusted, and the positioning platform is used to locate moving objects. The results of the least square localization and the Kalman filtering algorithm are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oning platform designed in this paper can work stably. This system can realize the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moving objects. It gives 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work of this dissertation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next research.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安;光通信技术新动向[J];光通信技术;2000年03期
2 胡钧桂;面向未来 迎接挑战──为建所30周年《光通信技术》专刊致辞[J];光通信技术;2001年03期
3 ;日本开发最新光通信技术系统[J];科技广场;2002年06期
4 ;第二\G光通信技术与市场研讨暨展览会[J];通信世界;2003年31期
5 郭中华;2003年光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展望[J];通讯世界;2003年01期
6 ;第三届中国光通信技术与市场研讨会召开[J];电力系统通信;2003年10期
7 日通;长距离光通信技术[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3年12期
8 Larry DesJardin;不断演进的光通信技术[J];电子设计应用;2004年02期
9 W.TX;世界最快光通信技术[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4年06期
10 ;第三届光通信技术与市场发展研讨会[J];通信世界;2004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都明;尧长青;冯涛;;浅谈40G光通信[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明宇;阎春生;胡海洋;;光通信实习教学改革建议[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阿平;高少锐;何赛灵;;光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探讨[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毛谦;;光通信技术和网络的现状及其发展[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韦乐平;;40G光通信技术与下一代干线光纤的发展[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3年有线通信技术交流会资料汇集[C];2003年
6 李番;邬双阳;张文平;;星地光通信地面接收技术研究[A];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蒋丽娟;朱道伟;;无纤光通信技术及其应用[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8 韦乐平;;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9 谢征;吴国锋;;移动大气光通信新慨念[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郑大永;乐彤惠;;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概述[A];四川省通信学会199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新洲;日本利用航标灯实施可见光通信[N];中国船舶报;2008年
2 安吉;贝尔实验室最新成果助力未来光通信发展[N];科技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姚传富;光通信技术依然朝霞满天[N];人民邮电;2013年
4 记者 叶青 通讯员 罗廷;广东率先成立联盟 攻关可见光通信技术[N];广东科技报;2014年
5 记者 叶青 通讯员 罗廷;可见光通信技术可减少人体电磁损害[N];广东科技报;2014年
6 陈汉林;烽火通信与四川省电力公司举行光通信技术交流会[N];西南电力报;2000年
7 记者 于尚民;金融风暴点燃光通信?[N];通信产业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范毅波;日立携手北邮 研发光通信技术[N];网络世界;2005年
9 刘霞;可见光通信技术有望取代无线保真技术[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杞人;广东加快推进可见光通信技术产业化[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建锋;高速可见光通信的调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李杨;自由空间保密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栾新源;基于LED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定位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4 张天;基于OFDM的室内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俞建杰;卫星光通信光学系统优化设计及性能评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薛正燕;卫星光通信捕获跟踪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7 丁举鹏;可见光通信室内信道建模及性能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何胜阳;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罗彤;星间光通信ATP中捕获,跟踪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好;面向射频和可见光通信的三维空间键控系统[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陈明方;基于可见光通信的车辆身份识别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徐殿维;基于白光LED的双向无线光通信及纠错方法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张坤;基于激光二极管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和硬件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秦小翔;基于LED灯的光通信技术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6 方勋;水下高速LED光通信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樊立鹏;基于可见光的ARM平台网络接入系统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吴波;基于可见光通信的无线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9 张俊;可见光通信OFDM系统非线性失真抑制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10 沈芮;可见光定位技术及光源阵列布局优化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94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1394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