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2013年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周慧敏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爆炸、技术更新迅速的今天,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极大地推动了媒体行业的发展。这些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人们和社会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造纸术、印刷术、无线电等发明是这样,当今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在这三种技术融合推动下产生的新媒体技术更是如此。在全球倡导的背景下,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在各个地点获取知识的平台,不仅促进了大众传媒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新媒体等传播媒介成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具体含义出发,探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大意义。同时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关系,探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本文还对高校利用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现状进行分析,讨论了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体所取得的积极成绩和遇到的瓶颈与挑战,积极的探索构建利用新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等方式和方法,从而为积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献言献计。 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基石。从选题的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出发,对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了梳理,同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力求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从而取得实效性的效果。第一部分作为本文的基础和支撑,为下文的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意义。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等具体的含义的理解和把握,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关系,“有效性”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第三部分研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状。通过对高校利用新媒体的现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探寻高校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遇到的困难与瓶颈。因此,有效的利用新媒体等载体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有效性,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所在。基于以上三部分的分析,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提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具体措施。构建利用新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特别是以微博、校园网站等为主的师生互动平台;大力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和素养;设置议题,积极的引导学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加强新媒体教育的建设和管理,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资源,使其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新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和载体,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和运用,使其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年06期
2 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11期
3 姜继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4 王海峰;;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2期
5 刘加勤;;网络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关系研究[J];林区教学;2011年05期
6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三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01期
7 L·科尔伯格 ,R·马雅 ,冯增俊;发展即教育之目的(上)[J];外国教育资料;1995年02期
8 潘家云;软新闻的语言变异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9 陈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评价依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室主任 周洪波;[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智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乐飞;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3 张崇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毅;网络文化释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6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焦秀君;;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美;传媒产业化背景下高校学报的转制与专业化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绍文;以学生为本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03期
2 黄朝琴;移动出版[J];出版参考;2004年21期
3 葛敬豪;肖欣伟;刘立新;;论我国的教育评价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顾华宁;李莉;杜春华;谢大欣;;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道德能力的建设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5期
5 徐海玲;手机短信的传播学解读[J];传媒观察;2004年06期
6 燕道成;蔡骐;;国外网络舆论管理及启示[J];当代传播;2007年02期
7 李涛;;网络社会伦理:一种基于责任伦理的建构[J];道德与文明;2007年01期
8 俞世伟;刘唏平;;规范·德性·德行[J];道德与文明;2007年04期
9 黄进;;论网络文化条件下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10 高国希;;德性的结构[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吕坤良;网络言论传播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5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长乐;自主性德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8 仇永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文社会维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燕宁;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2 薛林月;兵团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3 马烨;大学生对于手机媒体的使用与满足分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4 任改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效应及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足余;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庞乃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田智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靳志高;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9 蒋丽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涂燕平;手机短信传播的社会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树彪;;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3期
2 徐玉;;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J];中国报业;2011年20期
3 孙国强;刘涛;;试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1年08期
4 李林英;郭丽萍;;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5 刘勇生;李卫森;;高校思想教育有效性研究[J];时代教育;2006年12期
6 应仙环;;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以我院学生党员博客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0年15期
7 李奎刚;;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汤琼;;试析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4期
9 崔金英;;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对象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4期
10 丁力;;组织传播语境中的育人新阵地——论学生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J];兰州学刊;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英腾;;谈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赵子林;;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慧玲;唐桂娟;;回归生活世界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契合[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刘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的时代价值[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5 陈永福;;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6 郭焱;;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8 李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人学反思[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9 张美琴;;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10 邱子辉;;构建三级配套体系,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文勇;[N];毕节日报;2008年
2 韩宏文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H型钢厂;[N];长治日报;2009年
3 盛利祥;[N];承德日报;2009年
4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河堤初级中学 马树章;[N];大众科技报;2009年
5 东北师范大学 李忠军;[N];光明日报;2009年
6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李维维;[N];宁波日报;2009年
7 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 彭世峰;[N];山西党校报;2010年
8 周维 姜军;[N];贵州日报;2009年
9 香河县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局 王亚娟 崔雪颖;[N];廊坊日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N];解放军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2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裴晨;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5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蒋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凤志;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沛霖;从传播学角度探索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有效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3 陈晶;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丁月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蒋蓓敏;批评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及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郭杨子;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1年
7 董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理论趋势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斐;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方法与功能[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倩;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过程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聂露艳;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艺术院系舞蹈教学中的功能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2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142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