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影像中叠掩和阴影区域的检测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N957.52
【部分图文】:
绪论6图1-1技术路线图根据以上两个研究内容,制定了如图1-1所示的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中展示了主要工作步骤,具体方法将在各章节分别详细介绍。围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论文主章节安排如下:1、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阐述了InSAR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和叠掩与阴影区域在检测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介绍。2、叠掩与阴影区域产生原理本章首先介绍合成孔径雷达的技术特性以及目前流行的卫星数据信息,详细介绍了SAR影像中叠掩和阴影区域产生的原理以及这两部分区域在检测过程中的要点和难点。3、叠掩和阴影区域的检测方法本章首先介绍了以往叠掩和阴影的检测方法以及他们之中的不足,并对几何模型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分别从雷达卫星轨迹的解算、空间坐标系转换以
叠掩和阴影区域的产生原理8第二章叠掩和阴影区域的产生原理2.1合成孔径雷达的技术特性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其能够不受天气影响,具有全天候,无接触,精度高等优势(蓝秦隆,2018;李鹏,2017),其主要是利用雷达传感器与地物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把一个真实的小孔径天线合成一个等效虚拟的长孔径天线的过程。如图2-1所示为SAR成像原理工作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雷达卫星沿着其方位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以一定的脉冲重复发射频率向地面发射,并保存地面反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工作方式是由雷达传感器向地表发射信号,然后接收地面的后向散射信号。实际上,SAR成像就是从回波信号中提取地表的后向散射系数的二维分布(叶超,2011)。图2-1雷达成像工作方式SAR分类的方式多种多样,通常的分类方式有雷达载体的分类方式、雷达视角的分类方式、以及雷达模式的分类方式;其中根据雷达载体分类,可分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等类型,根据雷达视角可分为正侧视工作模式、前视模式和斜视模式等;根据接收模式可分为条带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112.2叠掩和阴影产生原理合成孔径雷达属于主动式传感器,其成像方式为斜距成像模式,与中心投影的光学成像原理不同,其通过距离来辨别地物,因此这种成像方式导致在SAR影像上存在。SAR影像的成像方式与雷达卫星到地面目标点有直接的关系,即距离近的地物先被投影到图像上,距离远的地物后被投影到图像上,因此图像上两个目标点距离与几何空间中目标点与卫星的斜距成正比关系,及图像坐标之差:()bcBCbcyy=kRR=d(2-1)式中,by和cy分别是目标点B和目标点C在图像上的横坐标,也就是距离向的坐标,BR和CR表示两个目标点到卫星的斜距,k表示实际距离与图像距离的系数,bcd为两目标点到卫星距离只差,其具体如下图2-2所示。图2-2雷达成像工作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分析2与3的差值较小,因此近似认为0°,则三角形BNC近似为直角三角形,则可得cosbcBCd=d(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东平;张彬;彭军还;曾涛;杨红磊;胡程;;滑坡变形监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工程勘察;2015年08期
2 杨红磊;彭军还;;基于DInSAR和MAI技术揭示地震三维形变场[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06期
3 任云;邹焕新;秦先祥;计科峰;;一种InSAR叠掩与阴影区域的检测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S2期
4 杨红磊;彭军还;崔洪曜;;GB-InSAR监测大型露天矿边坡形变[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4期
5 雷玲;周荫清;李景文;Roland Burgmann;;PS-InSAR技术在伯克利山滑坡监测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6 杨红磊;彭军还;张丁轩;李淑慧;;轨道误差对InSAR数据处理的影响[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7 廖明生;唐婧;王腾;Timo BALZ;张路;;高分辨率SAR数据在三峡库区滑坡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02期
8 彭令;牛瑞卿;;三峡库区白家包滑坡变形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年04期
9 刘宁宁;向茂生;毛永飞;;一种基于InSAR的叠掩区域识别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7期
10 王青松;时信华;黄海风;董臻;梁甸农;;星载干涉SAR阴影及叠掩区域相位重构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斌;分布式星载InSAR与SAR-GMTI信号处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洁;基于ALOS PALSAR数据的地形辐射校正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2 叶超;激光应变干涉仪用作大地形变监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3 刘子龙;星载InSAR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9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287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