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刺参亲参促熟原理与健康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31 20:10

  本文关键词:刺参亲参促熟原理与健康苗种培育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海洋大学》 2015年

刺参亲参促熟原理与健康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茹小尚  

【摘要】: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e),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浅海沿岸的辽宁、山东及江苏北部地区,是我国传统名贵海产品,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品种。本研究针对刺参增养殖实践中关键技术难点,探讨了刺参亲参升温促熟技术、苗种生态培育技术及规格差异现象,具体如下:为探究亲参升温促熟培育期最适水温,以刺参亲参(240±15g)为实验材料,设置了5个温度水平(6、10、14、18、21℃),经80天养殖周期,研究了温度对刺参繁殖期摄食量、消化率、性腺发育形态学、雌雄配子成分、内分泌及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刺参繁殖期摄食消化、代谢及内分泌等生理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摄食量在14℃温度组最高为6.75g/ind day,消化率在10℃温度组最高为11.79%,雌雄亲参性腺指数在14℃温度组最高分别为27.89%、26.79%,雌雄亲参生殖小管直径在14℃温度组最大分别为2.72mm、2.09mm,卵子直径在14℃组最大为160.81μm,雄性亲参体腔液睾酮浓度在14℃组最高为20.99nmol/L,雌雄亲参雌二醇浓度在14℃组最高为390.56pg/mL。为探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繁殖期消化、代谢生理特点,以刺参亲参(240±15g)为实验材料,设置了5个温度水平(6、10、14、18、21℃),研究了温度对刺参繁殖期内肠道消化酶和体壁肌肉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温度对亲参消化酶、代谢酶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胰蛋白酶与淀粉酶活力随水温升高呈现先升高后减小的趋势,在10℃活力最高达到峰值:脂肪酶活力随着养殖水温升高呈现下降趋势,在6℃活力最高。已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活力随水温升高出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10℃达到峰值:琥珀酸脱氢酶活力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研究表明,10-14℃温度下,亲参消化酶与代谢酶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是亲参室内促熟理想的温度参数。为促进刺参苗种业的健康发展,开发了新型环保的刺参池塘生态育苗技术方法。通过设计一种适用于围堰池塘的新型刺参育苗网箱,并探讨了其具体育苗技术流程,以期为刺参生态育苗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为评估养殖效果,本实验设计了0.2、0.4与0.6个/ml,三种幼体培育密度,同时设计了聚乙烯(polyethylene)、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涤纶(polyester)、扇贝壳(scallop shells)牡蛎壳(oyster shells)五种附着基,结果表明,刺参幼体可在本室外网箱中正常生长、变态,且最优培育密度为0.2个/ml,最优附着基为扇贝壳与牡蛎壳。为确定刺参苗种培育期间个体差异出现时间点。以刺参全同胞家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10D,45D,75D,105D,135D,165D日龄个体的变异系数、特定生长率、体重分级情况及育苗池内的生物量,对刺参早期个体生长差异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参早期发育阶段的生物量随着时间变化增长显著(P0.05),变异系数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增大(P0.05)并在105D后超过100%。特定生长率在浮游期最大为21.03%/d,在105D后逐渐减小。刺参个体在105D开始出现明显的规格差异并一直存在。本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同一遗传背景下,刺参苗种在105D后也开始出现显著的个体生长差异,及时对刺参苗种进行规格分级利于提高苗种产量,这对刺参苗种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68.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天龙;张立斌;张涛;柏雨岑;杨红生;;Effect of culture methods on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the growth of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within a cohort and family[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4年04期

2 李应东;宋肖跃;张珊珊;朱林;孙世春;;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photoperiod on maturation of Cephalothrix hongkongiensis(Nemertea: Palaeonemertea)[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4年04期

3 SUN Xiujun;LI Qi;YU Hong;KONG Lingfeng;;The Effect of Chemical Cues on the Settlement of Sea Cucumber(Apostichopus japonicus) Larvae[J];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14年02期

4 张永胜;董双林;王芳;田相利;高勤峰;;光照对刺参幼体存活、生长、发育和附着变态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14年01期

