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受众分析视角探究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21-09-04 21:23
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延续继承了本民族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提出“文化自信”的发展道路,创新多种文化传播方式,以保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着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目标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在建构人们脑海中世界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主流媒体承担引导大众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的责任。自2017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提出“国家舞台”战略之后,央视和省级卫视相继推出多档现象级文化综艺节目,在节目内容选材、意义解读和编排策划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从现实情况看,多档文化综艺节目通过舞美设计、故事化演绎和场景延伸等方式,将文化传播营造成一种“仪式化”的共享活动。本文将央视和各省级卫视制作的文化综艺节目作为研究对象,从受众分析的角度,了解文化综艺节目受众观看节目的动机,探寻该受众群体的媒介使用倾向,以及对文化综艺节目内容的评价,分析受众社会背景和场景因素与受众媒介使用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结合“使用与满足”、“跨媒体叙事”等理论基础,梳理国内...
【文章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知网文化综艺节目主题检索总体趋势分析
第1章绪论4频道主打“国家舞台”战略以来,文化综艺节目发展呈上升趋势,伴随着相关分析研究也逐渐增多,以《朗读者》《国家宝藏》节目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尤为突出,如图1.2所示。其中“文化综艺节目策略研究”相关文献共46篇。图1.1中国知网文化综艺节目主题检索总体趋势分析图1.2中国知网文化综艺节目研究主题分布纵观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按照文本语态演化的角度,文化综艺节目大致可按照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后期、20世纪90年代末到2010年和2010年至今三个时间段来划分,分别对应“晚会语态阶段”、“游戏语态阶段”和“移动互联网语态阶段”。①按照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进程来看,可划分为1958至1965年初创阶段、1966至1976年停滞阶段、1977至1978年复苏阶段、1979至1999年发展阶段和2000年至今的繁荣阶段。②文化综艺节目属于综艺节目的分支,同样具有娱乐性和大众文化的属性,但文化综艺节目由于在教养、阅历、品位和知识水平上体现出传统/精英文化特质,因此区①盖琪.概念、形态与话语: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三重考察[J].电视研究,2018,05:38-40.②赵梓含.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第4章文化综艺节目受众调查分析23图4.1文化综艺节目观众的性别分布情况图4.2文化综艺节目观众的年龄分布情况根据受访者学历和职业情况的统计结果,与是否观看文化综艺节目的数据交叉分析来看,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选择观看过文化综艺节目占比较高,分别为92.09%和90.32%,其次为高中以下、高职/大专和博士研究生学历,占比分别为88.89%、86.52%和80%,如图4.3所示。另外,学生群体、从事教育/媒体/科学/文化/卫生系统从业人员、企业或公司职员这一类的受访者中选择观看文化综艺节目占比均超过90%,如图4.4所示。从事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餐饮、娱乐、仓储、运输等)和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的受访者中选择观看过文化综艺节目的占比最低,分别为60%和100%。此次受访群体的数据显示,观看文化综艺节目的群体多集中在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学生群体之间,他们乐于接受新鲜节目形式、关注时下备受人们讨论的节目信息。此外,教育/媒体/文化等相关行业的职业人群,出于行业或个人需求动机,也会关注文化综艺节目的内容。图4.3文化综艺节目观众的学历分布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播仪式观与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J]. 何海翔.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9(07)
[2]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播策略研究[J]. 谢丹. 中国电视. 2018(10)
[3]概念、形态与话语: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三重考察[J]. 盖琪. 电视研究. 2018(05)
[4]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品牌传播中的运用及其效果研究——基于95后上海大学生的调查[J]. 王迪. 中国广告. 2018(04)
[5]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生成的路径探讨[J]. 孙景珊,张宇. 理论导刊. 2018(01)
[6]文化类综艺节目创作的五个“意识”[J]. 郑向荣,张艺凡. 中国电视. 2017(09)
[7]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价值导向与传播特征——基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数据分析[J]. 赵淑萍,付海钲. 电视研究. 2017(04)
[8]移动互联时代:场景的凸显及其价值分析[J]. 喻国明,梁爽. 当代传播. 2017(01)
[9]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 彭兰. 新闻记者. 2015(03)
