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环境因子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ivialis)生长、虾青素及内源
本文关键词:四种环境因子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ivialis)生长、虾青素及内源激素积累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海洋大学》 2015年
四种环境因子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ivialis)生长、虾青素及内源激素积累的影响
陶云莹
【摘要】:虾青素又称“虾黄素”,是一种红色的类胡萝卜素酮化物。它不仅具有超强的抗氧化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还是天然着色剂,因此虾青素的应用广泛,并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而雨生红球藻则是用来获取天然虾青素的理想材料,被公认为自然界中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生物。因此,利用雨生红球藻规模化生产虾青素已成为国际藻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实验主要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虾青素及内源激素积累的影响。对雨生红球藻生活周期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做了初步研究,并将内源激素和雨生红球藻的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相关性做了初步分析,以期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做出补益,为更好的利用雨生红球藻大规模生产虾青素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研究表明光照强度、温度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雨生红球藻生长、虾青素及内源激素积累的影响显著。适宜的温度或光照强度下,适当的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能促进藻细胞的生长及虾青素的积累,但强度过高时将起到抑制作用。雨生红球藻在23℃200μmol·m-2·s.1条件下生长的最好,细胞密度的最大值为4.9×105个/m1。实验中27℃200μmol·m-2·s.1最有利于虾青素的积累,最大积累量为6.266mg/L,适当的增加温度和光照强度都能增加雨生红球藻中内源ABA的含量,但强度过高时将抑制内源ABA的合成或加速ABA的分解,从而降低内源ABA的积累。雨生红球藻在27℃200μmol·m-2·s.1条件下,内源ABA含量最高,最大值为322.641ng/g.dw。高温和高光强都不利于雨生红球藻中内源生长类激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的积累,红球藻中内源GA3的最大含量为2.257ng.dw,内源ZR的最大含量为73.792ng/g.dw,内源IAA的最大含量为35.139ng/g.dw,且都出现在23℃200μmol·m-2·s.1条件下。实验结果还表明pH、碳源种类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雨生红球藻生长、虾青素及内源激素积累的影响显著。添加外源有机碳能促进红球藻细胞的生长和虾青素的积累。红球藻细胞适宜在弱碱环境下生长,但碱性环境下更有利于虾青素的积累。雨生红球藻在G8(添加葡萄糖,培养基的pH为8)条件下生长的最好,细胞密度的最大值为6.0×105个/ml,在G10条件下最有利于虾青素的积累,最大含量为8.872 mg/L。酸碱胁迫都能促进雨生红球藻中内源ABA的积累,且酸性环境比碱性环境下内源ABA的含量高;但酸碱胁迫并不利于生长类激素的积累,且酸性环境比碱性环境下内源生长类激素含量更低。其中,雨生红球藻内源ABA的含量在G6条件下最高,最大值为390.397ng/g.dw内源GA3的含量在SA8条件下最高,最大值为2.477ng/g.dw内源ZR和IAA的含量均在G8条件下最高,最大值分别为82.789和42.479ng/g.dw。另外,实验还研究了雨生红球藻不同生活周期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其中雨生红球藻的内源ABA含量在孢囊形成期最高,孢囊成熟期其次,营养型细胞生长期最低;而藻细胞中生长类激素GA3、ZR、IAA三者的含量在生活周期中变化规律一致,均在营养型细胞生长期最高,孢囊形成期其次,孢囊成熟期最低。这主要与不同内源激素的生理作用相关。内源ABA含量总是在雨生红球藻细胞快速积累虾青素前的孢囊形成期最高,而内源GA3、ZR、IAA含量总在生长迅速的营养型细胞生长期最高,这表明内源ABA和虾青素的积累及内源GA3、ZR、IAA和红球藻细胞的生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内源激素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具体的作用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17.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俊霞;李冠真;史莹华;严学兵;樊文娜;杜红旗;王成章;;温度对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光敏色素和内源激素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3年04期
2 孙雪;蔡西栗;徐年军;;海洋红藻龙须菜对2种逆境温度胁迫的应激生理响应[J];水生生物学报;2013年03期
3 才金玲;欧阳泽瑞;陈国兴;潘光华;王广策;;光照强度对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3年01期
4 王家利;刘冬成;郭小丽;张爱民;;生长素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12年03期
5 赫冬梅;王娜;孙凯峰;黄振华;段舜山;;葡萄糖和乙酸钠对湛江等鞭金藻兼养生长的影响[J];生态科学;2012年02期
6 唐莉娟;万益群;;植物激素的分析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9年21期
7 郝格格;孙忠富;张录强;杜克明;;脱落酸在植物逆境胁迫研究中的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18期
8 王铭;李涛;李爱芬;徐宁;张成武;;光照、温度和pH对雨生红球藻光合特性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9年03期
9 汪伟;;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农药;2009年02期
10 任长江;;光强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晓亚;李家寅;茅林春;;脱落酸对采后番茄果实损伤愈合的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6年03期
2 刘欣童;王春华;辛明;周秀艳;秦智伟;;低夜温下黄瓜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对雌花形成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6年04期
3 翟晓朦;臧春鑫;王敏;任梦云;关潇;;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秋眠型苜蓿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6年03期
4 豆峻岭;赵胜杰;路绪强;何楠;刘文革;;不同倍性西瓜植株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J];中国瓜菜;2016年03期
5 帅海威;孟永杰;罗晓峰;陈锋;戚颖;杨文钰;舒凯;;生长素调控种子的休眠与萌发[J];遗传;2016年04期
6 田丽;胡佳薇;程国霞;郭蓉;王玮;梁晓聪;;陕西省市售豆芽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监测[J];卫生研究;2016年01期
7 易勇;唐旭;林锡煌;刘源森;林凌;徐长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马尾藻中4种内源性植物激素[J];分析化学;2016年01期
8 梁瑾;王强;;大豆橙花叔醇合酶基因克隆及功能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年06期
9 汪芳俊;侯赛男;徐年军;孙雪;;藻类植物激素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5年12期
10 汤小彬;徐年军;孙雪;李亚鹤;张琳;;24-表油菜素内酯对海洋红藻龙须菜琼胶合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5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招波;孙雪;徐年军;骆其君;;水杨酸对龙须菜抗高温生理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2年08期
