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集技术的调制解调器设计

发布时间:2021-08-07 03:03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技术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且在各个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应对复杂的环境,各种调制解调技术层出不穷。本文主要是设计一款基于分集技术的调制解调器,用于散射通信。散射通信作为一种无线传输的重要手段,以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科技领域。散射信道可以近似看作一个瑞利衰落信道,其链路损耗具有随机性,多径衰落以及快衰落都会造成接收端信号的误判。分集技术是散射通信中常用的技术,能够为系统提供一定的抗衰落能力,平滑快衰落对系统的影响,有效提高系统的互通率。分集技术采用分散传输的思想,将同一信号“复制”多份进行重传,通过接收端的信号在频率、时间或空间上衰落的不相关特性,降低衰落对通信的影响。分集技术要实现在通信中的正常应用,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信号的“分”和“集”。首先,本文介绍了分集技术的基本分类以及相关的分集合并方式,通过理论分析,详细阐述了各种分集方式的优缺点。其次,结合选取的分集方式,设计合适的帧结构,并依此进行本课题调制器的设计,通过对调制器中的多种算法的研究分析,给出完整的调制器设计过程。第三,通过对调制器的设计,提出一种基于分集合并方式的解调器设计...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分集技术的调制解调器设计


图2-1不同分集重数下的误码率比较??对流层散射信道可近似看作为一个瑞利(Rayleigh)衰落信道[2'其链路??损耗也是一个概率密度函数[21],具有随机性

原理图,信噪比,支路,幅度


?第2章分集技术???'、/??|??? ̄7?? ̄^v?Select???、'?L—?Best?????Antenna????■Irsnsmitter?1?■/????X??y??图2-2选择合并示意图??根据选择合并的基本原理,其输出的信号幅度4和信噪比t可以表示为:??為=max{or,.},(i?=?l,2,...,or,)?(2-4)??If,?=?max?{,,'},?(i?=?1,2,?_?”,,)?(2-5)??式(2-4)和(2-5)中,;K,表示支路的信噪比,》,表示支路的幅度。??根据文献[23][24]可以得到,在瑞利衰落条件下,假设各支路信号的衰落是??相互独立的,那么SC合并的平均信噪比为??II?1??^f?=?J〇x/(x)dx?=?xX7?(2-6)??/=1?1??由式(2-6)可以看出,随着分集支路的增加,选择合并的平均信噪比也随??之增加,但是增加的数值仅为分集支路数目的1/N倍。??2.2.2最大比合并??最大比合并主要是在等增益合并和选择合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进行数??据解调之前,将多个分集支路进行相位调整,数据对齐,按照其各支路信号的??强弱进行加权,并将得到的合路信号再送入解调器进行正常的信号处理。这样??做既考虑了系统的分集增益问题,又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最大比值合并(MRC)??方式充分利用了系统中的有用能量,通过加权对不同的支路作不同的处理,因??此最大比值合并方式的性能最好,但其实现过程和等增益合并与选择合并相比??最复杂。??8??

示意图,表达式,示意图,支路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q?‘??z,?I???v?7? ̄7??\?/?^?\/??I?^—!?'h'\?1?^?Kf;???¥?丁?ransmitter?x?1?.巧了」?______?qN?]?w??、丫?4^?y?Ct)??I?^0——??图2-3最大比合并示意图??MRC的基本表达式为??)明=之11,⑴?(2-7)??/=1??图2-3是MRC的基本原理框图,从图中可己看出私⑴为分集支路,^为??加权系数,为数据合路输出。化(〇可以表示为:??/^t)?=?a,\(t)?+?/J,(t)?(2-8)??式(2-8)中,",⑴为噪声。假设发射的符号能量为尽,则接收端各支路信??号的幅度为符号能量为<尽,信噪比可表示为:??Y?(2-9)??N,??从式(2-9)可以看出,当各条支路的加权系数为时,合并后输出的??平均信噪比最大。另外,MRC合并的加权系数.与噪声M成反比,与信号的??幅度為成正比。在实际的应用中,丨随信道的变化而变化,仏数值越大,代表??该支路信号越好,在合路信号中占得比重越多,即贡献越大,以减小通信过程??中的噪声对合并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最大信噪比的输出。假设不考虑噪声在??各支路之间的差别,即平均噪声功率为一个相同值,那么经过最大比合并后的??平均信噪比是各条支路的信噪比之和,因此合并增益为??(2-10)??r??从式(2-10)中可以看出,最大比值合并的情况下,随着分集支路的增加,??9??


本文编号:3326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3326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9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