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不同土壤条件下紫花苜蓿牧草产量构成因子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24 14:17
【摘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一种优质豆科牧草,具有产草量高、抗逆性强、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等特点,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推动草牧业的发展,对东北冷凉地区更明确要求扩大“粮改饲”规模,提高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的种植面积,苜蓿种植在饲草产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推广苜蓿种植不仅可以促进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优质蛋白饲草的需求,同时更有助于综合利用吉林省西部土地资源,进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西部主要存在的两种土地类型上,通过调节同一品种不同种植密度和相同种植密度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生长,对紫花苜蓿株高、分枝数、单枝重、茎叶比等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这些指标变化和牧草产量之间的关系,旨在为紫花苜蓿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以及高产紫花苜蓿品种选育、产量调控奠定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两种土壤条件下,种植当年,不同种植密度紫花苜蓿的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只有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生产实践中若仅考虑收获第一年的产量,推荐高密度种植,试验中40株/m2的密度最优。种植次年,一定范围内,紫花苜蓿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达到最大后若密度继续增大则产量逐渐减少;风沙土地上,紫花苜蓿在种植密度为25株/m2时产量达到最大,节间数和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节间数对产量的正效应最大,其次为株高,而鲜干比对产量具有负效应,选择这三种性状合理配比的密度进行种植可以获得紫花苜蓿的高产;盐碱土地上,节间数对产量有正效应,单枝重为负效应,试验中两种性状配比最合理、产草量最高的密度为30株/m2。2.当种植品种不同时,风沙土地上,种植当年东苜3号、康赛和骑士2的产量最大,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株高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茎粗,而鲜干比和节间数对产量有负效应,若想种植当年获得高产,需选择这四个性状配比合理的品种来种植;种植次年,产量与株高、分枝数、茎叶比和鲜干比显著相关,其中株高与茎叶比对产量的贡献较大,而鲜干比对产量有负效应,试验中这四个性状配比最合理且产量最大的品种为东苜1号、东苜3号和肇东苜蓿。盐碱土地上,种植当年东苜1号、康赛和新牧1号的产量较高,株高、单枝重、鲜干比与产量显著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株高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鲜干比,而单枝重和茎叶比对产量具有负效应;种植次年,龙牧801、骑士T和康赛的产量较高,株高、节间数和鲜干比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株高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而鲜干比依旧表现为负效应,理想上选择具有株高较高而鲜干比较小特点的品种在盐碱地种植,可获得紫花苜蓿的高产。
【图文】:

示意图,松嫩平原,地理位置,海拔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试验内容与方法2.1 试验区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本研究地点位于东北师范大学松嫩草地生态研究站,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吉林省松市长岭县腰井子种马场。试验地处北纬 44°34′25.5″,东经 123°31′5.9″,位于松嫩平中部,科尔沁草原边缘,区域内地势平坦开阔,西部沙丘较多,,平均海拔约为 146 m

示意图,盐碱土,风沙土,示意图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3 土壤类型本试验地区土质为淡黑钙土,非地带性土质为复合型分布的风沙土、盐碱土(占省总面积的 8.8%)。微地形的上部覆盖苏打草甸碱土,表土层 5-15 cm,下位柱状碱土易形成碱包,地表层破坏后即形成碱斑。低处多为苏打草甸,由于盐土具有较差的透性,很容易形成光板地。试验地土壤的基础养分如表 2.2 所示(每块试验样地随机五重复测得)。表 2.2 试验地土壤基础养分Table 2.2 The basic nutrient of the experimental soil土壤类型 PH 值有机质(g/kg)电导率(μs/cm)全氮(%)速效磷(mg/g)速效钾(mg/kg)铵态氮(mg/kg)风沙土地7.243±0.206.736±0.467100.625±3.4930.077±0.00251.752±4.840153.783±11.2782.053±0.238盐碱地9.198±0.3614.618±0.159258.000±82.0750.062±0.00646.030±3.540163.180±13.1281.621±0.122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4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艳华;;紫花苜蓿高产栽培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畜牧科技;2016年07期

2 ;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30年)[J];吉林农业;2016年11期

3 郑瑞强;刘小春;杨丽萍;;“粮改饲”政策效应分析与关键问题研究观点[J];饲料工业;2016年03期

4 ;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5年11期

5 王锋刚;曾晓东;;植物种群资源竞争与共存的理论模型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5年02期

6 刘玉凤;王明利;胡向东;石自忠;;美国苜蓿产业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农业展望;2014年08期

7 陈新辉;富新年;潘正武;曹永林;李春涛;张起荣;;高寒地区紫花苜蓿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2014年04期

8 王雪;李志萍;孙建军;冯长松;李绍钰;;中国苜蓿品种的选育与研究[J];草业科学;2014年03期

9 范方;张玉霞;姜健;杨宝灵;高明波;;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17期

10 蔡丽艳;石凤翎;陈海玲;李志勇;李鸿雁;高翠萍;王成海;解永凤;;不同苜蓿雄性不育系杂交组合牧草产量杂种优势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战武;紫花苜蓿和燕麦抗盐碱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俊平;紫花苜蓿草产量与品质调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钊;种植密度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2 符昕;刈割时间对不同苜蓿品种再生生长特性及产草量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3 郑红梅;22个苜蓿品种生长和品质特性研究及综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29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529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7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