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自觉 投稿:曹獙獚 XX
本文关键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自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自觉 投稿:曹獙獚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13)08-0050-005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其建立后的20多年时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到如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二级…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其存在也有着宪法、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上的依据。然而,立法本身并未直接规定其身份属性,而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并不明晰。有部分学者主张高校学生社团是无权利能力的组织,却未能顺理成章地诠释这一无法回避的疑问:如果将高…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13)13-0004-08新时期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我国社会一样,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作者:余玉花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年11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3)08-0050-005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其建立后的20多年时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到如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并且形成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完整系列的学科点,在二级学科基础上又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专业方向。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亦有不菲的成绩。但是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面临着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教学影响力的问题。学术影响力和教学影响力是衡量学科水平和学科社会价值的重要指标,而增强学术影响力和教学影响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这一艰巨任务,笔者认为,唯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自觉性,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质量地发展,提升学术影响与学科地位。 一、理论自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 理论自觉来源于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出,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这种认识表现为文化主体自我意识,自我反省与自我创建。文化自觉是个大概念,其中涵盖了理论自觉。理论自觉从属于文化自觉,是文化自觉的一部分,但是理论自觉无疑是文化自觉中十分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部分。无论是文化自觉还是理论自觉,其关键在于“自觉”二字。“自觉”之意,一是主体自我发生的,因而是积极主动的;二是主体的自知性,包括主体的理性觉悟与反省;三是主体的发奋与创造。因而“自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主体的能力。 理论自觉是聚焦于理论形态的文化自觉。理论不同于一般文化,是人们认知、思考的概括或总结,因而理论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独有的特点:其一,理论的内容集中体现理论主体的思想与观点:其二,理论的展示呈现高度凝练抽象的特色;其三,理论的形式通常以系统性或成体系的形态出现。正是理论这些特殊性决定了理论自觉有其特定的主体形态、话语系统和作用范围。一般来说,与理论相关的领域都会存在理论自觉的问题,由于本文不是专门研究理论自觉领域问题的论文,不可能对理论自觉的范域作出某种界定,但可以断定,高校学科领域都与理论自觉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不例外。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无论是学科成立的依据、学科发展的条件,还是学科承担的科研与教学任务,都需要理论的支持和贡献新的理论,因而理论自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不是一种外来的要求,而是内在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自觉的必要性,随着国家与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期望的提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社会期望值距离的拉大而显得更为迫切。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是理论自觉的产物。在我国学科史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个新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最早只是军队或党组织工作中的一项实践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在高校设立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后备干部人才和一部分政治教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进入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外各种思潮大量涌入,对青年学生政治信念、价值观念产生极大冲击,年轻人的理想信仰、道德理念与人生问题凸显,需要理论研究与思想引导。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统一思想条件下的政治教育专业难以满足现实对理论的需求,也难以满足现实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初期不少高校因势成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不久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也随之建立。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当时大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活动与理论成果产生,包括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教材、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等,这些理论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论证,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而后,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和本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日趋臻于完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贡献。可以说,是理论自觉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学科的必要性,也正是理论自觉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学科的可能性条件。