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罗丹明和萘酰亚胺的光化学传感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04 17:06

  本文关键词:基于罗丹明和萘酰亚胺的光化学传感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5年

基于罗丹明和萘酰亚胺的光化学传感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张乐  

【摘要】:光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合成简单、检测快速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环境、生物、医疗等诸多领域,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在总结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罗丹明和萘酰亚胺的光化学传感材料,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光谱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利用β-环糊精和金刚烷间存在的特异性超分子主客体识别作用,将设计合成的、金刚烷修饰的罗丹明染料探针组装于磁性微球表面,获得了一种可磁性回收的比色型Cu2+传感器,实现了对Cu2+离子的裸眼识别和光谱定量分析,其光谱检测限达5.99×10-6mol/L,裸眼识别最低浓度为20μM;在测试完成后,还能通过改变体系的溶剂组成将失去作用的探针从微球表面脱除,实现材料的再生与重复使用;该材料不仅能实现Cu2+的高效检测,而且还依靠探针与Cu2+的配位作用,及环糊精上羟基与其它有害金属离子间的亲和作用,实现多种金属离子的同步分离,避免直接排放造成的环境危害,目前这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材料在国内外均未见报导。 2.利用α-环糊精和偶氮苯间存在的超分子识别作用,将设计合成的、基于异硫氰酸酯基偶氮苯修饰的罗丹明6G染料探针组装于磁性微球表面,,获得了一种对Cu2+具有比色荧光双通道检测效应的传感材料,其荧光检测限为2.5×10-7mol/L,并通过改变体系溶剂组成实现了传感材料的再生与重复使用。 3.利用CN—对Cu2+具有的较强配合能力,设计合成了一种配位竞争型的CN—离子染料探针——铜离子配位的罗丹明染料。该探针遇到CN—时,铜离子从罗丹明配体上脱落,与CN—形成更稳定的配合物,导致罗丹明结构发生变化,颜色由粉红变为无色,紫外吸收光谱的强度降低,其光谱检测限为5.68×10-6M。另外,利用主客体相互作用,将该探针组装到接枝有β-环糊精的聚合物纤维表面,获得了对CN—具有比色检测能力的纳米纤维试纸,其裸眼识别下限达10-20μM。 4.以萘酰亚胺为荧光团,异硫氰酸酯为识别基团,设计并合成了一种脱质子型F-离子荧光探针。该探针利用氟离子脱质子原理,改变了探针的电子转移过程,进而产生荧光信号的变化,检测限达1.21×10-6mol/L。然后,通过超分子“主-客体相互作用”,将探针组装于交联的α-CD/PVP电纺纤维表面,获得了对F—具有比色检测能力的纳米纤维试纸。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57.3;TP2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丽娜;;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0期

2 郑德勇;林春华;;HPLC法同时测定6种重金属离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曹明;氟化物与牙齿健康[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1996年02期

4 杨晓婧;李美丽;白建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J];光谱实验室;2010年01期

5 王海东;方凤满;谢宏芳;;中国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与展望[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0年01期

6 徐庆彩;刘丽华;张艳灵;;植物体氯的分离及其同位素分析[J];分析化学;2014年08期

7 杨林锋;彭明霞;文琛;黄精明;余锦龙;;氟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10年05期

8 韩庆鑫;石兆华;唐晓亮;刘伟生;;荧光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9 王中荣;魏福祥;刘亚芹;闫珂;;电分析化学法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科技;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日娜;陈婧;秦怡雯;陈铭达;汪泓;和文龙;;有机农业发展与水质资源利用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2 慈颖;文彦杰;韩晓玲;常林;张顺合;李金有;王林;陈春田;;入境可再生废物携带重金属监测初报[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1年03期

3 段兴潮;;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Cu、Cd和Mn在黄豆植株的分布蓄积[J];光谱实验室;2011年03期

4 张晓;李蓉仑;张安琪;;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泥中的钠、钾、镁和铁[J];光谱实验室;2012年02期

5 许东升;黄淑玲;李琦;方刚;;水体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实验方法综述[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年02期

6 李力;吴志英;朱风鹏;李东亮;戴亚;胡清源;唐纲岭;;密闭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烟用香精中多种微量元素[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12期

7 聂西度;谢华林;;ICP-OES法测定印染废水中多种金属元素[J];工业水处理;2012年05期

8 杜容山;王咏梅;宋笑飞;;螯合树脂在线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铅和镉[J];分析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9 熊春晖;卢永恩;欧阳波;李汉霞;;水生蔬菜重金属污染与防治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12年16期

10 韩亚芬;李琦;黄淑玲;许东升;;农村水塘底泥重金属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光谱实验室;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鲁胜利;卢彩虹;高缨;聂亚峰;刘波;屈秀文;赵晓光;;水质重金属分析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2 姜潜远;马凯凯;蒋之铭;任学宏;黄东时;;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交联抗菌纳米醋酯纤维的制备[A];第九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程铸洪;李钢;;以介孔分子筛Ag-HMS为载体的汞离子化学传感器的制备[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程铸洪;李钢;;基于多级孔道分子筛载体的固载型汞离子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合成[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种丹丹;林蔚然;张洁;宛新华;;基于电荷转移的多酸/有机聚合物超分子杂化组装体的构筑[A];2014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6 白清松;黄显核;;便携式QCM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A];2014’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谢添;王蔚风;陈超勇;;烟草中重金属的迁移及防治研究进展[A];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治理科学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丽;香根草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及去除重金属铜污染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何培祥;活性炭纤维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田程;藻类荧光对重金属毒性响应规律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月明;吸附重金属水凝胶的制备表征和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刘晶;新型深度除氟改性树脂的制备、表征及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王凡凡;水环境体系中信号严重重叠的多种环境污染物的测定与辨识[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沈小娃;骨炭去除低浓度含氟废水的实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8 宋瑞红;好氧微生物颗粒对水体中氟、铜离子及土霉素的去除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娟;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修复沉积物中铅污染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卢磊;磷、六价铬和单宁酸在铁铝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和竞争吸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浩;;半导体行业含氟废水处理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7期

