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自组网路由协议及路径决策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2 03:25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以惊人速度发展,加之“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的大力推进,车联网成为我国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发展方向。车联网核心技术突破与应用,将有效缓解汽车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制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车载自组网(VANET)作为车联网的基础,移动模型、路由协议,以及路径决策与推荐模型成为其核心技术。首先,VANET具有节点移动速度快、移动受道路约束等特点,车辆移动模型是车联网的核心与基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路径规划的混合移动模型,该模型将时间依赖、空间依赖与地理限制紧密组合:1)地图模型以路段和交叉口为基础,较好地模拟交通环境;2)利用车载自组网车间通信,实现车辆的运动控制,通过与邻居节点车辆通信,获取路况和地图信息,使路径决策更为准确;3)设计基于Dijkstra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实现路径推荐。本文在通畅、拥挤、堵塞等多种交通场景下,从微观特性和宏观特性两方面对提出的移动模型进行量化研究,实验表明:与车流交通移动模型FTM和基于图的移动模型GBMM以及基于智能驾驶员模型的IDMIM和IDMLC相比,该移动模型在连接保...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车载自组网路由协议及路径决策模型研究


一个VANET应用场景示例

示意图,参考架构,体系,开放平台


VANET 概述联网体系参考架构借鉴国际电信联盟 ITU-T 建议的物联网体系,即如下五层:数据感知层、网络接入层、网络传控层、信息服息服务开放平台具体描述如图 1-2 所示。

自组网,架构设计,成熟技术,信息服务


图 1-3 VANET 整体架构图Fig.1-3 VANET architecture M[10]在 2011 年将 VANET 的架构设计成漏斗结构,底层入层,上层为信息服务支撑层,如图 1-3 所示。因此在层都使用现有计算机网络成熟技术的前提下,数据感知的热点,也是现代车载自组网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车载自组网移动模型综述[J]. 魏达,王沿锡,王健,刘衍珩,邓伟文.  计算机学报. 2013(04)
[2]车联网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J]. 王建强,吴辰文,李晓军.  微计算机信息. 2011(04)
[3]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 宁焕生,徐群玉.  电子学报. 2010(11)
[4]车载自组网的仿真研究综述[J]. 肖玲,李仁发,罗娟.  系统仿真学报. 2009(17)
[5]基于车辆导航的一种改良动态最短路径算法[J]. 张一珂,刘鸿剑,朱志斌.  科技广场. 2009(05)
[6]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J]. 张永强,林丽.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8(06)
[7]车载自组网的现状与发展[J]. 常促宇,向勇,史美林.  通信学报. 2007(11)
[8]车用自组织网络传输控制研究[J]. 陈立家,江昊,吴静,郭成城,徐武平,晏蒲柳.  软件学报. 2007(06)
[9]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交通状态短时预测方法研究[J]. 姚智胜,邵春福,高永亮.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6(03)
[10]Ad Hoc节点移动性模型特点初探[J]. 王兵,严斌宇,袁道华.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博士论文
[1]车载自组网的通信策略与协议技术研究[D]. 谢旭.华中科技大学 2010
[2]城市场景车载Ad Hoc网络单播路由机制的研究[D]. 李元振.北京邮电大学 2010
[3]车用自组织网络节点移动性研究[D]. 刘念伯.电子科技大学 2010
[4]车辆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协议及节点运动模型研究[D]. 黄宏宇.上海交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52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2952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4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