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芒果采后蒂腐菌可可球二孢毒性分化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30 18:47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一种著名的热带水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中国是芒果主产国之一,芒果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和台湾。芒果蒂腐病是芒果采后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芒果果实,发病部位最初在果蒂周围先出现褐色斑点,然后病斑迅速扩展,最后整个芒果出现褐变并发出酸臭味,导致芒果在贮藏、运输期间腐烂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芒果蒂腐病的研究远远滞后于芒果炭疽病!这与芒果蒂腐在芒果采后保鲜中的重要影响所不符,而缺乏重视与缺少研究技术也导致了芒果蒂腐病害危害加剧及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因此,本研究从2013至2014年期间,对海南三亚、乐东、东方和昌江等海南芒果主产区的芒果蒂腐病菌进行采集分离,重点在于对芒果蒂腐菌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的毒性分化、抗药性差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形态学和药剂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寻找可可球二孢病菌毒性分化、抗药性及遗传分化之间的关系,以期更深入地了解病菌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另外,为评价目前海南主要芒果品种对于蒂腐病菌株入侵、定植的风险,为芒果蒂腐菌的流行动态预测提供依据,也为芒果大田病害防治及采后的防腐保鲜选择高效的杀菌剂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从海南省不同地区不同芒果品种的自然发病的病果中分离并鉴定出大量的芒果蒂腐菌可可球二孢、拟茎点、炭疽等病菌共132株,其中,可可球二孢B. theobromae菌株124株,占93.9%。研究表明,芒果蒂腐可由多种病菌侵染所致,但海南芒果蒂腐病主要由可可球二孢B. theobromae引起。 2.根据对124株可可球二孢B. theobromae菌株的致病力测定结果,选出5个致病力较高的菌株:SYTN31605、SYTN21610、LDJH21611、LDJH21608、LDYM11601,针对海南常见的11个芒果品种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除‘白象牙’1个品种为高感(HS)外,其余10个品种均表现为感病(S),本次测定并未发现对供试5个菌株均表现出抗性的品种 3.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发现:30个芒果蒂腐可可球二孢B. theobromae菌株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其次是高氏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不利于菌丝生长,最佳培养条件是12h光照,12h黑暗的培养方式,最适pH为6-8,孢子萌发最适温度是30℃,4h,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菌丝的致死温度是65℃,10min。 4.13种杀菌剂对62个可可球二孢B. theobromae菌株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10m/L为鉴别剂量进行抗药性初步检测,供试菌株对多种杀菌剂表现出抗药性,对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7.1%和83.9%,对嘧菌酯和醚菌酯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9.0%和87.1%,对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咪鲜胺、异菌脲、咯菌腈、百菌清、代森锰锌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2.3%、83.9%、87.1%、83.9%、54.8%、19.4%、56.5、1.6%、0、83.9%、87.1%,对从中筛选出表现出较高抗性的6种杀菌剂针对15株可可球二孢菌株进行精密毒力测定。研究表明:用于防治芒果蒂腐可可球二孢菌株的最佳药剂是咯菌腈,其次是异菌脲,6种药剂中药性效果最差的是多菌灵,EC50值范围大小为3.23-33113.11mg/L,平均抗性水平2479.16,多菌灵与甲基硫菌灵存在明显的交叉抗性,表明海南大多数地区的芒果蒂腐病菌可可球二孢已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产生极大的抗性。 5.利用分子标记RAPD方法对30个芒果蒂腐可可球二孢B. theobromae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针对30个菌株,从21条引物中筛选出6条随机引物,根据6条引物扩增的结果,一共扩增出64条谱带,集中在250-2500bp,多态性条带58条,DNA多态率高达90.6%,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8-0.86之间,表明这30个芒果蒂腐病菌遗传分化大,群体之间的结构多样性丰富,在相似系数为0.594时,所有菌株可聚合为2大类,群I有26个菌株,占全部菌株的86.7%,群II有4个菌株,聚合类型与菌株的地理来源不一致,抗药性结果结合RAPD结果分析发现,抗药性强的菌株一般与其他抗药性低的菌株亲缘关系较远,推测这可能是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才导致了抗药性的发生。
【学位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436.6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芒果蒂腐病菌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芒果采后病害的发现
        1.1.2 芒果蒂腐病原菌的发现与研究
        1.1.3 芒果蒂腐病的潜伏侵染和致病机理研究
    1.2 芒果蒂腐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1) 物理防治
        (2) 生物防治
        (3) 化学防治
    1.3 植物病原真菌抗药性研究进展
    1.4 分子标记分析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接种材料
        2.1.3 实验用具
        2.1.4 供试仪器和供试试剂
        2.1.5 供试药剂
        2.1.6 供试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病原菌分离纯化和鉴定
        2.2.2 致病力测定
        2.2.3 芒果品种的抗病性测定
        2.2.4 生物学特性测定
        2.2.5 可可球二孢菌株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1) 芒果可可球二孢菌株对药剂抗性的初步检测
            (2) 防治芒果蒂腐菌药剂的精密毒力测定
        2.2.6 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2.2.7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芒果蒂腐病的鉴定与致病力分析
        3.1.1 芒果蒂腐病及其病原鉴定
        3.1.2 124株病原菌的室内致病性测定结果
    3.2 芒果品种抗病性检测
    3.3 生物学特性
        (1) 常温下菌株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
        (2) 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3) PH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4) 光照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5) 培养基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6) 菌丝致死温度和时间
    3.4 可可球二孢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及抗药性水平测定
        (1) 防治芒果蒂腐菌药剂的敏感性初步检测
        (2) 芒果可可球二孢对不同杀菌剂的抗药性水平
        (3) 交互抗性分析
    3.5 基因组DNA多态性
    3.6 遗传多样性分析
        (1) RAPD聚类结果分析
        (2) 致病力分化结合遗传多样性分析
        (3) 抗药性结果结合RAPD聚类图和遗传距离分析
        (4) 生物学特性结合遗传多样性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主要研究结论
        4.1.1 芒果蒂腐病菌的分离与致病性测定
        4.1.2 11个主要芒果品种的抗病性评价
        4.1.3 芒果蒂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4.1.4 芒果蒂腐病菌对化学杀菌剂的抗药性
        4.1.5 芒果蒂腐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2 创新点
    4.3 讨论
        4.3.1 芒果蒂腐病的优势病原
        4.3.2 芒果品种的抗病性
        4.3.3 生物学特性
        4.3.4 抗药性
        4.3.5 遗传多样性分析
5.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泽煌,许家辉,蒋际谋,刘友接,陈秀萍;泰国芒果的科研与生产概况[J];福建农业科技;2001年06期