5 郑慧;李彬;荣小军;廖梅杰;陈贵平;张正;王岚;王印庚;邹安革;;盐度和溶解氧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6 陈芸燕;田相利;于晓;董双林;;亚硝酸氮胁迫对刺参体壁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及HSP70表达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7 宫魁;王宝杰;刘梅;蒋克勇;邱楚雯;骆作勇;范瑞用;王雷;;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刺参幼体肠道菌群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J];海洋科学;2013年07期

8 武鹏;赵大千;蔡欢欢;王芳;高悦勉;;3种微生态制剂对水质及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9 张健;王茂剑;马晶晶;王共明;赵云苹;高继庆;刘京熙;李倩;;仿刺参生殖腺营养成分分析[J];食品科学;2013年14期

10 臧元奇;田相利;董双林;于晓;钱圆;;氨氮慢性胁迫对刺参免疫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秀俊;刺参的幼体发育与遗传育种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邱天龙;刺参生态苗种繁育关键技术原理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3 张鹏;盐度、光照强度、温度对青色系、红色系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和能量分配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赵鹤凌;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白化特征发生机理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5 梁淼;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个体生长差异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董贯仓;光照及投礁方式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行为、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承刚;人工参礁重要结构参数的研究与效果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于晓;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对几种化学胁迫因子的生理生态学响应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升;王震;毛东东;冀婷婷;李华;;芽孢杆菌L15菌株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2 高亚平;蒋增杰;房景辉;杜美荣;刘毅;姜娓娓;邹健;方建光;;刺参围堰养殖中大叶藻的生态功能[J];水产学报;2016年06期

3 刘昕;张健;刘京熙;赵云苹;王共明;乔瑞光;;响应面法优化双酶提取仿刺参卵粗多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6年15期

4 王文君;阳钢;田相利;王军;闫法军;董双林;;芽孢杆菌水体泼洒对刺参体内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16年02期

5 邵淑双;范馨茹;姜鹏飞;富志磊;潘锦锋;周大勇;董秀萍;;俄罗斯鲟鱼生殖腺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食品工业科技;2016年13期

6 王印庚;张文泽;廖梅杰;李彬;荣小军;张正;李华;范瑞用;宁鲁光;;刺参苗期附着基更换频率对刺参生长及其养殖系统菌群结构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6年02期

7 胡京;董琦;张春岩;肖珊;王晗;王际辉;;两种EM菌剂对养殖水体水质及幼刺参生长性能的影响[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8 李石磊;木云雷;滕炜鸣;付成东;刘项峰;于佐安;张明;王庆志;陈远;;四种因子对仿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6年01期

9 冼健安;陈江;张秀霞;方哲;黄丹枫;王冬梅;;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对方斑东风螺稚螺生长、肌肉组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6年01期

10 林治宇;王海石;赖秋明;柯杨勇;;凡纳滨对虾消化道优势酵母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投喂效果[J];热带生物学报;201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石林;刺参耐高温品系选育及其性状评价的基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谭杰;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繁育关键技术及幼参对操作胁迫的免疫应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潘洋;刺参运动节律行为的数量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4 史策;鲜活菱形筒柱藻(硅藻)对刺参饵料效果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林承刚;四种物理环境因素对刺参运动和摄食行为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6 裴素蕊;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个体生长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张鹏;盐度、光照强度、温度对青色系、红色系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和能量分配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茹小尚;刺参亲参促熟原理与健康苗种培育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管敏;刺参养殖新型附着基的研制及其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共明;张健;王茂剑;赵云苹;高继庆;李倩;;仿刺参卵酶解工艺条件优化[J];食品科学;2012年23期

2 潘鲁青;朱现晔;景福涛;;低溶解氧对凡纳滨对虾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和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12年02期

3 张珣;王静凤;徐雷;王亚斐;柳东;薛长湖;李兆杰;;海地瓜和冰岛刺参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抗肿瘤作用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2012年07期