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知识体系离不开理论自觉。学科是知识系统的汇集,任何一种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系统,专业性的知识系统是区别不同学科的标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虽然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形态的价值指向,但是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并不淹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应有的知识系统,不然则难以形成独立的学科。知识系统的建立是一个艰难的理论构建过程,从个别知识点的提出到课程知识点的完成、从单一的知识点到逻辑联系的网状知识群、从一门课程的知识群到系列课程的知识系统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社会思潮论、社会主义价值论、人生理想论等,无不凝聚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精神劳动的心血,是众多学者理论研究的智慧结晶。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更需要理论自觉。如果说知识系统是学科得以建立与发展的基础的话,科学研究则是学科发展具有活力的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研究涉及面比较广,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研究、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研究、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其他二级学科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研究与现实联系特别紧密,应用性与实践性的研究更多。尤其在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矛盾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对现实问题更多,毫无疑问这些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研究的任务。无论是理论性的课题还是实践性课题,都需要理论的介入,需要理论的回应,需要理论的解析与破解,需要理论引出对策的思路。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的理论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得益于理论自觉,反过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促进了理论的建设,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当我们肯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的不足,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对于一个学科来说,自然不能苛求其完美无缺,但是有些关键问题却是不可忽略的,因为它不仅关系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即学科的社会价值,更关系学科自身存在的意义。 不可否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近年发展很快,理论成果也不少。但是学科建设的速度并不等于学科发展的质量,理论成果的数量也不等于理论成果的质量,因为学科评价尤其是学科理论成果的评价既有数量化的评价指标,更重要的是理论成果的质量指标。社会科学理论成果质量标准一般可从五个方面来评价:理论研究的问题是否处于学术前沿、理论研究的学术性与学界影响度、与学科相关的社会问题揭示分析的深刻度、理论见解的社会认可度、解决学科相关社会问题的实践可行度,据此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水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理论精品不多。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成果中也不乏精品力作,但总体来看,理论佳作凤毛麟角,与每年产生的数量庞大的论文著作不成比例,获得国家级奖项的作品更是寥寥无几,“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至今尚未实现零突破。什么是理论精品?被称为精品的研究成果首先能够敏锐洞察和反映时代的课题,具有公认的学术前沿性;其次,学术精品具有理论的独创性,至少要有自己独立见解,体现作者的理论风格,而不是嚼别人嚼过的馍,讲别人讲过的话;再次,学术精品具有思想的深度,内容深邃具有启迪性,反复阅读不嫌多,而且论证和语言都精彩,令人读了还想读。相反,那些千篇相似可以一目十行的作品则是乏味之作、平庸之作。必须承认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能够拿得出手的理论精品确实不多,而缺少理论精品的学科必然缺少一流的学术人才,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学术人才的稀少是理论精品不多的主要原因,正因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学界很难有“拉第一小提琴”的机会和地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学术界影响力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实践研究质量不高。前已述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两部分。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点来看,实践应用研究的任务更突出,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关键词是“教育”,教育无疑是一项实践活动。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网络化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显得更加重要。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承担的研究课题大多数属于实践应用型的,包括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型的研究重在解决教育中提出的现实问题,这类研究不仅需要强烈的问题意识,准确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且要提出破解问题的思路与方案,即要解决问题。当然这里提出的解决问题仅仅着眼于课题研究的视角,真正解决问题还有赖于有关部门采纳研究成果,并转换为政府的政策或学校的举措或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但是研究者必须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实践型科研成果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一是就事论事的研究报告较多。有的研究者误认为,实践问题研究无须理论的探讨。殊不知,缺少理论支持的方案往往浅薄与大同小异,且流于教条,操作性不强。二是贴标签的研究方法。近几年,理论的重要性已为较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所重视,尤其是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年轻学者理论意识增强,他们还注重从其他学科学习新知识、新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研究,实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的学术性。然而有相当数量的实践课题研究采取的是贴标签的做法,把其他学科的方法简单地拼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题研究上。虽然在一些研究论文和课题报告中时常可见最新的理论概念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研究方法,但令人失望的是,借用来的理论研究方法与实际研究问题之间没有逻辑关系,不仅理论难以对现实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更谈不上运用理论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了。