2 朱德明,陈民,李珠柱;芒果保鲜系统剖析[J];广西热带农业;2001年02期

3 曾建生;推荐一种晚熟芒果品种──桂热三号[J];云南热作科技;2001年03期

4 刘世平,傅强,曹洪麟,蔡楚雄,钟卫东;气候条件对芒果开花结果的影响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5 叶子;印度芒果品种介绍[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4年04期

6 叶子;巴基斯坦芒果品种介绍[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4年04期

7 郑锦荣;推介两个芒果品种[J];农村百事通;2004年11期

8 陈慧;印度科学家选育芒果新品种[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4年10期

9 梁侠;印度芒果品种—突塔布里[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4年12期

10 黄艳;;埃塞俄比亚芒果嫁接新计划[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庞世卿;;海南芒果高部位嫁接换冠实施品种优化改良[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六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何燕;张平;;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何燕;张平;;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热带果树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4 刘志崴;;海南农垦芒果丰产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范辉建;;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薇;任思宇;张伟武;;田东气候条件对芒果生长的影响分析[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2013年

7 谢江辉;刘成明;马蔚红;;芒果种质资源及选育种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宋天伦;;百色芒果品种结构调整设想[A];2003年广西专家论坛·水果发展战略专题调研报告[C];2003年

9 朱德明;柯开文;陈民;敖宁建;李珠柱;喻孟君;潘江球;尹平;;芒果保鲜机及其保鲜效果研究[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六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尼章光;张林辉;罗心平;解德宏;文定良;俞艳春;吕玉兰;;怒江低热河谷芒果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印度记者 张静宇;在印度看芒果[N];人民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杨平昌邋通讯员 符广辉 符祥诗;公爱芒果:10年铸就的品牌[N];海南农垦报;2007年

3 本版编辑邋本报记者 付清 刘丽华;小小芒果折射人的品位素质[N];深圳特区报;2007年

4 杨开清邋李秀春;云南华坪晚熟芒果新春挂枝头[N];西部时报;2008年

5 刘守波邋周山博;海南芒果冻灾加剧“缺牌”之痛[N];农民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郑劭清;芒果:市价呈现“波浪”走势[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7 陈飞 本报记者 王心武;让小芒果成就“大产业”[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 王一新;共同为芒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N];海南农垦报;2010年

9 记者 刘棠琳 徐薇 通讯员 刘兴旺 黎想;海南芒果产业发展大有可为[N];海南农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棠琳 徐薇 通讯员 刘兴旺 黎想;一次世界芒果产业界的思想碰撞[N];海南农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凤霞;基于超高压技术芒果汁加工工艺与品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罗丰雷;芒果果实活性物质分离纯化、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Md.Sorof Uddin;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提高芒果产量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4 武红霞;芒果花色苷合成与调控的生理与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彩连;芒果真空渗透脱水联合热泵干燥工艺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2 李晓天;台农芒果营养特性与营养诊断指标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3 岑涛;无醇芒果酒的研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陈小莉;芒果采后蒂腐菌可可球二孢毒性分化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海南大学;2015年

5 高云慨;一株对芒果炭疽病菌有拮抗作用的酵母菌的鉴定、生防效果评价及抗逆性改良[D];海南大学;2014年

6 贾静;芒果炭疽病菌环境pH调控相关基因PalF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海南大学;2014年

7 吴婧波;芒果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畸形病病原菌(Fusaruium mangiferae)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8 李华东;台农芒果生殖生长期矿质营养及钙肥肥效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9 李俊俊;香蕉、芒果和番木瓜果采后1-MCP处理效应的比较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10 陈勇;热活化改性膨润土及其负载壳聚糖芒果保鲜实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31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831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6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