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28 23:38
通过对西方教育人类学在我国传播的时间序列进行整理和研究,本文对西方教育人类学在我国的传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历史回顾和反思,在对西方教育人类学在我国传播的具体情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阐述了西方教育人类学在我国传播的影响和启示。主要包含以下的内容:第一,西方教育人类学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及起始时间。西方教育人类学在我国传播主要受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国情、教育学发展的需要以及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凸显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并提出1981年为西方教育人类学在我国传播的起始时间。第二,西方教育人类学在中国传播的基本历程及特征。西方教育人类学在我国的传播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呈现出了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这一传播历程既基于中国的历史背景,又与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成长逻辑密切相关。西方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大致经历了初步引进、全面传播和学科建设三个历史阶段,在不同阶段中的传播的主体、传播的内容,传播的媒介均呈现出不同特征。第三,西方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具体传播。以美国为主的文化取向的教育人类学和以德国为主的哲学取向的教育人类学作为西方教育人类学的两大流派在中国的传播。第四,西方教育人类学在中国传播的影响。西方教育人类学...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西方教育人类学在中国传播的学科建设阶段各国引进著作比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文化人类学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 李修远,马知遥. 教育文化论坛. 2019(02)
[2]回到原点:“教化”传统与当代德国教育人类学的本体性问题[J]. 孙丽丽,陈红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3]教育人类学发展中的“德国经验”与“德国启示”[J]. 李政涛,文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01)
[4]回归与新塑:当代德国教育人类学的研究主题探析[J]. 屈博.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01)
[5]当代德国教育人类学的三大基础性问题及其思想来源[J]. 孙丽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01)
[6]论德国教育历史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传统[J]. 李存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01)
[7]回到原点:转折时期德国教育人类学的本体性特征与方法论突破[J]. 孙丽丽. 民族教育研究. 2017(05)
[8]英国教育人类学期刊《民族志与教育》2006年至2015年研究主题的述评与分析[J]. 周兰芳. 民族教育研究. 2017(05)
[9]卢梭《爱弥儿》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启示——纪念《爱弥儿》问世225周年[J]. 侯怀银,韩晓飞. 课程.教材.教法. 2017(10)
[10]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特点——基于《人类学与教育季刊》的文本分析[J]. 彭亚华. 统计与管理. 2017(06)
博士论文
[1]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及其方法论探究[D]. 孙丽丽.华东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D]. 张卓远.山西大学 2016
[2]斯宾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 单晓溪.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D]. 李恬.中央民族大学 2012
[4]德国、奥地利的教育人类学初探[D]. 杨会.中央民族大学 2012
[5]斯平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 鹿晓莹.西南大学 2011
[6]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 廉丽娜.西南大学 2011
[7]美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及启示[D]. 李甜.西南大学 2010
[8]赫尔巴特学派教育理论在华传播及影响[D]. 霍云丽.华东师范大学 2009
[9]20世纪下半叶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研究[D]. 杨琳.山西大学 2007
[10]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探析[D]. 赵丹丹.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69452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西方教育人类学在中国传播的学科建设阶段各国引进著作比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文化人类学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 李修远,马知遥. 教育文化论坛. 2019(02)
[2]回到原点:“教化”传统与当代德国教育人类学的本体性问题[J]. 孙丽丽,陈红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3]教育人类学发展中的“德国经验”与“德国启示”[J]. 李政涛,文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01)
[4]回归与新塑:当代德国教育人类学的研究主题探析[J]. 屈博.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01)
[5]当代德国教育人类学的三大基础性问题及其思想来源[J]. 孙丽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01)
[6]论德国教育历史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传统[J]. 李存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01)
[7]回到原点:转折时期德国教育人类学的本体性特征与方法论突破[J]. 孙丽丽. 民族教育研究. 2017(05)
[8]英国教育人类学期刊《民族志与教育》2006年至2015年研究主题的述评与分析[J]. 周兰芳. 民族教育研究. 2017(05)
[9]卢梭《爱弥儿》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启示——纪念《爱弥儿》问世225周年[J]. 侯怀银,韩晓飞. 课程.教材.教法. 2017(10)
[10]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特点——基于《人类学与教育季刊》的文本分析[J]. 彭亚华. 统计与管理. 2017(06)
博士论文
[1]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及其方法论探究[D]. 孙丽丽.华东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D]. 张卓远.山西大学 2016
[2]斯宾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 单晓溪.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D]. 李恬.中央民族大学 2012
[4]德国、奥地利的教育人类学初探[D]. 杨会.中央民族大学 2012
[5]斯平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 鹿晓莹.西南大学 2011
[6]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 廉丽娜.西南大学 2011
[7]美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及启示[D]. 李甜.西南大学 2010
[8]赫尔巴特学派教育理论在华传播及影响[D]. 霍云丽.华东师范大学 2009
[9]20世纪下半叶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研究[D]. 杨琳.山西大学 2007
[10]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探析[D]. 赵丹丹.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69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3369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