实践型研究成果的质量不高,,其根本原因是研究者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的问题。 第三,理论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不大。这个问题与前两个问题密切相关。理论成果之所以没有产生较强的社会影响力,首先是理论的创新程度低,似曾相识的文章比比皆是,无论是观点或是内容重复率高。理论创新不足,除了研究者理论功底的原因外,还在于研究者不敢直面现实问题,揭示矛盾;或者仅仅为了完成科研任务而写论文,故而笔下没有问题,自然谈不上理论创新了。其次是理论魅力不足。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敬业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学者,发现学科的理论短板而致力于理论创建,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作出贡献。但也有的学者不是从生活中汲取理论的养料,形成有价值的理论成果,而是一味热衷于构筑抽象的理论体系,貌似理论性很强,其实只是概念的堆积,毫无新意,既缺少必要的论据论证支持,也没有形成概念之间的逻辑之网,因而不可能产生理论独特的魅力。再次是理论解释力弱。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现实提出来的诸多问题,包括教育对象思想价值观上的各种困惑、教育课程中的问题、教育主体本身及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亟待理论的破解与指导,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有用武之时。遗憾的是,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止步于实证研究的层面上,而没有进入到解决问题的深度,虎头蛇尾是不少论文的通病。虽然实证研究(调查研究)是必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但这不是研究的目的,理论研究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至少应当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否则理论研究无法达到社会期望的解疑释惑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不足有学科内外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就学科内部检讨,这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自觉性的问题。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并未轻视理论自觉,但是这不等于已经达到理论自觉的高度。因为理论自觉也存在着程度高低之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目前的状况只能说理论自觉程度尚不够高,因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科建设的理论自觉性。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自觉能力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自觉,必先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所追求的理论自觉的目标内容。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理论自觉的问题,但不同学科面临的问题不同,其理论自觉的要求也可能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自觉应该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殊性而提出理论建设的目标,其中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提升的目标,还应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反省的要求,是理论反省与理论提升两者的统一。理论自觉的目标其实质就是一种能力目标,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自觉就是在现已具有的理论自觉的基础上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自觉的能力。据此,笔者认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自觉主要致力于四个方面的学科理论能力建设,这四项理论能力分别为理论反思能力、理论批判能力、理论对话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 第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反思能力。理论反思是理论自觉最本质的内涵功能,亦是理论自觉展开其他功能的前提条件。反思不同于一般思想活动的向外性,而是主体考查自我的一种思想或思考的活动。黑格尔称之为:“个体在判断中被设定作为(返回到自己)的个体”。[1](P348)理论反思可以作两方面的理解:一是以理论作为反思的工具,二是对理论本身进行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反思兼有两者,但着重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本身的反思。反思首先是自知,即反观自我、认识自我,使主体自知之明。理论反思自然是对理论的自我认识,也可以说是理论的自我评价。在现行包括各种奖励、考核制度体系中,也设计了理论自我评价的观察点。从学者个人的单项科研成果到集体的乃至一个学科的理论成果评价,都不能免去自我评价的环节。问题在于,这种自我评价都是溢美之词,不是全面的自我评价。这种自我评价甚至配不上反思之词,因为与反思没有关系。反思虽然不排斥客观的自我肯定,但更主要的在于去发现理论存在的瑕疵与问题,思考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检视这些问题可能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以及理应承担的责任和吸取的教训等。可见,反思的本质是自我反省,有反省才能自明,自明才有调整、发奋和努力的方向。反之,缺乏理论反思,沉浸于自我满足,则会裹足不前,不会有理论上的长进。 回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上,可喜的是,这几年理论反思的文章时而可见,说明学科主体理论自觉性在提高,但从更高的要求来看,理论反思还是太少,反思能力存在着进一步提高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高理论反思能力首先的是观念问题,即是否认识到理论反思的重要性及具有理论反思的强烈意识。反思是解剖自己,所以反思对于主体来说,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只有认识到理论反思的意义并通过强有力的信念的支持,才能产生自我质疑的勇气,促使反思行为的发生。其次,创设理论反思的学术氛围。反思贵在自觉,而自觉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培育和鼓励,学术批评与学术争辩有助于反思能力的锻炼,并能促进理论反思的自觉性。 第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批判能力。理论批判能力是理论自觉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新理论的生成是一个扬弃旧理论的过程,因而也是一个理论批判的过程,理论批判是新理论的助产士。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必然秉承理论批判的责任,并将理论批判的责任视之为学科理论自觉的重要部分。然而,并非一切理论批判都具有天然合理性,事实上理论批判也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也有理论批判的质量效果(合规律性与理论彻底性)的问题,这就涉及理论批判的能力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由于意识形态的特质,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在理论批判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某些偏颇之处。如,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之间水火不相容的理论思维:意识形态批判中不加分析的独断论倾向等,其结果非但没有达到理论批判预期的目标,反而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的信服度。