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在华犹太记者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0 22:3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太平洋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一大批外国记者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其中就有一个特殊群体——犹太记者。他们当中有早期俄国的犹太移民,如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安娜·金斯伯格等;也有从美国来探索远东局势的知识分子,如白修德、裴斐等;还有在德国纳粹主义迫害下逃难到上海的难民,如威利·顿、阿道夫·约瑟夫·施托菲尔等。因为中国动荡的局势和没有反犹主义的历史,他们得以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进行新闻活动,对战况、政局、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进行报道。论文结合犹太记者来华的不同目的和身份,从在华的主要活动区域、新闻活动内容、服务的刊物和机构三个方面全面勾勒了犹太记者群体在二战期间的活动图景,分析了犹太记者的活动所体现出来的个人政治倾向。并且通过对犹太记者来华前生平经历的追溯,发掘了这一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及其影响:犹太记者都出身于世俗的犹太家庭,并且接受过西式高等教育;都有过被排斥或移民经历而导致没有归属感,内心存在“局外人”、“他者”意识;出于与中国人民相似的“受压迫者”的身份,而对中国民众抱有深深地同情。从群体角度来看,犹太记者在华的活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时西方对中国带有偏见的认知视...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二战期间在华犹太记者研究


图1.1犹太难民来沪所填写的??需要调查表上,国籍、资产栏都为“无”??

肖像,上海,犹太


诗则与上海的左派知识分子以及一??些西方激进的记者交往甚密;其余的犹太记者弁没有参与到这一时期激荡的上海??局势中来D??乔治?索科尔斯基,在1918年于俄国经停后??第二年来到相,很快他麵其专业性和与中??国人的私人规,尤賊与迎麵时誦进??步知识分刊脑碰鼓勸:麵關縣??源,与美B总领雜保持着密切的关系?1920??年代的上海为这位類犹太记者提供了充分活??跃的舞台,在腿他鋪?、,不繊I肝上海??的新闻委龄,砂奴翻m栖报》、《远??东评论》、C密勒氏评论报》等撰写专栏。他还图3.1乔治■索科尔斯基肖像??与h位名为罗莎琳德?彭(Rosalind?Phang)的中国女子结婚,并通过議子结1M了??陈友仁、宋子文、宋美龄等重要人物,这也让他与其他在沪的外国人相比对中國??政治和文化的了解更具优势。此外索科尔斯基还担任了上海中国犹太人救援协会??的副主席,犹太家庭背景让他对中国犹太人的历史研究兴趣颇丰,曾让好友胡适??帮助他进行研究牝??1930??年代細摘后-开敝《大随》??绉编辑助理,结识了-批左翼人七??如美国记者、《?去兰克福日报》的通??(Agnes??、巾_?地?Tm陈翰■??南非共产党创始成员之一的李福仁图3.2?1933年2月萧伯纳访问上海,与??(Frank?Glass)等人。1932年创办宋庆龄、鲁迅、林语堂、蔡元培、史沫特??了英文杂志《中国论坛》,并兼任法莱、伊罗生于宋宅前合照,右三为伊罗生??[1]?Cohen?WI.?The?Chinese?Connection:?Roger?S.?Greene,?Thomas?W.?Lamont,?George?E.?Sokolsky?and?Am

