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内波数据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7-06 04:03

  本文关键词:海洋内波数据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海洋内波 可视化 预警 统计 XML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的意识也在增强。对绝大多数的安全部门而言,寻求一套便于人们使用的高效健壮的预测预警管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相比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人们对内波的认识及研究相对较少。并且随着人们对内波进一步地了解,发现内波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声学、海洋军事、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等海洋工程都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达到减轻内波灾害、更深入认识海洋内波的要求,海洋内波数据管理软件系统根据相应算法对内波做出可视化预警与预测。并且该系统对相应的内波数据进行了存储和管理,方便了人们对以往内波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为了能快捷地搭建海洋内波数据管理软件系统,并且提高系统的健壮性和可扩展性,本文先通过对类似的预警预测管理系统的功能进行抽象分析,然后运用分层结构的设计思想和基于MVC框架的开发模式,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海洋内波数据管理软件系统。通过对需求的不断深化分析,文章将系统功能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两部分。服务端通过Web Service技术实现对数据库操作,将相似的方法进行封装并对外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客户端通过相应的算法实现南海内波的预警与预测,并对数据进行展示统计等。系统主要由内波展示、内波统计和内波预测三部分组成。通过系统的部署与运行更全面、详细、客观地了解南海海区的海洋环境状况,主要是各个指定海域中内波变化情况。系统的设计采用经典的C/S架构,通过Net, SQL Server和XML,设计模式等开发技术实现对海洋内波数据管理软件系统的搭建和便捷管理。最后通过以往已有的数据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及正确性,证明该系统为南海内波预警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海洋内波 可视化 预警 统计 XML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11.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3 论文主要内容12-13
  • 1.4 论文组织结构13-14
  • 2 需求分析14-24
  • 2.1 设计目的14
  • 2.2 功能需求分析14-16
  • 2.2.1 客户端功能14-16
  • 2.2.2 服务端功能16
  • 2.3 性能需求分析16-17
  • 2.3.1 稳定性16
  • 2.3.2 健壮性16-17
  • 2.3.3 异常处理17
  • 2.3.4 扩展性17
  • 2.4 技术需求分析17-18
  • 2.5 关键技术及工具18-23
  • 2.5.1 Web Service技术18-19
  • 2.5.2 XML技术19-21
  • 2.5.3 MVC技术21-23
  • 2.6 本章小结23-24
  • 3 总体设计24-36
  • 3.1 系统开发模式24-25
  • 3.2 系统架构与模块接口25-29
  • 3.2.1 系统架构的设计25-27
  • 3.2.2 主要模块接口27-29
  • 3.3 功能模块设计29-35
  • 3.3.1 海洋内波数据库31
  • 3.3.2 地图导航模块31-32
  • 3.3.3 内波展示模块32-33
  • 3.3.4 内波统计模块33-34
  • 3.3.5 内波预测预警模块34
  • 3.3.6 用户管理模块34-35
  • 3.4 本章小节35-36
  • 4 详细设计36-54
  • 4.1 数据结构设计36-39
  • 4.2 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39-43
  • 4.2.1 主要数据表的设计39-42
  • 4.2.2 数据表的关联42-43
  • 4.3 Web Service的创建43-46
  • 4.4 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46-53
  • 4.4.1 用户管理模块46-48
  • 4.4.2 地图导航模块48-50
  • 4.4.3 内波展示模块50
  • 4.4.4 内波统计模块50-51
  • 4.4.5 内波预测预警模块51-53
  • 4.5 XML可扩展性配置53
  • 4.6 本章小结53-54
  • 5 系统实现与验证54-64
  • 5.1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54
  • 5.2 系统主要功能54-63
  • 5.2.1 地图导航及潜标设置54-56
  • 5.2.2 内波列表界面和内波信息界面56-57
  • 5.2.3 内波列表与图像统计57-59
  • 5.2.4 内波数据列表59
  • 5.2.5 内波曲线显示59-60
  • 5.2.6 内波垂直剖面60-61
  • 5.2.7 内波预测预警61-62
  • 5.2.8 内波用户管理62-63
  • 5.3 本章小结63-64
  • 6 总结与展望64-66
  • 6.1 文章总结64-65
  • 6.2 未来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69
  • 致谢69-70
  • 个人简历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光;;海洋内波可见光光学反射特性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2年11期

2 李旭光;高国兴;;海洋内波的光学遥感探测[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09期

3 阳海鹏;王丹;;海洋内波的红外探测[J];舰船电子工程;2012年10期

4 朱海荣;陈标;张本涛;;超低频雷达反演海洋内波波长和振幅[J];舰船电子工程;2014年02期

5 种劲松;周晓中;;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海洋内波探测研究综述[J];雷达学报;2013年04期

6 杨刚;陈标;张本涛;;EMD在海洋内波研究中的应用[J];舰船电子工程;2014年03期

7 陈标;朱海荣;;机载超低频雷达探测海洋内波[J];海洋技术学报;2014年01期

8 李娟;顾行发;余涛;徐京萍;;基于变系数Gardner方程的海洋内波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1年03期

9 张婵;黄韦艮;杨劲松;甘锡林;;基于ArcIMS的海洋内波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年04期

10 范开国;黄韦艮;甘锡林;傅斌;;SAR海洋内波表层流反演方法探讨[J];遥感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友良;;海洋内波研究现状及展望[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家春;程友良;范平;;海洋内波与海洋工程[A];祝贺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应用力学报告会——应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3 陈建军;吴旌;张云海;闵强利;郭文生;;海洋内波现场测量技术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庆华;曲媛媛;;海洋内波与海底地形相互作用的简化模型Ⅰ——坐标变换的构建[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黄兴辉;宋海斌;;反射体移动速度在利用地震数据计算内波谱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丙瑞;田纪伟;范海梅;孙波;张占海;;海洋内波的演变、破碎和混合:三维数值实验[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孙宝楠;戴德君;连展;;非刚盖近似对海洋内波垂直结构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B水动力学基础[C];2014年

8 韦俊霞;王科明;傅翔毅;;声学方法海洋内波信息提取系统设计及其实现[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甘锡林;黄韦艮;杨劲松;王立贵;;基于M4S模型的合成孔径雷达海洋内波参数反演新方法[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张庆华;马建;曲媛媛;;海洋内波与海底地形相互作用的几个算例[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申辉;海洋内波的遥感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2 刘永军;地转对海洋内波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3 查国震;南海北部内孤立波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士江;海洋内波数据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郭凯;基于三层海洋模型内波传播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与参数反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孙美玲;基于空间啁啾海洋内波传播机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赵万里;非传统地转近似下具有背景流的海洋内波[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辜俊波;海洋内波与海浪的数值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马树青;海洋内波对声传播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范兴娟;计及内波及管土耦合影响的深海管跨振动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24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524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2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