4 刘铁钢;赵文;刘钢;梁毅;孟文;;5种微生态制剂对刺参幼参的生态安全性[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王吉桥;王志香;张凯;张玉满;姜玉声;刘春宝;吴岩强;;饲料中添加蛋氨酸硒对仿刺参幼参存活、生长及免疫指标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雷春龙;董国忠;;肠道菌群对动物肠黏膜免疫的调控作用[J];动物营养学报;2012年03期

7 曹荣;刘淇;殷邦忠;;响应面法优化海参性腺酶解工艺[J];食品科学;2012年02期

8 付鑫;吴垠;苏显屹;孙建明;;添加微生态制剂及投饲模式对幼刺参生长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1年12期

9 刘艳青;李国云;高焱;马敏;唐庆娟;常耀光;薛长湖;李兆杰;;海参硫酸软骨素对大鼠酒精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J];食品科学;2011年19期

10 董贯仓;董双林;田相利;王芳;;Effects of photoperiod on daily activity rhythm of juvenile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中国青刺参和日本红刺参苗种培育的生物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邢坤;刺参生态增养殖原理与关键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3 纪婷婷;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对温度变化的生态生理学响应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董贯仓;光照及投礁方式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行为、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高菲;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营养成分、食物来源及消化生理的季节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6 安振华;温度及其周期性波动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王方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态免疫与夏眠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8 刘广斌;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耐高温品系选育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9 包杰;环境因子对青刺参和红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代谢与生长及其机制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袁秀堂;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生理生态学及其生物修复作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鹏;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摄食选择性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隋佳佳;光色对刺参(Apostichopus jponicus)行为、生长以及不同规格刺参代谢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薛素燕;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生态习性及代谢生理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史红卫;正方体人工鱼礁模型试验与礁体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东祥 ,张岩 ,陈四清 ,李源强 ,王义民 ,刘雨新;刺参增殖的理论和技术(2)[J];齐鲁渔业;2005年07期

2 宋宗岩;;刺参养殖安全渡夏技术要点[J];中国水产;2007年07期

3 郑炯;王玮;石莹;韩兵;曹志海;;刺参健康养殖关键技术[J];中国水产;2011年10期

4 郑国洪;;刺参规模化养殖技术[J];福建农业;2013年05期

5 宋宗岩;;刺参养殖安全渡夏技术要点[J];科学养鱼;2007年06期

6 王维新;白燕;;刺参营养饲料的研究开发现状与展望[J];科学养鱼;2012年08期

7 车元忠;田春良;舒世平;;人参的亲“姊妹”——海参[J];中国民兵;1985年11期

8 卞宏娣;刺参的习性及参虾混养[J];齐鲁渔业;2003年06期

9 林庆状;;刺参工厂化养殖技术[J];齐鲁渔业;2007年10期

10 陈宗尧;牟绍敦;潘长荣;;刺参育苗和养殖技术的研究[J];动物学杂志;197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威;[N];中国海洋报;2002年

2 ;[N];河北科技报;2004年

3 仵德建;[N];中国海洋报;2004年

4 王连华;[N];中国渔业报;2004年

5 孔祥青 姚守和 英昌学 刘起军;[N];中国渔业报;2005年

6 省老科协海洋与渔业专业委员会 解承林;[N];山东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彦翠;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多糖类免疫增强剂及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孙永欣;黄芪多糖促进刺参免疫力和生长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姜燕;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发酵饲料的制作工艺与应用效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晶晶;刺参肠道微生态区系及致病菌防治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茹小尚;刺参亲参促熟原理与健康苗种培育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王军;两株益生菌的鉴定及其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中应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胡炜;刺参良种培育及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曹学顺;温度对刺参的生长、生理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4年

6 李凤辉;刺参消化道微生物组成及其产酶功能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7 元福杰;四株刺参益生菌的发酵工艺及实验性养殖应用效果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王国利;生态因子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与行为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利华;刺参发酵饵料工艺条件优化及养殖试验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张晶;溢油及表面活性剂成分对刺参幼参的毒理效应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刺参亲参促熟原理与健康苗种培育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0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30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2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