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间接ELISA检测林麝源铜绿假单胞菌抗体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评估

发布时间:2020-10-18 19:38
   铜绿假单胞菌能引起林麝的化脓病,该病病程缓慢、不易发现,发现后也难以治愈,给人工养殖林麝造成巨大损失。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的间接ELISA方法,为监测林麝体内的铜绿假单胞菌抗体水平,并为防控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林麝化脓性疾病提供帮助和指导。提取铜绿假单胞菌Sp-1株的外膜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经SDS-PAGE分析,提取的外膜蛋白有7-10条带,分子量在15kDa~100kDa之间,是该菌的主要外膜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该外膜蛋白有4条印迹条带,分子量分别是46 kDa、34kDa、25 kDa和19 kDa,可用作包被抗原。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最佳条件:外膜蛋白包被浓度为1.5 μg/ml;包被条件是37℃,温箱孵育4h;封闭条件为5%脱脂奶粉37℃作用2h;抗体稀释倍数为1000倍,抗体与抗原作用条件为37℃孵育1.5 h;HRP-SPA稀释倍数为64000倍,与抗体作用条件为37℃孵育1.5 h; TMB作用条件为37℃显色15 min。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了大肠杆菌抗血清、沙门氏菌抗血清、不动杆菌抗血清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血清,结果这四种菌的抗血清均判为铜绿假单胞菌抗体阴性;把Sp-1株阳性血清用外膜蛋白处理后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组相比,处理组OD值显著降低,阻断率在63.69%~75.38%之间。经板间重复试验和板内重复试验进行重复性检测,变异系数在2%~10%之间。将本试验制备的铜绿假单胞菌Sp-1株阳性血清倍比稀释后进行检测,当稀释至32000倍时,其P/N值2,结果仍判为阳性。用该方法检测了30份经Sp-1株免疫后的小鼠血清,效价达到1:12500、1:2500、1:500和1:100的分别有13份、7份、2份和2份,低于1:100的有6份。同时,检测了2014年10月份和11月份采集的林麝血清样品32份,有4份血清判为阳性,其余判为阴性。本试验建立的检测林麝铜绿假单胞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优点,可用于林麝群体的抗体水平的监测,能够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理论依据和防控铜绿假单胞菌引起化脓性性疾病提供帮助和指导。
【学位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858.9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铜绿假单胞菌概述
        1.1.1 铜绿假单胞菌的病原学
        1.1.2 铜绿假单胞菌的危害
        1.1.3 外毒素A
        1.1.4 铜绿假单胞菌的外膜蛋白
        1.1.5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型
        1.1.6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1.2 我国林麝养殖现状
    1.3 诊断方法
        1.3.1 细菌学检验
        1.3.2 分子学诊断
        1.3.3 血清学诊断
    1.4 铜绿假单胞菌病的防治
        1.4.1 预防
        1.4.2 治疗
    1.5 ELISA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试验材料
    2.1 试验菌株与试验动物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
    2.4 主要溶液及配制
        2.4.1 培养基等
        2.4.2 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涉及溶液
        2.4.3 ELISA涉及溶液
3 试验方法
    3.1 包被抗原和抗Sp-1株全菌血清
        3.1.1 包被抗原的制备
        3.1.2 抗Sp-1株全菌血清的制备
        3.1.3 林麝阴性血清的制备
    3.2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3.2.1 间接ELSIA条件的优化
        3.2.2 特异性试验
        3.2.3 重复性试验
        3.2.4 灵敏度试验
        3.2.5 包被板保存期试验
    3.3 临床样品检测
        3.3.1 免疫后小鼠血清中铜绿假单胞菌抗体水平的检测
        3.3.2 林麝血清中铜绿假单胞菌抗体水平的检测
4 试验结果
    4.1 外膜蛋白与抗血清的制备与检测
        4.1.1 外膜蛋白浓度测定
        4.1.2 外膜蛋白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
        4.1.3 抗血清双向琼扩检测结果
    4.2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4.2.1 间接ELISA条件的优化
        4.2.2 特异性试验
        4.2.3 重复性试验
        4.2.4 灵敏度试验
        4.2.5 保存期试验
    4.3 临床样品检测
        4.3.1 免疫后小鼠血清中铜绿假单胞菌抗体水平的检测
        4.3.2 林麝血清中铜绿假单胞菌抗体的检测
5 讨论
    5.1 包被抗原和抗血清
        5.1.1 包被抗原的选择
        5.1.2 外膜蛋白的制备方法
        5.1.3 外膜蛋白
        5.1.4 免疫程序及抗血清的制备
    5.2 ELISA条件的选择
        5.2.1 酶标仪测定方法的选择
        5.2.2 外膜蛋白最佳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度
        5.2.3 其它条件的选择
        5.2.4 保存期
    5.3 临床检测结果分析
6 结论
7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海瑞;陆祎玮;徐宏发;;陕西凤县林麝资源与保护探讨[J];自然博物;2015年00期

2 王新贵;赵建刚;;林麝的饲养管理[J];当代畜牧;2018年32期

3 李兴国;;养殖林麝 轻松拾“黄金”[J];农村百事通;2015年16期

4 程芳菲;常静;;郭庄村民养林麝钱袋鼓[J];农业知识;2018年21期

5 卢悦宁;;卢悦宁的诗[J];广西文学;2017年05期

6 卢悦宁;;卢悦宁的诗[J];诗歌月刊;2017年07期

7 姜海瑞;陆袆玮;;陕西凤县林麝野生资源调查记[J];大自然;2015年04期

8 王永奇;孟秀祥;;陕西省林麝驯养分布、种群动态及疾病发生[J];生态学杂志;2014年10期

9 邓学智;罗强;李亚敏;;林麝人工养殖技术[J];农村百事通;2014年16期

10 王晓霞;;陕南野生林麝的历史分布变迁及原因[J];农业考古;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忠军;陕西凤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恢复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邹方东;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细胞遗传学及分子标记微卫星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刘春燕;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养殖种群死亡原因及其生命生理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姚刚;林麝种群密度及环境适应性能力评估[D];浙江大学;2014年

5 李林海;我国麝类动物养殖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王文霞;林麝食源植物的营养学特征及食物选择主导因子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7 赵莎莎;圈养林麝遗传多样性及泌香性能关联标记的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佳会;间接ELISA检测林麝源铜绿假单胞菌抗体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评估[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田青;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在BALB/c小鼠体内感染模型的建立和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3 张慧慧;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的检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4 薛程;崇明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行为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许冠;林麝微卫星标记开发与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曾治;四川马尔康圈养林麝的行为与繁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葛小芳;福建圈养林麝麝香分泌与繁殖行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蒲攀;林麝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徐谊英;大熊猫和林麝粪便中细菌和古菌结构组成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10 白文丽;林麝养殖场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调查及抗菌消毒药物的筛选[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46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846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b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