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进展 投稿:谭儔儕 XX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进展 投稿:谭儔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707(2014)8-0006-1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30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形成了学科共识,界定了学科性质,明确了学科对象,规范了学科任务,构建了学科体系,拓展了学科领域,…
摘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一直是农村干部和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对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农经管理者的责任。为切实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
摘要: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是其内部管理控制的核心,关系到其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也关系到事业单位活动会计资料反映的可靠性与正确性。随着中国产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很多事业单位也面临着融入市场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
作者:王树荫韩华温静
思想教育研究 2014年11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4)8-0006-13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30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形成了学科共识,界定了学科性质,明确了学科对象,规范了学科任务,构建了学科体系,拓展了学科领域,总结了基本经验,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建设,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概况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资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所谓“论从史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文献资料大致包括三大类。 一是由权威部门编辑、出版的专题性资料。如:《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13册)、《思想政治工作文献选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论党的宣传工作》、《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文选》、《党的宣传工作文件选编》(1—4册)、《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4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等。二是散见于其他文献资料之中,需要总结、提炼的资料。如《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十七大重要文献选编等中央文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袖人物的选集、文集、文稿、讲话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亲历者的日记和回忆录;各类报纸、刊物,特别是各根据地创办的报刊杂志,如《新青年》、《共产党》、《红旗》、《红星报》、《解放》、《群众》、《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有许多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内容。三是学者、学界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如:李德芳等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料选编》。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教材和著作的编写与出版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工作、一个专业、一门学科,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工作、专业、学科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次序排列,先有工作、再有专业、然后有学科。为了人才培养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在深入地学术研究展开之前面世。思想政治教育史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教材代表作主要有:张耀灿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王树荫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面向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30年来共出版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阶段史、通史类著作20多种,代表性著作有:邱伟光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史》、龚海泉主编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许启贤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王树荫著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纲(1919-1949)》和王树荫、王炎著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纲(1949-2009)》等。 30年来出版的专题史著作主要有:姜思毅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社会主义时期)、谈松华主编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简史》、龚海泉主编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史》、王炎著的《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史》、李德芳、杨素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石云霞著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研究》(上、下)等。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术论文的发表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术研究围绕学科建设、历史分期、阶段史、专题史、重要人物、会议事件、经验教训、当代价值等多方面展开,发表各类文章600多篇。另外,全国有20多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开设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类课程,部分高校设置了博士生、硕士生招生方向,,截至2013年,撰写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方面的博士学位论文有20余篇、硕士学位论文120多篇。 (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立项与获奖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建设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同步,一批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选题成为各级重点项目,一批优秀成果获得各类重要奖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都逐步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的项目设置。如《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起入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写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张耀灿2003-2005年主持了“新世纪高校百门精品教材出版计划”项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一批优秀成果获得了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如《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纲(1949-2009)》2013年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性质研究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一门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规律的科学,即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和发展的条件、环境、主体、客体、进程、结果,以及形式内容、组织机构、方针原则、经验教训等。这门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具有特殊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建设,既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意义,又有促进中共党史学科发展的作用。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在中共党史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门学科的结合点上生长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既是中共党史的分支学科,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支学科,既属于历史学科,又属于理论学科。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宏观背景,围绕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才能科学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前因后果、本质属性和特点规律,才能客观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研究等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如果缺失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无法对历史进程进行系统回溯和科学审视,又无法对历史经验做出有效地总结概括和批判继承。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历史分期研究 在现有的40余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著作、教材中,大多数著作、教材的历史跨度是从建党前后一直到书籍出版之时。学界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有了通史性的整体概述,较为全面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进程,搭建起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框架和学科体系。但是,各种著作、教材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分期不尽相同,不少学者也撰文对历史分期问题发表看法。按照历史分期的划分依据,主要有以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分期为标准,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为标准,将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分期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相结合为标准等三种观点。 (一)以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分期为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初创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脱胎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史,历史分期带有强烈的党史、革命史和国史印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著作、教材一般以此标准设置编或章。如1988年邱伟光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划分为新民主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1921年7月至1949年9月)、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1949年10月至1976年10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1976年10月以来)等三编、九章;1991年黄小蕙等主编的《思想政治工作70年》设置准备时期、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历史性转折时期、全面改革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十章[1];陈登才、董京泉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党的中心任务这一特征,表述为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思想政治工作(1921年7月至1949年9月)、党为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1949年10月至1976年10月)、党为全面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政治工作(1976年10月至1989年6月)、面向新世纪党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政治工作(1989年6月至2001年1月)等四编、十五章。