[10]对外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 吴友富. 国际观察. 2009(01)
硕士论文
[1]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策略研究[D]. 赵梓含.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丹尼斯·麦奎尔的电视受众研究[D]. 刘嘉栩.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
[3]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价值拓展策略研究[D]. 马志杰.西北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84033
【文章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知网文化综艺节目主题检索总体趋势分析
第1章绪论4频道主打“国家舞台”战略以来,文化综艺节目发展呈上升趋势,伴随着相关分析研究也逐渐增多,以《朗读者》《国家宝藏》节目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尤为突出,如图1.2所示。其中“文化综艺节目策略研究”相关文献共46篇。图1.1中国知网文化综艺节目主题检索总体趋势分析图1.2中国知网文化综艺节目研究主题分布纵观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按照文本语态演化的角度,文化综艺节目大致可按照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后期、20世纪90年代末到2010年和2010年至今三个时间段来划分,分别对应“晚会语态阶段”、“游戏语态阶段”和“移动互联网语态阶段”。①按照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进程来看,可划分为1958至1965年初创阶段、1966至1976年停滞阶段、1977至1978年复苏阶段、1979至1999年发展阶段和2000年至今的繁荣阶段。②文化综艺节目属于综艺节目的分支,同样具有娱乐性和大众文化的属性,但文化综艺节目由于在教养、阅历、品位和知识水平上体现出传统/精英文化特质,因此区①盖琪.概念、形态与话语: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三重考察[J].电视研究,2018,05:38-40.②赵梓含.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第4章文化综艺节目受众调查分析23图4.1文化综艺节目观众的性别分布情况图4.2文化综艺节目观众的年龄分布情况根据受访者学历和职业情况的统计结果,与是否观看文化综艺节目的数据交叉分析来看,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选择观看过文化综艺节目占比较高,分别为92.09%和90.32%,其次为高中以下、高职/大专和博士研究生学历,占比分别为88.89%、86.52%和80%,如图4.3所示。另外,学生群体、从事教育/媒体/科学/文化/卫生系统从业人员、企业或公司职员这一类的受访者中选择观看文化综艺节目占比均超过90%,如图4.4所示。从事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餐饮、娱乐、仓储、运输等)和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的受访者中选择观看过文化综艺节目的占比最低,分别为60%和100%。此次受访群体的数据显示,观看文化综艺节目的群体多集中在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学生群体之间,他们乐于接受新鲜节目形式、关注时下备受人们讨论的节目信息。此外,教育/媒体/文化等相关行业的职业人群,出于行业或个人需求动机,也会关注文化综艺节目的内容。图4.3文化综艺节目观众的学历分布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播仪式观与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J]. 何海翔.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9(07)
[2]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播策略研究[J]. 谢丹. 中国电视. 2018(10)
[3]概念、形态与话语: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三重考察[J]. 盖琪. 电视研究. 2018(05)
[4]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品牌传播中的运用及其效果研究——基于95后上海大学生的调查[J]. 王迪. 中国广告. 2018(04)
[5]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生成的路径探讨[J]. 孙景珊,张宇. 理论导刊. 2018(01)
[6]文化类综艺节目创作的五个“意识”[J]. 郑向荣,张艺凡. 中国电视. 2017(09)
[7]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价值导向与传播特征——基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数据分析[J]. 赵淑萍,付海钲. 电视研究. 2017(04)
[8]移动互联时代:场景的凸显及其价值分析[J]. 喻国明,梁爽. 当代传播. 2017(01)
[9]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 彭兰. 新闻记者. 2015(03)
[10]对外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 吴友富. 国际观察. 2009(01)
硕士论文
[1]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策略研究[D]. 赵梓含.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丹尼斯·麦奎尔的电视受众研究[D]. 刘嘉栩.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
[3]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价值拓展策略研究[D]. 马志杰.西北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84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3384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