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协作技术的区间干扰抑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点协作技术的区间干扰抑制研究 出处:《新疆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LTE-A 区间干扰抑制技术 多点协作传输 联合处理 预编码
【摘要】:当今全球无线通信呈现出移动化、宽带化的快速发展趋势,3GPP提出了4G标准—长期演进(LTE),增强型长期演进(LTE-A)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LTE-A采用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技术能够避免小区内用户的干扰问题,为获得小区高覆盖率实际情况中常采用同频组网的方式,区间会遭受严重干扰,因此消除区间干扰问题成为LTE-A的燃眉之急。多点协作技术(CoMP)是LTE-A系统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多用户协作MIMO信道特点结合预编码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区间干扰。多点协作技术因其在提高系统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论文的研究是围绕干扰抑制技术展开的。首先介绍了LTE-A系统主要特点,接着分析了传统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的分类原则和原理知识,通过对干扰抑制技术优缺点的比较,引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多点协作技术。预编码处理和协作调度的资源分配是多点协作技术用于干扰抑制方面的有效途径,本文重点研究预编码处理方式。然后详细分析了多点协作技术的技术指标、传输方案和系统协作模型,并对预编码技术的线性预编码的传统算法原理进行了简要阐述,并由此引出多点协作技术中的线性预编码方案,分析比较了迫零算法、最小均方误差算法、块对角化算法和信漏噪比算法各个算法间的性能差异。最后针对上述算法的不足进行改进,提出应用迫零准则的信漏噪比改进算法和结合最小均方误差算法的块对角化的优化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误码率和系统容量方面都要优于传统预编码算法。
[Abstract]:Long Term Evolution ( LTE ) and Enh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 ( LTE - A ) are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LTE - A .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鹏;雷萌;谭力;朱光喜;;一种分组串行干扰抑制新算法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0年07期
2 李立春;魏峰;郑磊;;一种基于模数混合的强干扰抑制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3年02期
3 杨双华;;线性系统可测干扰抑制的一种尝试[J];炼油化工自动化;1991年04期
4 孙松庚;自适应小波包干扰抑制技术[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5 张志涌,汪方盛;一种新的盲干扰抑制算法[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韩朔;戴旭初;;一种基于自适应对角加载的干扰抑制合并的改进算法[J];遥测遥控;2012年04期
7 张本辉;章新华;范文涛;綦敦浩;刘俊星;;基于矩阵滤波技术的海面多干扰抑制方法研究[J];电声技术;2013年03期
8 陈淑军;李焱桥;;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干扰抑制措施[J];电子测量技术;1999年01期
9 李博;肖立民;;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自适应置零陷波干扰抑制算法[J];通信技术;2010年04期
10 向敏;胡飞;周军;;基于变换域选择的干扰抑制技术[J];通信技术;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巧莲;郭伟;余敬东;;直扩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抑制技术[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于永强;;基于谱减平滑算法的语音干扰抑制技术[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陈虹;马彦;赵桂军;孙鹏远;郭孔辉;;主动悬架系统的鲁棒干扰抑制:一种多目标控制方法[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4 杨茂英;刘宇;杨晨阳;;分组串行干扰抑制在WCDMA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5 杜鹏;余建国;;3 GPP LTE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A];2008年“ICT助力两型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尧;崔晓伟;陆明泉;;基于分级参数预测的自适应抗干扰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王益文;刘燕飞;徐艳娇;高艳霞;;额区参与儿童视听干扰抑制的ERP证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马文强;陈豪;;一种新的基于四阶累积量一维切片的干扰抑制方案[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马文强;陈豪;;一种新的基于四阶累积量一维切片的干扰抑制方案[A];卫星通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白燕;卢晓春;;卫星导航系统宽带LFM干扰抑制方法研究[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6 北斗/GNSS测试评估技术[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茂;MIMO-OTH雷达参数估计与干扰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徐强;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抑制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何昭君;同时同频全双工无线通信自干扰抑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志亮;同时同频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抑制关键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刘凤威;无线通信变换域抗干扰关键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郝张红;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的时变干扰抑制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刘畅;回声干扰抑制中的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周详;高效率学习中情绪干扰抑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阶;MIMO系统中的定向干扰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乃金;多小区MIMO系统中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博;LTE/LTE-A中多小区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斯腾;全双工射频多径自干扰抑制算法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宇;卫星导航系统中高性能干扰抑制新方法研究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李小红;多天线系统下行干扰抑制消除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顾立宏;全双工射频自干扰抑制快速搜索算法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冉小刚;蜂窝网络中D2D通信的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程高远;OFDM系统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爱莹;卫星干扰源定位及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卢华;LTE上行链路干扰抑制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袁璐;宽带无线全双工MIMO-OFDM系统回波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15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1415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