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基于常用苦味药对藏药药性成因及特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1 11:09

  本文选题:藏药 + 苦味 ; 参考:《青海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早在公元8世纪问世的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在古今藏医药文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它为首的藏医药为居住在青藏高原人民的身心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科技日益突变的今天,藏医药已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欢迎。藏医药对药物性味的认识比较特殊,与中医药不同。藏药学理论是由“三因学说”“五源学说”为基础,是藏医学特有的身心—疾病—药物为一体的藏医药学思维模式,研究药物的组成基元(成分),药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药物配伍规律、药物引经报使、药物服用等为研究内容。藏医药学理论认为一切药物与五源有关,其性、味、效亦源于五源。五源(土、水、火、气、空)中土为生物生长之本源;水为生长之汁液;火为生长之热源;气为生长运行之动力;空为生物生长之空间。五源缺一,生物则不能生长。这就阐明了药物生长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关系。同时又指出;土水偏盛的药物味甘;火土偏盛的药物味酸;水火偏盛的药物味咸;水气偏盛的药物味苦;火气偏盛的药物味辛;土气偏盛的药物味涩。藏医药的这种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万物都有五源做成,所以万物有味,万物可以成为药物(有些药物需要经过特殊的加工炮制如水银等),此种说法乃至在中医学中也比较罕见。在《四部医典》之《后续医典》道:众生之身有四大构成,所治疾病也有四大引起,对治药物也具有四大性质,身心疾病药物同源之关系。说明了人与自然、疾病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藏医药在临床上用药是根据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辩证主方治原则。研究目的:1.继承性研究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藏医药学三千多年的发展史表明,无论是医学理论的进步,还是临床技能的提高,多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而后世医家在继承前贤理论、经验和教训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藏医药发展是一部不断的继承创新,由此推动藏医药学不断的前进的历史。没有继承,藏医药学的传统理论将得不到延续,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无从谈起创新发展;即便是创新,也不是藏医药。2、藏药学理论传统学术体系研究迫在眉睫;当今医学界领域传统医学地位和价值渐渐日上,尤其在国内对藏药药物的药性研究、药效研究、毒理研究的机构以及成果逐渐问世,但这些成果只能为个体带来极大的收益,为藏医药整体的发展起不到任何推动作用。藏医药要生存,只有走出符合自己发展道路,才能延续藏医药的寿命。藏医药的发展只有遵循藏医药理论前提之下,借鉴或利用现代科技与科学的方法,在这指的科学不仅仅是化学或现代医学,还要利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人类学等学科来解释它内在的规律,为新的藏药学创新做出理论依据或打开通道。3.一切藏药药物的研究归根与藏药学,藏药学理论是学习、研究、继承藏医药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法查阅古今藏医药文献,与印度吠陀医学和中医药的药物学部分进行对比,梳理藏药六味八性十七效的规律及内容等。另外利用多种柱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三种苦味药进行结构鉴定。研究结果:通过查阅文献,对32种藏医药学经典著作中对药物的味性效和鉴别做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印度吠陀医学和中医药的药物学经典著作进行比较研究,阐述藏药学基础理论中五源的认识的独特性,如苦味药物是由水和风组成,不是由空和风,三化味中苦幸涩化为苦味是药物本性所制的独见。藏药的采集炮制、储存,引经报使、药物的服用方法等与药性有关,在亚吉麻、松吉独等四种苦味药出提出了72中化合物,主要以生物碱、皂苷、多糖、酚类的形式存在。这些物质构成苦味的物质基础。为新一代藏药药理学学科建设提供了可视的依据。研究结论:藏医药学中以整体论为治疗原则,药物的效应以多靶点的行使其作用,单用化学的成分分析不能完全阐明藏药独特的药效机制,藏医药学本身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多学科在内综合学科,带有藏族哲学物质与精神、虚与实一体学术的思想,结合现代的一些方法为形成新的藏药学理论是藏医药学发展的重中之重。本课题的创新点:藏药的研究归根于药物的味、性、效,抛开药物味、性、效的研究,不利于藏药学的发展见解。首次通过波谱解析对四种苦味药进行结构分析,提出了苦味药的物质基础为生物碱、多糖、皂苷、酚类等。并提出药物味、性的数据说明不了药物的本性。
[Abstract]:As early as in Tibetan Medicine Classics < > in eighth Century four medical Tantras appeared i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Tibetan medicine literature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t led to the Tibetan medicine for living in the Tibetan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has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but also has a great influence to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mutation today, Tibetan medicine has been concerned by all walks of life and welcome. Tibetan medicine knowledge of sexual medicine is special,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betan medicine theory consists of "Three Theory" and "five source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 is the Tibetan medicine specific physical and mental disease - drug as one of the Tibetan medicine thinking model, the study drug composition element (components), drugs i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n vivo, compatibility of medicines, drugs cited by the newspaper, drugs and so on. Tibetan medicine theory that all drugs and five source 鏈夊叧,鍏舵,

本文编号:1735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735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c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