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光质下大豆质体末端氧化酶及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学位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56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敏,颜景义,郑有飞;紫外线辐射增加对大豆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1996年02期
2 苗以农;大豆产量的形成和光合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7年06期
3 ;大豆生理——第四讲 大豆的光合作用[J];植物杂志;1977年05期
4 周相娟;梁宇;沈世华;荆玉祥;;接种根瘤菌和遮光对大豆固氮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5 王志玉,刘作新,魏义长;高吸水树脂包衣对大豆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年03期
6 刘立侠,苗以农,唐树延,陈树良;大豆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 Ⅻ 光质对大豆类囊体膜成分和功能的影响[J];大豆科学;1990年02期
7 陶磊;严俊霞;陈良富;曾朝旭;李洪建;;太原盆地玉米和大豆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合光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8 龚剑,刘春林,郭纯;人胰岛素A、B链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大豆遗传转化[J];江苏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9 王树禹;;吐温-20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J];东北农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10 胡举伟;朱文旭;许楠;孙广玉;;桑树/大豆间作对其生长及光合作用对光强响应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富春;陈雪飞;杨翠芹;文涛;杨文钰;王强;孙歆;;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大豆质体末端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分会场: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C];2013年
2 刘生;苏晶;夏铜梅;张敏;龚清秋;王宁宁;;两个大豆低氮响应启动子的克隆及初步功能验证[A];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苍晶;王学东;崔琳;郝再彬;;大豆豆荚与叶片的光合特性比较[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苏东;鲍男;秦贵信;姜海龙;;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测定及研究[A];2016东北养猪论坛论文集[C];2016年
5 盖钧镒;;我国大豆超级种培育专项研究的建议方案[A];全国首届大豆产业发展对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孙铁男;商绍刚;;当前我省大豆生产中的几个问题及其采取的应对措施[A];老专家2008年建言献策选编[C];2009年
7 崔洪斌;;大豆中具有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朱寿民;;大豆中的特殊保健因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王树起;韩丽梅;杨振明;阎飞;鞠会艳;;大豆根茬腐解液和营养液残液对大豆生长发育的自感效应[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赖怀;于智卫;沈春鹏;沈宏;;不同大豆基因型对难溶性磷的吸收研究[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宋晨曦 孙思琪;产业链全程发挥提升龙江大豆竞争力[N];黑龙江日报;2019年
2 记者 赵洪秋;我市举办优质大豆品种田间展示会[N];绥化日报;2019年
3 张思洋 本报记者 李民峰;万亩大豆晒出“最美成绩单”[N];黑龙江日报;2019年
4 记者 宋向华;我市多举措确保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有序发放[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9年
5 记者 赵红梅;我省万亩规模大豆平均亩产突破250公斤[N];河北日报;2019年
6 本报特约分析师 王维国;进口大豆贸易亏损 中期行情震荡看涨[N];粮油市场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唐婷;韩天富:让大豆睡好觉、长大个[N];科技日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王田;稳步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N];农民日报;2019年
9 闫宝晶 纪浏 吴树江;农垦九三管理局与广东大豆联盟开展合作[N];粮油市场报;2019年
10 记者 陈琼;改良大豆创单产国家纪录[N];长春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青南;大豆氮素利用效率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 刘宁;水杨酸对大豆耐铝性的调控机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朱思柱;大豆进口对中国种植业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王业建;大豆对低氮胁迫的形态和生理学响应及介导低氮胁迫miRNA的鉴定[D];中南大学;2013年
5 栾立明;吉林省大豆生产的实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6 向达兵;钾对套作大豆的抗倒伏效应与提高产量的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7 杨光明;大豆科研实力的国际比较[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8 崔宁波;我国大豆生产技术及应用的经济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程广燕;我国大豆生产风险评估与防范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10 王济民;我国的大豆经济:供给与需求的重点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雪飞;不同光质下大豆质体末端氧化酶及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明洁;不同光强下大豆质体末端氧化酶及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3 赵鑫;不同进口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品质评定[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4 甘婧;安徽省大豆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5 王彩霞;我国大豆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6 刘小明;减量施氮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氮素高效利用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7 袁晋;带状套作大豆分枝形成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8 杨昱;不同氮水平下小麦—大豆和小麦/玉米/大豆周年体系的产量及植株碳氮磷变化[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卢岩;适度氧化改善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及其与肌原纤维蛋白互作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吴佳丽;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抗旱大豆的生理反应及其对主要病虫多样性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15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81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