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SAP2介导的非中心体微管乙酰化修饰促进肝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18 01:44
研究背景和目的:我国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四位,死亡率居第二位。术后转移及复发是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有效的干预靶点显得尤为迫切。微管在细胞迁移、细胞增殖、胞内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中起着关键作用。数十年来,靶向微管药物如紫杉醇、长春新碱及埃博霉素等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治疗中,但尚无法有效阻止肿瘤转移。因此,从微管生长的源头入手,研究肿瘤细胞中微管成核及分布模式,或可为抑制肿瘤转移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近年来,微管正极示踪蛋白及微管正极动力学的作用及功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相比之下,微管负极靶向蛋白及其调控下的微管负极动力学,才刚刚走入聚光灯下。最新研究表明,CAMSAP/Patronin/Nezha家族(简称CAMSAPs家族)作为新发现的微管负极靶向蛋白,能够通过调控微管负极动力学及非中心体微管组装进而在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CAMSAPs家族能否通过调控微管负极动力学及非中心体微管组装影响肿瘤进展呢?目前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拟探讨CAMSAP2及其依赖性非中心体微管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丰富肝癌转移理...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0325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2ART-PCR检测CAMSAP2在正常肝组织及配对肝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显示CAMSAP2在肝癌组织中mRNA表达显著上调(图1-2A)。进一步通过Westernblot、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分析CAMSAP2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CAMSAP2表达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图1-2B-D)。以上结果表....
图1-2BWesternblot检测CAMSAP2在肝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图1-1ATCGA数据库中CAMSAPs家族在肝癌中的表达。**P<0.01;图1-1BTCGA数据库中CAMSAPs家族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P<0.01。2.CAMSAP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增高首....
图1-3ART-PCR检测CAMSAP2在复发/未复发患者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右侧放大区域Scalebars=200μm;图1-2D免疫组化检测CAMSAP2在肝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Scalebars=500μm;放大区域Scalebars=100μm。3.CAMSAP2mRNA水平在复发及转移肝癌组织中显著增高....
图1-3BRT-PCR检测CAMSAP2在转移/未转移患者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右侧放大区域Scalebars=200μm;图1-2D免疫组化检测CAMSAP2在肝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Scalebars=500μm;放大区域Scalebars=100μm。3.CAMSAP2mRNA水平在复发及转移肝癌组织中显著增高....
本文编号:4040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4040325.html
上一篇:miR-21-5p/Tiam1调控乳腺癌演进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