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碟转子式微陀螺接口ASIC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9 03:35
【摘要】:球碟转子式微陀螺在悬浮稳定性和转速方面具有优势,在微陀螺研究领域倍受关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若要进一步提高球碟转子式微陀螺的性能与集成度,则需要开展接口电路集成化研究。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技术对于提高传感器接口电路性能和集成度具有重要作用。对球碟转子式微陀螺接口ASIC的研究是提高该器件性能和集成度的一个重要手段。球碟转子式微陀螺接口ASIC的研究需要解决敏感结构电学特性、检测系统噪声特性和新型检测技术等关键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的研究内容如下:球碟转子式微陀螺接口ASIC总体方案设计。接口ASIC设计需要集成电路仿真工具辅助设计,目前尚无球碟转子式陀螺的结构等效电学模型。分析球碟转子式微陀螺的非理想因素,结合能量守恒与参数等效的建模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等效电学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接口ASIC的系统联合仿真,接口ASIC系统的仿真结果和实测结果具有一致的响应趋势。建立球碟转子式微陀螺接口ASIC系统噪声模型。接口ASIC拓扑结构设计及器件参数设定需要陀螺系统噪声模型,模型应包含微陀螺机械噪声、驱动干扰以及电路噪声。然而,现有的系统噪声模型并未考虑上述非理想因素的影响。分析了机械噪声与检测电路结构参数的关系,并定量研究了驱动干扰和接口ASIC电路噪声,优化了接口ASIC的拓扑结构。实测结果表明,根据系统噪声模型的理论分析结果,优化后的检测电路可以有效降低系统噪声水平。由于信号交叉耦合和多频率混叠的问题,使得球碟转子式微陀螺的检测精度受到限制。提出了一种接口ASIC中的时分频分复用的微弱电容高精度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时分复用和调制解调技术,降低了球碟转子式微陀螺角速度敏感结构检测轴间信号的交叉耦合,解决了多频率相敏解调信号的混叠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时分频分复用检测方法使信号交叉耦合减小一个数量级。基于以上研究,运用时分频分复用技术设计低噪声接口ASIC,采用0.5μm高压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工艺流片。流片测试结果表明:电容相对分辨率为1×10-8,非线性误差为0.02%。该芯片配合球碟转子式微陀螺表头进行了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噪声为0.003 o/s/Hz1/2,非线性误差为0.05%。
【图文】:

静电悬浮,转子式,微陀螺,圆环


图 1-2 静电悬浮圆环转子式微陀螺[9]ctrostatic levitated micro gyroscope with决方案方面,2000 年,英国南安普敦大微陀螺的处理电路进行改进,实现圆盘年,研制出静电悬浮圆盘转子式微陀螺

静电悬浮,微陀螺,上海交通大学


图 1-4 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静电悬浮微陀螺rostatic suspended micro gyroscope developed bUniversity[14]解决方案方面,2002 年,清华大学设计一在 20 kHz 以内,且测量范围在 20 μm 以位移,可用于三轴静电悬浮系统的转子微由度静电悬浮微机械陀螺表头,如图 1-现[22-27]。2011 年,,研制出五自由度静电悬速可达 73.3 rpm[28]。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光宝;杨银堂;刘佑宝;朱樟明;;硅微陀螺仪的建模[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吉训生;王寿荣;;硅微陀螺漂移数据滤波方法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3 吴校生,陈文元,张卫平;磁悬浮转子微陀螺及其悬浮力与稳定性的分析[J];传感器技术;2003年12期

4 刘宗林,李圣怡,吴学忠;解耦型静电力闭环微陀螺[J];传感技术学报;2005年02期

5 黄晓刚;刘武;邵诗逸;陈文元;张卫平;;磁悬浮转子微陀螺电容结构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01期

6 邵诗逸;黄晓刚;刘武;陈文元;;磁悬浮转子微陀螺旋转驱动方式研究[J];微电子学;2006年01期

7 邵诗逸;黄晓刚;刘武;陈文元;;磁悬浮转子微陀螺旋转驱动电路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02期

8 刘武;黄晓刚;邵诗逸;陈文元;张卫平;;磁悬浮转子微陀螺的电容检测系统分析和实现[J];测控技术;2006年01期

9 吴学忠;肖定邦;李圣怡;;自动增益控制在振动式微陀螺驱动中的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3期

10 张洁;周百令;;一种新颖的z轴硅微陀螺仪信号检测方案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京;张福学;;硅微陀螺自旋系统的盲信号处理[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2 王安成;罗兵;吴美平;于化鹏;;硅微陀螺数字化双闭环驱动控制方法[A];2010年惯性技术 发展动态 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0年

3 杜世宏;崔燕;;一种硅微陀螺仪的数据采集电路设计[A];《制造业自动化与网络化制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杜世宏;崔燕;;一种硅微陀螺仪的数据采集电路设计[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三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明辉;高世桥;;解耦型微陀螺仪的设计、制作与性能分析[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严平;陈颖;;振动式微陀螺驱动的自动增益控制算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严平;陈颖;;振动式微陀螺驱动的自动增益控制算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杨东升;李邦元;王奇;;角速率微陀螺仪ADXRS401的原理与接口电路设计[A];航空装备保障技术及发展——航空装备保障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谢立强;吴学忠;李圣怡;;相关检测与自动增益控制在音叉式石英微陀螺中的应用[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10 孙伟;何小元;;微陀螺运动图像识别方法的比较与选择[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见习记者 覃秘;华力创通 上马硅微陀螺项目[N];上海证券报;2011年

2 云南 董平;8051系列单片机Basic开发环境[N];电子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任明远;球碟转子式微陀螺接口ASIC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翁睿;球碟转子式微陀螺驱动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谢立强;基于剪应力检测的新型石英微陀螺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苏剑彬;蝶翼式硅微陀螺静电力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王雄;摇摆质量微陀螺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侯占强;蝶翼式微陀螺零偏稳定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李海;球碟转子式微陀螺敏感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8 王冠石;电容式硅微陀螺接口ASIC芯片集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旭;石英微陀螺结构优化与制造工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周泽龙;四叶片微陀螺结构设计与加工工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柳小军;基于FPGA的硅微陀螺仪数字测控电路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汤卫丰;硅微陀螺接口分布参数建模及测控电路优化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范晨;GNSS/MIMU组合导航中微陀螺g敏感性误差分析与补偿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王谱华;硅微陀螺温度误差机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戴波;新型对称全解耦的双质量硅微陀螺仪结构设计与优化[D];东南大学;2015年

8 卢月娟;电容检测式硅微陀螺敏感信号读出电路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9 张涛;参数激励驱动微陀螺振动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和时滞反馈控制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6年

10 王行军;硅微陀螺仪信号反馈及误差校正电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43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543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2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