[2] 以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史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分期标准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一方面,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决定了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的转变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随之转变。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有很大的区别,两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方向、内容、原则和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积累起一定的研究基础,促进学科发展。 (二)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为标准 随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认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具有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应当根据其自身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历史分期,廓清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孕育、产生、形成、成熟、发展、曲折、挫折、恢复、创新等历史轨迹,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真正成为一门具有科学分析框架的独立学科。 最早尝试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为分期标准的是徐昶宾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将思想政治工作史划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创时期(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党的独创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形成时期(1927年8月至1935年1月)、党的独创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趋于完备时期(1935年1月至1945年8月)、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思想政治工作的转折时期(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思想政治工作的曲折发展时期(1956年9月至1966年4月)、思想政治工作的“左”倾错误统治时期(1966年5月至1978年11月)、思想政治工作的恢复时期(1978年12月至1982年8月)、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时期(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3]。该书章目未使用中共党史和国史词语,试图构建起以思想政治工作为话语中心的历史线索。虽然这一总结概括尚有不完善之处,但这种划分摆脱了以党史、国史为分期标准的惯性思维,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分期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为标准进行历史分期的代表作是1999年由张耀灿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该书突破了中共党史和国史的传统思维,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过程的重要节点或重大事件为主线构建历史脉络,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划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初创和形成时期(1921年7月至1935年1月)、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熟时期(1935年1月至1945年8月)、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时期(1945年8月至1957年2月)、思想政治工作的曲折前进和严重挫折时期(1957年3月至1978年12月)、思想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和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12月至今)等五编、二十章,将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历史发展的四个关键点作为分期节点,这是一种大胆的设想和有益的尝试,对探索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等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不同的时期,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等党的中心任务完全不同的时间段,将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初期两个不同社会性质的历史时期,合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一个发展时段,显然有其不合理和不适当之处;而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重要会议、重大事件作为阶段划分的标志,标准并不统一。 (三)以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相结合为标准 在探求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形成发展规律过程中,许多研究者发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史息息相关,不能脱离党史、革命史和国史的发展线索而独立进行历史分期。一些学者尝试将二者结合起来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进行研究,形成了既能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主题,又能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第三种分期标准。如龚海泉主编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认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若干历史时期,分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与形成、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挫折、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恢复与创新。由于第三种分期标准能够基本兼顾前两种标准的要求,弥补单一标准的不足,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以此作为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合理范式。代表作有张耀灿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和王树荫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我们认为,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特点,可以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分为两大时期、三大阶段和若干小阶段。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党,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范畴,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服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主义性质范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将中国共产党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三件大事,即以革命、建设和改革为标志划分党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也可以分为三大阶段。两个时期和三大阶段下面又可以分成许多小阶段。这样的思路符合党史、革命史、国史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分期,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中心任务服务的原则。 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史研究 根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分期和阶段划分,学术界在“通史”研究的基础上,阶段史和专题史研究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几乎涉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阶段和各个领域。鉴于阶段史与专题史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本文以专题史形式综述研究成果。专题史是一个专门性强、主题面广的研究领域,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一要素、对象、人物、事件等为研究对象,翔实而清晰地展现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 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发展史研究考察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方针、原则、内容、方法、制度、队伍建设、机构设置等各个要素的历史演变。目前仅有王炎著的《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史》,该书总结了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组织制度、管理体制、运行实施机制以及各行各业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要素的发展研究散见于各类著作、论文之中。 重大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史不可或缺的部分,研究者对三湾改编、古田会议、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延安整风运动、解放战争中支前参战、三大决战、新中国初期各项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等进行了总结思考。 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重要领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主要领导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已取得较大成绩,如郑永廷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杨静云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刘少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陈成文主编的《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邓淑华主编的《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马福运主编的《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等著作,朱德、任弼时、恽代英、张闻天、蔡和森、罗荣桓等重要领导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也成为许多学术论文和硕博论文的选题。 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实施不同内容和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有助于为当前条件下该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术界对不同历史时期工人、农民、军队、妇女、青少年、党员、干部、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党派等思想政治教育展开了全面探索,并涌现出丰硕的研究成果。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与其他群体相比,是最为系统和有成效的一个分支。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各类学校建立了经常性、系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通过学生爱国运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国统区学校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类学校顺利完成改造旧教育制度的任务,继承和发扬老解放区学校教育和长期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课程设置、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改革开放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史又是学界的热门领域,出版的著作主要有谈松华主编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简史》和《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史纲》、龚海泉主编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史》、石云霞主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史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黄蓉生等著的《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等。