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单电子晶体管探针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5 22:47
【摘要】:随着固态量子信息器件、纳米器件和新颖纳米功能材料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高速、高灵敏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的电荷探测提出了新需求。常规的低温电压或电流放大器不能满足上述测试需求,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限制:(1)放大电路功耗大,在低温下对被测对象的温度扰动大;(2)灵敏度和速度低;(3)探测电路通常与被测对象相集成,位置固定而不可调,测试灵活性差,效率低,并且对被测器件的反作用不可控。本文研制的射频单电子晶体管(RF SET)探针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测量并记录被测纳米器件或电路中任意一点处的电荷/电势及其动态变化,是微纳尺度下物理、材料、器件和电路研究中的“示波器”和扫描成像显微镜。通过在绝缘探针的针尖处集成单电子晶体管(SET),实现高空间分辨率的电荷分布成像和几何形貌成像;通过在绝缘探针的主体部分集成射频共振电路,利用射频共振信号读出SET的电荷状态,克服传统SET速度慢的缺点,实现高速、高灵敏度的电荷探测。该集成方法是对探针的纳米制备及低温操作的技术挑战,RF SET探针的研制可为纳米器件、量子电子器件及其集成电路的研究提供一种具有高电荷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重要测试手段。本论文重点研究在绝缘体上硅(SOI)基底上集成SET、射频共振电路和扫描探针的微纳加工技术,并提高探针的工作温度和温度范围。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在正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SET的数学解析模型,结合蒙特卡罗与主方程两种方法对SET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精度较高、收敛较快的模拟结果。具体研究了栅极偏压、漏极偏压、温度和隧道结电阻等参数对器件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各参数对SET灵敏度的影响,总结了SET电荷计的设计准则,对RF SET探针上SET器件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2、发展了一种基于重掺杂SOI的SET设计和制备方法,可精确控制器件的结构及尺寸,形成了可靠的硅基SET可控制备技术。开发了图形反转和图形划分的方法,结合电子束曝光、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紫外光刻、热氧化等工艺,实现了SET隧穿势垒和库仑岛的精确可控制备,得到了库仑岛直径约60 nm、库仑阻塞能约12.5 meV、工作温度达70 K的Si基SET。热氧化工艺形成了高质量的隧穿势垒,且进一步减小了库仑岛的尺寸,有效提高了器件的工作温度。与Al/Al2O3 SET及GaAs/AlGaAs SET相比,制备出的Si基SET将工作温度从mK量级提高至K量级。3、建立了透射式与反射式RF SET的等效电路模型,研究了受电荷调制的SET阻抗对RF SET共振电路的品质因子、阻抗和射频信号的影响,得到了SET阻抗的最佳匹配,获得了所需的谐振频率、品质因子和对SET阻抗的灵敏度。比较了透射式与反射式RF SET,前者共振频率及品质因子更高,后者则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改进并设计了可同时测量射频特性和电学特性的RF SET的射频读出电路,对射频读出电路信号作数值分析,为优化RF SET与电路设计、实现后续RF SET探针信号的高速高效读出提供基础。4、建立了SET电荷探测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SET与针尖边缘距离对响应和灵敏度的影响,发展了一种基于射频SOI的新型RF SET探针。基于先前的SET器件设计与制备技术,在高阻抗衬底的射频SOI上集成制备了探针、SET和射频传输线,有效减小了射频损耗,得到了RF SET探针。通过优化设计及改进工艺,避免SET在探针刻蚀工艺中受到损坏,实现了SET在探针上的精确定位与制备。制备出的Si基SET位于针尖10?m内,库仑岛直径约70 nm,在4.2 K时呈现出明显的库仑阻塞现象,最佳电荷灵敏度约2.5?10-5 e/Hz1/2。库仑阻塞能约18 meV,理论工作温度高达到208 K,可适应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将此RF SET探针与射频读出电路相集成,观测到了谐振频率约828 MHz、品质因子约7.0的透射信号,以及谐振频率约690 MHz、品质因子约6.4的反射信号。5、最后,将RF SET探针与低振动低温真空系统、射频读出电路、扫描控制系统等子系统进行组装,搭建了RF SET探针电荷探测与示波系统,实现了系统的几何形貌扫描功能。通过COMSOL软件,建立了RF SET探针的电荷探测模型。通过对静电场的分析,研究了偏置电压、探测距离对库仑岛电势的影响,建立了耦合系数与探测距离间的解析关系,构建了一种电荷检测的定量研究方法。评估了探针对被测量子点的灵敏度及空间分辨率,电压灵敏度最高达10-6 V/Hz1/2,空间分辨率约100 nm。在此基础上,模拟得到了量子点的二维电势分布图,为系统的信号分析和定量化测试提供了第一手的具体指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姜斌,恽正中;扫描探针技术的进展[J];仪器仪表学报;1996年S1期

2 张艳辉,孙以材,刘新福,陈志永;斜置式方形探针测量单晶断面电阻率分布mapping技术[J];半导体学报;2004年06期

3 王昭;李焰;王惠;李捷;秦学军;;一种电探针脉冲形成电路的改进[J];计测技术;2013年04期

4 李建昌;王永;简晓慧;巴德纯;;半导体表面电学特性微观四点探针测试技术研究进展[J];真空;2011年01期

5 邵大川;有源探针的原理和特性[J];现代科学仪器;1996年01期

6 徐莹;杨勇;邹绍芳;王平;;用于嗅觉机理研究的MEMS微探针阵列[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7 邵大川;集成电路有源探针的原理和特性[J];微处理机;1996年03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喜德;;探针实验力学[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2 余道军;吴盛海;王贤军;童文娟;;AllGlo探针四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时检测四种疱疹病毒[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余道军;吴盛海;童文娟;;AllGlo探针四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时检测四型疱疹病毒[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王虹;钟敏;许颂霄;尹一兵;;新型duplex scorpion探针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定量PCR检测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陈洪亮;;64排CT血管探针技术在颈部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杜立波;姜玉岗;王广清;徐元超;贾宏瑛;田秋;刘扬;;新型纳米自由基探针的设计、合成及ESR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刘苹;杨金堂;王红宁;;用地高辛素标记M41株S1基因cDNA探针检测IBV的研究[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0年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赵建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速测技术显神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苏丽娜;射频单电子晶体管探针及其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2 李春阳;念珠菌基因酶切分析及生物素探针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1年

3 王艳艳;扫描探针精密测控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佚n,

本文编号:2381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381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c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