萧伯纳,上海


诗则与上海的左派知识分子以及一??些西方激进的记者交往甚密;其余的犹太记者弁没有参与到这一时期激荡的上海??局势中来D??乔治?索科尔斯基,在1918年于俄国经停后??第二年来到相,很快他麵其专业性和与中??国人的私人规,尤賊与迎麵时誦进??步知识分刊脑碰鼓勸:麵關縣??源,与美B总领雜保持着密切的关系?1920??年代的上海为这位類犹太记者提供了充分活??跃的舞台,在腿他鋪?、,不繊I肝上海??的新闻委龄,砂奴翻m栖报》、《远??东评论》、C密勒氏评论报》等撰写专栏。他还图3.1乔治■索科尔斯基肖像??与h位名为罗莎琳德?彭(Rosalind?Phang)的中国女子结婚,并通过議子结1M了??陈友仁、宋子文、宋美龄等重要人物,这也让他与其他在沪的外国人相比对中國??政治和文化的了解更具优势。此外索科尔斯基还担任了上海中国犹太人救援协会??的副主席,犹太家庭背景让他对中国犹太人的历史研究兴趣颇丰,曾让好友胡适??帮助他进行研究牝??1930??年代細摘后-开敝《大随》??绉编辑助理,结识了-批左翼人七??如美国记者、《?去兰克福日报》的通??(Agnes??、巾_?地?Tm陈翰■??南非共产党创始成员之一的李福仁图3.2?1933年2月萧伯纳访问上海,与??(Frank?Glass)等人。1932年创办宋庆龄、鲁迅、林语堂、蔡元培、史沫特??了英文杂志《中国论坛》,并兼任法莱、伊罗生于宋宅前合照,右三为伊罗生??[1]?Cohen?WI.?The?Chinese?Connection:?Roger?S.?Greene,?Thomas?W.?Lamont,?George?E.?Sokolsky?and?A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魏璐诗:两次加入中国籍的传奇女性[J]. 沈海平.  档案春秋. 2018(09)
[2]犹太移民美国民族身份的双重叙事建构[J]. 刘晓燕.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9)
[3]2007—2017年国内学界犹太研究述评[J]. 考艳丽,张淑清.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4]认识跨文化传播[J]. 陈力丹.  东南传播. 2017(01)
[5]俄国犹太人移居哈尔滨的内外因素分析[J]. 肖洪.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7(01)
[6]魏璐诗:我的前半生[J]. 魏璐诗,李蔚峰.  国际人才交流. 2016(05)
[7]哈尔滨犹太人及其后裔研究[J]. 张铁江,肖洪.  黑龙江史志. 2016(03)
[8]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团体与国民政府的媒体外交[J]. 徐惊奇,谭爽.  青年记者. 2015(32)
[9]论犹太教与世俗文化的兼容[J]. 胡浩.  西亚非洲. 2012(05)
[10]近十年来(1997—2007)国内犹太研究的特色[J]. 张倩红,尚万里.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博士论文
[1]明访·暗战: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与国共舆论宣传战[D]. 吴志娟.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重述他者与自我—赛珍珠、史沫特莱和项美丽与民国妇女的跨文化镜像认同研究[D]. 龙丹.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4
[3]喉舌之困—国民党党媒制度与新闻宣传(1945-1949年)[D]. 马瑞洁.南开大学 2013
[4]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文化援助研究[D]. 孙洋.吉林大学 2012
[5]德国种族反犹主义根源研究[D]. 孙燕.南京大学 2012
[6]身份、组织与政治:1938-1958年的宋庆龄和保盟—中福会[D]. 徐锋华.复旦大学 2009
[7]美国犹太人(1920-1950年)[D]. 潘卫.复旦大学 2008
[8]犹太人与中国[D]. 潘光.华东师范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双重灵魂”:项美丽跨文化书写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 王雪霏.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
[2]20世纪30~40年代神户犹太人社会研究[D]. 伊蒙蒙.郑州大学 2019
[3]民国南京政府初期国民政府对外国驻华记者的管理研究(1927-1937)[D]. 于泓洋.华东师范大学 2018
[4]抗战时期美国来华记者眼中的国民政府[D]. 徐研文.东北师范大学 2017
[5]爱泼斯坦对中国抗战的认知和判断[D]. 马雅楠.延安大学 2016
[6]反犹与亲犹:20世纪日本人与犹太人的关系研究[D]. 姜杉.黑龙江大学 2016
[7]“苦难”中的“幸”—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空间的生产[D]. 杜捷欣.华东理工大学 2015
[8]1944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研究[D]. 刘璇.天津大学 2014
[9]埃德加·斯诺在华新闻活动及影响的研究[D]. 张晓鹏.山西大学 2012
[10]抗战时期来华的三位美国左翼妇记者研究[D]. 王赟.山东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12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3312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8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