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上茄粗额蚜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9 07:51
【摘要】:本论文以大豆上茄粗额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时间条件下茄粗额蚜对大豆叶片危害性的影响,在不同品种大豆上取食行为EPG的分析,不同温度、光周期(L:D)和不同品种大豆对茄粗额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等进行研究,为该蚜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茄粗额蚜在不同密度(1、3、5头/叶)和不同时间(第1、3、5天)条件下,其受害叶面积(黄斑)随虫口密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被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健康叶片则增加;被害叶片的丙二醛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健康叶片无显著变化。2.在丹豆14,辽豆27和铁丰29三个大豆品种上对茄粗额蚜取食行为的EPG分析表明,连续6小时的监测,蚜虫取食可产生7种波形,即np,A,B,C,Pd,E,F波。蚜虫在辽豆27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寻找合适的取食位点。口针刺入辽豆27筛管时需要分泌大量的唾液,才能保证口针的畅通刺吸。在丹豆14韧皮部取食时间最长。口针刺探辽豆27阻力最大。三个品种中丹豆14更有利于蚜虫在筛管中吸取光合产物,而辽豆27则取食不利,表现具有一定的抗蚜性。3.温度对茄粗额蚜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显著。室内变温条件下,日平均温度为26.2℃,平均湿度为52.4%,茄粗额蚜完成一个世代历期为6.88天,产仔总量38.90头,平均寿命为18.67天。不同恒温对茄粗额蚜1~4龄和世代历期均有极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发育速率越快,发育历期缩短,15℃世代发育历期最长,27℃最短;寿命随着温度升高缩短,15℃寿命最长,27℃最短;繁殖量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21℃繁殖量最大。组建了不同恒温茄粗额蚜繁殖生命表,分析表明该蚜虫21℃时净增值率最大;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7℃种群加倍时间最短。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光周期对茄粗额蚜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寿命、产仔期和产仔数量有一定影响。不同光周期对世代历期影响不同,14h:10h和10h:14h发育历期较长,8h:16h和16h:8h较短;对单雌产仔总量影响显著,16h:8h时最大,12h:12h最小;对蚜虫寿命影响明显,14h:10h时寿命最长。光周期为12h:12h不适其生长发育和繁殖。5.不同品种对茄粗额蚜的发育历期影响有一定差异,对寿命、产仔期和产仔数量影响显著。用丹豆14饲养单雌产仔总量最大,辽豆27最小;丹豆14饲养寿命最长,辽豆27饲养最短;表明丹豆14饲养对茄粗额蚜生长发育更有利。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435.651
本文编号:2533460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435.6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李学军;;温度对大豆上茄粗额蚜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7年01期
2 王堇秀;李学军;王宁;;温度对胡萝卜微管蚜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J];应用昆虫学报;2016年03期
3 江守林;何花;屈勇;陈法军;;刺吸电位技术实验中固定昆虫的三种方法比较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5年04期
4 苏秀艳;;浅析大豆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5年04期
5 王玲;杨帅;赵奎军;刘健;戴长春;韩岚岚;张立秋;;低温和光周期对不同地理种群大豆蚜蚜型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4年02期
6 申希平;祁海萍;刘小宁;任晓卫;李娟生;;两因素非参数方差分析在SPSS中的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13年06期
7 董兆克;戈峰;;昆虫种群数据分析及在SPSS软件上的实现[J];应用昆虫学报;2013年04期
8 刘忠堂;;关于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大豆科学;2013年03期
9 张新宇;;马铃薯病毒和蚜虫及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18期
10 巩存来;;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雪;茄无网蚜气味结合蛋白OBP7的克隆、表达谱及其触角和腹管超微结构观察[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2 谢迪;茉莉酸在番茄菌根形成及对镉胁迫应答中的作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33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53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