2 蔡西栗;邵旻玮;孙雪;徐年军;;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中多种植物激素的GC-MS检测及对氮胁迫的响应[J];海洋与湖沼;2011年06期
3 樊文娜;严学兵;史莹华;王成章;;光周期与温度对紫花苜蓿phyA和phyB mRNA表达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1年06期
4 王宝贝;凌雪萍;郑宗宇;熊玮;卢英华;;维生素对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朱丹婷;乔宁宁;李铭红;陈攀;;光强、温度、总氮浓度对黑藻生长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1年01期
6 杨曌;李红;黄新育;高海娟;毛小涛;;苜蓿秋眠性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年21期
7 李枫;邹定辉;刘兆普;赵耕毛;程丽巍;朱喜锋;陈伟洲;;氮磷水平对龙须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9年06期
8 张学成;费修绠;王广策;林祥志;陈伟洲;隋正红;徐涤;臧晓南;;江蓠属海藻龙须菜的基础研究与大规模栽培[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柴雨;吴垠;赵慧慧;于丹;;光质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年06期
10 庄惠如;陈荣;黄建忠;林燊;;激光辐照对湛江等鞭金藻的复壮作用及机制研究[J];光子学报;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霞,曹平华,禹学礼,陶林;雨生红球藻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年08期
2 苏忠亮;程江峰;梁成伟;张媛媛;刘杰;;雨生红球藻对环境胁迫的分子防御机制[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3期
3 庄惠如,施巧琴,卢海声,吴松刚,陈跃兴,陈健;营养胁迫对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累积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0年03期
4 陆开形,蒋霞敏,翟兴文;不同条件下雨生红球藻生长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3年01期
5 王潮岗;韩燊;陈甄倩;罗尹清;胡章立;;雨生红球藻抗氧化系统对活性氧的清除机制[J];水生生物学报;2012年04期
6 吴银宝,廖新俤,汪植三,陈杖榴,王耀满;恩诺沙星对雨生红球藻的生长抑制毒性测定[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刘伟;刘建国;林伟;王增福;李颖逾;史朋家;薛彦斌;崔效杰;;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培养工艺的构建与应用[J];饲料工业;2006年12期
8 凌善锋;;雨生红球藻培养基和诱导条件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9 曹平华 ,李晓霞 ,禹学礼 ,庞有志;雨生红球藻的初步探讨[J];江西饲料;2004年03期
10 郑凯静;胡章立;黎双飞;雷安平;王潮岗;;雨生红球藻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燕妮;刘建国;殷明炎;;无机碳与雨生红球藻细胞调节物质[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魏东;王亚丁;;不同诱导条件下雨生红球藻积累类胡萝卜素的规律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陈兴才;黄伟光;欧阳琴;;雨生红球藻培养及虾青素累积条件探讨[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陈兴才;黄伟光;欧阳琴;;雨生红球藻培养及虾青素累积条件探讨[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铭;李爱芬;张成武;;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碳酸酐酶活性在不同理化因子条件下的响应[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6 李哲;蔡明刚;李晓梦;齐安翔;王蕴;黄水英;;不同波段可见光对雨生红球藻生长与虾青素积累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刘京华;黄青;;应用红外光谱显微成像技术观测单细胞雨生红球藻虾青素代谢过程[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8 庞严军;陈秋宜;刘志礼;;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研究进展[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张雪芹;王潮岗;胡章立;;雨生红球藻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的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孙燕妮;殷明炎;刘建国;;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抑制和转化诱导的信号物质[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琪;[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晓丽;雨生红球藻抗氧化作用及藻粉质量安全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2 苗凤萍;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虾青素酯和脂肪酸的鉴定及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07年
3 滕长英;雨生红球藻控制虾青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4 孟春晓;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5 闫晋飞;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两种微藻的生物量与特定代谢产物产量[D];沈阳药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河儒;雨生红球藻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干预调节作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陶云莹;四种环境因子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ivialis)生长、虾青素及内源激素积累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王铭;雨生红球藻绿色细胞的光合特性及其无机碳利用机制[D];暨南大学;2009年
4 李涛;营养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CG-11生长的影响及培养基优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李福生;雨生红球藻培养周期中主要色素的动态变化[D];暨南大学;2009年
6 卢水秀;雨生红球藻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电转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莹;强光胁迫下雨生红球藻积累次生类胡萝卜素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变化和光保护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健晖;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绿色营养细胞的培养条件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王丽丽;诱导子对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10 张京奎;雨生红球藻形态转变的规律及其剌激因素[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四种环境因子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ivialis)生长、虾青素及内源激素积累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4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2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