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V减速器关键性能指标检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10:44
   随着国产机器人的迅猛发展,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RV减速器正在加速国产化,由于国内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的不完善,导致国产减速器的质量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RV减速器国产化进程,因此开展RV减速器性能指标检测方法研究对提高我国RV减速器的质量,加速国产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RV40E减速器样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RV减速器传动精度、回差和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主要工作如下:基于CREO建立RV40E减速器三维模型,并对其传动原理和传动链进行分析;通过有限元比较针齿壳和输出盘的刚度,输出盘刚度较大,作为运动的直接输出机构,较小的变形量能够减小整体的传动精度和回差;分析RV减速器的检测指标,提出对整机性能影响较大的关键性能指标,为后续检测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对比传统检测方法,提出采用传动精度评价减速器单向转动准确的指标,传动精度检测不受测量起点的影响能够真实反映减速器运动准确性。根据相关检测标准,搭建传动误差检测平台,分别检测国内外主流RV40E减速器,计算传动精度,结果表明传动精度检测方法能够满足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准确高效。改进传统滞回曲线检测方法,分析对比滞回曲线法和正反传动误差法两种检测方法,滞回曲线检测的是静态某啮合点的回差,正反传动误差法检测的是不同啮合位置对应回差组成的曲线。以RV40E减速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滞回曲线法测得的回差始终在正反传动误差法所测回差波动区间内,正反传动误差法反映信息更为准确全面,同时自动化程度更高,时间缩短了25.44%,回差检测效率显著提高,并以国内外RV40E进行测试,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以某国产RV40E减速器为样机,设计加速退化试验,获得效率随时间的衰退曲线,建立RV减速器寿命衰退模型,计算样机的伪失效寿命;RV减速器的寿命预测模型采用逆幂律模型,设计分组试验,以前八组数据计算模型中的参数,并将预测结果与第9组寿命对比,预测寿命与试验寿命相差不超过6%,模型较为准确。该方法能够有效缩短寿命试验周期,降低寿命试验成本。综上所述,论文提出了RV减速器传动精度、回差和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检测方法,经理论分析与实验论证,表明上述检测方法可靠、高效,为RV减速器的综合性能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学位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H132.46;TP242
【部分图文】:

折线图,机器人,企业,工业机器人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第1章引言1.1文献综述及研究意义1.1.1课题来源本课题主要来源于武汉市企业技术创新专项:武汉市企业技术创新专项:JHRV-450C减速器综合试验测试与质量检测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801042011226.1.1.2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智能制造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新风向标,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中长期规划,中国在将来一段时间以智能制造为基础,重点突破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深度混合,并将工业机器人相关的研究和发展作为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1]。自此之后,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相关研究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自2012年起,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下,各地方政府采取多样化措施,筹措资金和技术,竞相建立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截止2018年,全国共有65个机器人产业园相继落成,我国机器人企业数量也开始迅猛增长,2013年中国国内机器人相关企业不足300家,两年之后,机器人相关企业快速增加,翻了三倍,接近一千多家,到2017年时,国内机器人相关企业更是超过了六千家。随着国内市场的持续繁荣,机器人的需求量缺口持续增大,机器人相关企业也在迅猛增加,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机器人2013年至2017年各地机器人企业数量变化折线图如图1.1。.图1.1机器人企业数量变化工业机器人集合高智能、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必将为我国经济腾飞增添新的动力。工业机器人产业是现代新兴产业的杰出代表,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我国逐渐提快了工业转型的速度,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

工业机器人


器人增速达58.7%,成为增长最快的一年,2018年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市场继续扩大,机器人质量不断优化提升,截止目前为止一直盘踞世界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第一的宝座,呈现出非常良好的发展态势[2]。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强烈的市场需求推动着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向前向好发展,我国科研人员花费整整十年时间就走完了日本整整二十年的RV减速器发展路径,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拥有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物流体系,覆盖了上游重要零件、中游工业机器人的机体和下游各系统的集成,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整套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国家。如图1.2所示是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及增速变化曲线。图1.2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及增速图1.3世界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度(万台)如图1.3所示是世界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分布图。虽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是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统计,世界工业机器人平均密度为85,美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91,而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约为美国的一半,仅为50,更是远远低于韩国、欧洲等主要机器人市常如图1.3所示。由自动化、智能化的智能工厂逐渐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传统制造装置和设备逐渐被先进的智

密度图,工业机器人,世界,密度


螅??魅酥柿坎欢嫌呕?嵘??刂?目前为止一直盘踞世界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第一的宝座,呈现出非常良好的发展态势[2]。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强烈的市场需求推动着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向前向好发展,我国科研人员花费整整十年时间就走完了日本整整二十年的RV减速器发展路径,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拥有了完整的产业链和物流体系,覆盖了上游重要零件、中游工业机器人的机体和下游各系统的集成,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整套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国家。如图1.2所示是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及增速变化曲线。图1.2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及增速图1.3世界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度(万台)如图1.3所示是世界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分布图。虽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是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统计,世界工业机器人平均密度为85,美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为91,而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约为美国的一半,仅为50,更是远远低于韩国、欧洲等主要机器人市常如图1.3所示。由自动化、智能化的智能工厂逐渐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传统制造装置和设备逐渐被先进的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涛;杜群贵;;基于刚柔耦合的RV减速器动力学仿真研究[J];机械传动;2019年12期

2 安洪元;李安虎;;基于主轴承寿命和RV减速器角刚度的主轴承预紧力优化[J];哈尔滨轴承;2019年04期

3 丁宁;张敏良;赵森;郭东升;吴经洋;;RV减速器运动精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J];软件;2020年04期

4 吴鑫辉;何卫东;;机器人用RV减速器传动精度测试与虚拟样机仿真[J];机械设计;2017年07期

5 何卫东;单丽君;;RV减速器研究现状与展望[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6 郑伟峰;;RV减速器性能检测平台的研究[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6年04期

7 张丰收;祝鹏;冯崇;张琳琳;;RV减速器传动精度的研究[J];机械设计;2015年04期

8 邓倖之;李梦奇;龚家勤;;RV减速器传动精度研究现状与发展[J];时代农机;2019年12期

9 杨正;戚厚军;闫昌红;朱延存;;基于偏差有向图的RV减速器装配偏差传递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7年05期

10 黄迪山;刘金磊;顾京君;;RV减速器的扭振动测试与诊断研究[J];机械传动;201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矿用重载减速器故障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谢永春;双环减速器运动特性及其故障诊断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陈川;RV减速器静力学与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4 张俊;少齿差环板式减速器的弹性动力分析与动态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李俊阳;空间润滑谐波减速器失效机理及其加速寿命试验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孙小肖;机器人用CBR减速器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9年

7 王琴;新颖高效Stark减速器与冷分子静电囚禁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徐红波;基于动力测试的桥式起重机主梁损伤评价及减速器故障诊断[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庞政铎;重载刮板输送机减速器油液在线污染传感报警系统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李星辰;深冰下基岩取心钻进模块的设计优化及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2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凯;RV减速器装配中的选配优化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7年

2 秦园;RV减速器关键性能指标检测方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0年

3 陈李果;RV减速器试验装置研制与测试分析[D];浙江大学;2018年

4 郭剑禹;RV减速器传动精度及扭转刚性测试系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5 吕明帅;RV减速器传动特性的仿真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王晓玲;RV减速器综合性能测试仪的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7 谭鹏;工业机器人用RV减速器动力学传动误差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0年

8 穆瑞;RV减速器若干问题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6年

9 陆博;基于加速退化试验的RV减速器寿命预测方法[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年

10 刘学翱;RV减速器动力学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80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2880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7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