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著作中,同样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中。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批判能力,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克服理论批判中的绝对性思维方式。绝对性批判思维是一种简单化、片面化的思维,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全盘否定批判对象。恩格斯在批评费尔巴哈抛弃黑格尔哲学时指出:“简单地宣布一种哲学是错误的,还制服不了这种哲学。”正确的做法是,“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2](P276)绝对性批判思维本质上不符合唯物辩证法要求,不能客观对待批判对象,其结果就可能是不公正的,并且削弱了理论批判的力量。因此理论批判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批判原则,杜绝以偏概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形而上学的批判模式。 第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对话能力。理论自觉所理解的理论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在一个文化多样、思想开放与观念碰撞的时代,对话是文化间交流沟通的基本形式。理论对话对于现代学科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学科理论建设需要通过学界的理论对话来汲取更多的思想资料与理论信息,另一方面理论对话(能否理论对话)也能体现一个学科理论发展的程度,反映学科在学术界的地位与影响力。正因如此,大多数的学科都重视理论对话,不仅仅是学科内部的理论对话,尤其重视跨学科的理论对话;而且不限于国内学界的理论对话,跨国际的理论对话也变得普遍了,这从每年大大小小规模不等的理论研讨会得以印证。相比较其他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对话无论从频次上还是层次上都有待提高。 理论对话当然是学术间平等的对话,但即便如此,理论对话还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对话的资格。这里的资格不是地位资格,而是能力资格,就是一种能够与他人学者或学术群体展开对话的理论水平。只有对话主体的理论见解(无论是阐述、辩护还是提问、驳斥或批判)能够引起倾听者的理论兴趣,理论对话才可能进行,否则进不了对话的圈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高理论对话能力,一是要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厚实理论功底,培育对话的理论基础。二是要打开学科理论研究的大门,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主动出击,发起或承担各类学术交流的研讨会议,提供学术对话的平台,同时积极参与其他学科举办的与本学科相关的国内外学术研讨会。三是学者个体应当树立强烈的对话意识,积极参与学术争论,积极参与社会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勇于发表理论观点。 第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创新能力。理论自觉归根到底是为了多出理论成果,出优秀的理论成果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因而理论创新是理论自觉的目的所在。但是理论创新绝非易事,而是一项艰难的研究工作,它对理论研究者提出很高的要求:首先,研究者要有理论前瞻性,只有站在学术前沿者才能发现新问题新情况,这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其次,研究者要有洞察社会提炼问题的能力,具有这一能力者必然善于观察社会,于细微之处见端倪,在庞杂变化的事物中把握住问题的要害;再次,研究者必须占有大量资料,花大力气去搜集第一手的资料,这是不重复前人劳动的必须做的研究工作,也是理论创新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研究者还要具有梳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在信息社会海量信息的情况下,这项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复次,研究者具有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独到见解与思路。创新一定是独一无二的,或是观点,或是方法,或是结论,这是学识、经验与思辨的结晶,是研究者综合能力的产物:再复次,研究者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鉴于现代科研问题的复杂与综合,往往需要集体攻关,在团队成员的齐心协力下才能有理论的突破,产生创新成果;最后,研究者要具备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和无怨无悔的学术奉献精神。而短视自我、计较功利、懒怠浮躁、钻营投机的品行大多难成创新之作。 上述说明,一个学科的理论创新能力说到底是该学科研究者及其集体的理论创新能力,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创新能力主要在于提高本学科理论研究者理论创新所需要的诸项能力。个体理论研究者创新能力提高取决于个人学术追求和努力,但是学科点所在的机构提供的条件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包括给予必要的研究资金资助、良好的研究环境(规范而合理的研究激励机制、宽松的研究氛围、可依靠的研究机构、研究场所、研究信息平台和研究设备与手段)、研究团队的支持、经常性的研究者道德教育,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理应在促进学者理论创新方面做得更好,提供更好的理论创新条件,相信这些努力必将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创新能力,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自觉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作者介绍:余玉花,华东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部,上海 20006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13)08-0050-005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其建立后的20多年时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到如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二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13)08-0050-005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其建立后的20多年时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到如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二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13)08-0050-005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其建立后的20多年时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到如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二级…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本文关键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自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6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16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