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生物膜处理系统在对虾养殖排放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13:29
   本论文将甘蔗渣颗粒作为碳基生物载体,以实验室筛选保存的芽孢杆菌菌株为接种菌株,采用优势菌种挂膜法培养生物膜,测定挂膜过程中水质、细菌变化情况等考察挂膜效果;以优化培养的生物膜为基础构建生物膜处理系统,将其用于对虾养殖排放水的处理,并研究其对养殖水体氨氮及亚硝氮等污染物的降解效能;分离筛选甘蔗渣纤维素降解菌,对其甘蔗渣碳源的利用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生物膜处理系统的构建选取直径为600nmm的甘蔗渣颗粒,经处理后作为碳基生物载体,以具高效氨氮降解能力芽孢杆菌BZ5株为接种菌株,采用优势菌种挂膜法培养生物膜,以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浓度能快被速降解作为挂膜完成标志。在适宜条件下经过约25天左右即可挂膜成功,此时甘蔗渣附着可培养总菌及芽孢杆菌密度分别为2.40×108cfu/g、8.14×107cfu/g,水体中可培养总菌及芽孢杆菌密度分别为5.04×105cfu/mL、4.17×104cfu/mL,并以所培养的生物膜为基础构建了生物膜处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渣颗粒能较好的满足膜处理技术对载体的要求,同时优势菌种挂膜法能有效缩短挂膜所需时间。2.生物膜处理系统的降解效能研究以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变化情况及细菌变化情况为指标,研究生物膜处理系统对养殖水体的降解效能及额外添加碳源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生物膜处理系统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浓度,分别将其控制在0.2 mg/L和0.05 mg/L以下;同时通过微生物间的竞争拮抗作用能显著提高水体中芽孢杆菌密度,使其维持在104cfu/mL水平并大幅降低水体中弧菌密度将其密度控制在102cfu/mL水平。当生物膜处理系统氨氮去除能力下降时,额外添加碳源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膜的降解活性。3.甘蔗渣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甘蔗渣碳源利用能力研究以刚果红染色法为初筛方法、常规纤维素酶活为复筛方法,从生物膜处理系统中分离筛选甘蔗渣纤维素降解菌,通过混合发酵方式探究纤维素降解菌对甘蔗渣纤维素的高效降解方法,并探究菌株对甘蔗渣碳源的利用能力。通过初筛获得16株纤维素降解菌,进一步筛选得到两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Z4株、S5株,经16S rRNA gene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采用混合发酵方式能有效增加菌株的纤维素降解能力,纤维素降解菌S5株与纤维素降解菌Z4株及非纤维素降解菌BZ5株间的混合发酵均能对其纤维素酶活有促进作用,其甘蔗渣纤维素酶活分别较单独酶活提高14.21%、25.92%。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968.22;X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倩倩;方红卫;何国建;;水利工程中的生物膜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年07期

2 谢晖;生物膜简介[J];医院药学杂志;1981年02期

3 张红霞;;聚焦“生物膜的结构、功能和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1年24期

4 赵庆良,黄汝常;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的特性[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年01期

5 王荣昌,文湘华,钱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用于生物膜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12期

6 本刊编辑部;生物膜过滤机理及应用[J];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02期

7 李鱼,董德明,刘亮,杨帆,花修艺,张菁菁;自然水体生物膜生长环境与其吸附铅、镉能力的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8 邱海源;污染环境下的海洋生物膜[J];海洋世界;2004年08期

9 张秀玲,姜斌,李鑫钢;生物膜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模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5年04期

10 李天成;李鑫钢;朱慎林;;生物膜形成与发展二维动态模拟(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波;;生物膜研究进展[A];第8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暨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C];2010年

2 Michael Gittins;;生物膜及其清除[A];中华护理学会第7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大会资料[C];2011年

3 于树云;宋诗铎;;万古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表葡菌生物膜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隋森芳;;从分子到细胞——生物膜研究发展的动力[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5 陈Oz;;生物膜与后基因组时代[A];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功能研究——青年科学家论坛第八十次活动论文集[C];2003年

6 吴骏逸;陆维昌;陈邦林;;新型悬浮材料上的生物膜降解氮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于树云;宋诗铎;;万古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表葡菌生物膜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唐梦丹;郑建锋;赵敬军;;曲霉生物膜研究进展[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李剑锋;张红东;邱枫;杨玉良;;离散变分原则在生物膜形变模拟中的应用[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C];2013年

10 叶树集;马素兰;李红春;;生物膜上胆固醇传输动力学的非线性光谱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琪;顶级专家聚蓉 研讨防治“生物膜”[N];四川日报;2011年

2 记者 盛利;细菌生物膜研究将有效破解细菌抗药性[N];科技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常丽君;掌控细胞悄悄话 攻破细菌生物膜[N];科技日报;2012年

4 常丽君;新系统能将生物膜改造成生物材料工厂[N];科技日报;2014年

5 实习生 操秀英;科学家发明细菌膜检测新设备[N];科技日报;2007年

6 田建军;生物膜为污水处理提供新模式[N];经济参考报;2004年

7 辽君;生物膜让“老慢支”久治不愈[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李颖;生物膜+微孔曝气 净化水体初战告捷[N];中国花卉报;2006年

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净化系统中生物膜快速构建方法[N];中国渔业报;2013年

10 唐伟;生物膜研究领域的新收获[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静;表面附着、休眠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滞留菌形成的影响及滞留菌相关基因的初步筛选[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培谦;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ifimViiiw)生物膜的形成及相关基因功能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3 陈颖;肺癌生物材料植入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与宿主免疫功能的关系[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史惠卿;亚-MIC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王小燕;气管导管材料表面细菌与真菌混合生物膜形成及真菌密度感应分子对混合生物膜的作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培培;生防枯草芽胞杆菌NCD-2ko株丰产素合成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陆笑;LuxS/AI-2密度感应信号影响草绿色链球菌生物膜致病力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8 祝泽兵;供水管网中的耐氯菌群及其耐氯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刘立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养殖池塘人工参礁生物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田海龙;MABR脱氮除碳效能及微生物膜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颖娟;基于生物膜形成的乳酸菌连续接种工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安逸;沼气搅拌式固定床的工艺及其生物膜特性[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3 王娟;抗生素锁技术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实验室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浦明珠;椰果表面乳酸菌生物膜的特性及其冻干保护效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吴芳芳;发电厂循环水浓缩倍率对不锈钢表面SRB生物膜腐蚀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王贤丰;生物膜处理系统在对虾养殖排放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杨志强;环境因子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物膜净化效率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刘慧娜;给水管网管壁生物膜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徐琛;谷氨酰胺合成酶对Escherichia coli和Pseudomonas putid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陈森平;生物膜复杂系统结构形成演化模型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9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819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d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