2 蔡隆九;氟污染及其控制方法[J];包钢科技;2001年01期

3 贾振邦,梁涛,林健枝,吕凤伟;香港河流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4 简敏菲,弓晓峰,游海,黄志中,朱捷;鄱阳湖水土环境及其水生维管束植物重金属污染[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5 王晶晶;金晓鸿;任润桃;叶章基;;防腐蚀涂料性能的电化学检测方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8年03期

6 张强国;谢果;;氟危害及重庆氟污染的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白焱;刘巍;;水域氟污染与人体健康[J];东北水利水电;2006年11期

8 袁景利,王桂兰,谭民裕;芳香胺及其氮氧化物合稀土配合物的研究(Ⅳ)[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9 刘丹;王晓洲;;离子选择性电极及其发展趋势[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刘开泰,王国荃,吴继尧,肖碧玉;吐鲁番干热环境氟中毒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连明;微乳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多种金属离子[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2 郑建楠;铜离子荧光纳米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3 谢夏丰;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属离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郭柯馨;基于PET机理的Hg~(2+)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存玲;伍心妮;王治科;;罗丹明B在碱化丝瓜络纤维上的吸附性能[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年01期

2 安阳;;基于罗丹明和咔唑结构的金属离子荧光合成和应用[J];化工管理;2013年10期

3 庄会荣,冯尚彩,平梅;罗丹明类染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1年03期

4 冯尚彩,刘长增;罗丹明类染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J];冶金分析;2001年06期

5 邵长青,刘奇;负载罗丹明B的活性炭吸附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痕量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孙育平;马瑜静;孙杰;邓克俭;;可见光照下过氧化氢氧化降解罗丹明B[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刘保生;王云科;张彦青;傅丽;吕运开;;铽-环丙沙星与罗丹明B间稀土敏化荧光能量转移机理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1期

8 李紫凡;梅岭;向宇;童爱军;;一种增色检测铜离子的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探针[J];分析化学;2008年07期

9 王洪福;张素兰;何黎明;李娟;;柠檬酸-罗丹明B体系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钴(Ⅱ)[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04期

10 陈兴会;吕昌银;刘红涛;贺元文;宁玲;;罗丹明6G-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分析应用[J];分析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畅;从宇鸿;张颖;白银娟;郭媛;杨秉勤;史真;;一种新型刚性罗丹明荧光标记探针的合成[A];有机合成创新—产业化的新动力——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三届有机合成化学与过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宋相志;;罗丹明染料的荧光淬灭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雷洁;莫育俊;张鹏翔;屠安;;罗丹明6 G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4 黎俊波;潘志权;;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增色铜离子检测性能研究[A];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罗薇楠;尤宏;姚杰;蔡伟民;;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孙杰;陈昭;戴迎宾;邓克俭;侯浩波;;可见光诱导氯代含硫四氮杂卟啉铁活化氧降解罗丹明B[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徐玉荣;宋桂兰;黄民生;;罗丹明B钙黄绿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测定痕量锑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林佳丽;祖莉莉;;罗丹明染料-孔雀石绿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郁美娟;张海凤;赖奕坚;孟庆华;张万斌;;新型罗丹明类荧光标记探针的研究(Ⅱ)——罗丹明B-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合成与标记应用[A];第九届全国染料与染色学术研讨会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文伟;;罗丹明分子异构化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凤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N];大众科技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薇;[N];中国食品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范勇;罗丹明类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D];天津大学;2007年

2 张丽珠;罗丹明染料的合成及作为离子探针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琦;基于萘酐及罗丹明B的分子自组装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刘清浩;罗丹明、荧光素、尼罗红及尼罗兰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5 刘云龙;罗丹明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光谱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6 付梅艳;萘酰亚胺和罗丹明类新功能性荧光染料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颂;罗丹明荧光染料的TICT作用机制及荧光探针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田茂忠;BODIPY和罗丹明类阳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张乐;基于罗丹明和萘酰亚胺的光化学传感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翟正;HTiNbO_5纳米片及其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的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二红;罗丹明B类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D];天津大学;2006年

2 郭海英;功能性罗丹明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雷康;新型罗丹明B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和阴离子识别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绪婷;基于微萃取技术的罗丹明B分光光度检测新方法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5 冯永成;新型罗丹明类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6 管小余;罗丹明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光谱性质的研究应用[D];湖南大学;2014年

7 宋珊珊;食品中罗丹明B的残留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8 郭娇娇;基于罗丹明衍生物铜离子探针的合成与识别性质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9 王敏;基于罗丹明B的新型人工核酸酶的设计合成及性能表征[D];郑州大学;2012年

10 郭锐;罗丹明类金属离子探针的设计、合成与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罗丹明和萘酰亚胺的光化学传感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9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39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a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