研究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各个阶段的特点规律、优良传统、历史经验、现实启示等进行了系统阐释。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起步早、发展快,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中较为成熟的一个部分。代表性成果主要有:姜思毅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王芹木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简论》、《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七十年史》(6卷)和侯敬智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发展史》等。这些著作记录了我军政治工作萌芽、创立、成熟、发展的历史过程,阐明了我军政治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界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学的含义,并对军队政治工作史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在廓清历史梗概的基础上,研究者开始将视角深入到不同时期、不同军种的思想政治教育,发表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学术文章,主要涉及黄埔军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农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四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 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值得认真总结。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开始关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史。王艳成、龚志宏的《中国共产党农民社会主义教育50年》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农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推动了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发展。李德芳、杨素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全面梳理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初步建构了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通史的研究框架,是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著。研究者还分别对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特别是大革命时期、新中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与基本经验做了探讨。如王树荫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教育思想[4]、李德芳等论述了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5]、张学凤考察和评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6],等。 五、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史研究 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上,萌芽、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深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概念历史演变研究 通过考察相关重要概念的历史演变,有助于我们科学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促进该学科的健康发展。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念。“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最早公认的基本概念。许启贤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提出和演化的规律,认为这一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个酝酿和成型的过程,大致包括四个历史和逻辑环节: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五条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和重点性相统一的规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与党的中心任务相一致的规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熟与党的成熟尤其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成熟相伴随的规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经常的战略转折中不断地自我调整和重新开始的规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相互推动、不平稳发展的规律等。[7]刘建军等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概念大体上出现和定型于20世纪40—5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献中,陈云在1940年3月19日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生毕业大会上最早使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8]刘少奇、毛泽东等也有相关论述。余一凡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演变过程,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是无产阶级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教育实践,既推动个人精神世界的进步,又能够统一认识、凝聚人心,在推动国家强大、社会进步的同时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是阶级性、科学性、实践性及由此带来的先进性的有机统一。[9] 2.“生命线”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生命线”概念最早出现于1932年7月21日的《中央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理论界对“生命线”理论的提出、依据、内涵、价值以及党的领袖人物对“生命线”理论的贡献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张蔚萍认为,“生命线”包含着引导、保证、服务三层意思,且三者是统一的,只有为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服务,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保证作用。[10]曹普将“生命线”的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论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11]杨春长从总结和吸收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优势重视和发挥得好的时候,党的事业就兴旺、顺利,反之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12]总体来看,目前还没有专门阐述“生命线”理论的高水平著作,“生命线”理论研究仍然有深入和展开的空间,应注意史论结合,加强整体性研究;注重全党集体智慧结晶,体现“生命线”理论全貌;重点关注新时期,探究“生命线”理论的新发展。[13] 3.“疏导”概念。疏导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优良传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针。温静认为,疏导最初以方法的形式广泛应用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中,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规范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升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原则和工作方针,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向心理疏导等新的领域深化和拓展。[14]王树荫等指出,疏导方针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内容日益丰富,方法不断创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方针。[15]骆郁廷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少奇对思想疏导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认为思想疏导是贯彻实施各种政策和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提高人民群众觉悟水平的关键,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式;思想疏导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要做耐心细致充分解释工作,要紧密结合群众实际利益。[16]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研究 深入研究党史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和史料,是准确把握和再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脉络和发展线索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这方面的研究既取得了一定成果,更有深入的广阔空间。 1.《古田会议决议》研究。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是在我们党和军队历史上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一次重要会议。学术界对《古田会议决议》的思想内涵、理论价值、历史作用、当代意义作了比较充分的阐述。有学者指出,着眼于完成革命的政治任务,总结我军创建初期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政治工作一整套方针、原则和制度,是古田会议的重大历史贡献。《古田会议决议》强调了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指出要加强政治领导,保证党的纲领路线的贯彻执行和各项任务的完成;规定了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途径,要求搞好政治训练、宣传工作和文化学习等,把政治工作渗透到部队管理、军事训练、行军作战等各项任务中去,增强官兵的军政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明确了政治工作的原则制度,要求红军内部坚持官兵平等,实行民主主义,坚决废除肉刑,严格执行和维护纪律。古田会议确立的方针、原则和制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7]傅柒生指出,在古田会议之前,尽管我军也开始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但还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地位,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树立了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典范。[18] 2.《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由谭政代表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于1944年4月11日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熟的标志。有学者指出,《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中,在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从理论上概括、升华并形成完备体系,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性文献;对推动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对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研究。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学术界普遍给予较高评价。有学者指出,在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人人需要思想改造”,“理想境界的达到需要辛勤劳动”,“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门都要做”,“要勤俭节约”等重要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20]陈金龙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社会传播途径作了专文考察。[21] (三)党的领导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不但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非常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一些著作、教材设置章、节反映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史,很多专家学者和研究者发表专文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1.毛泽东思想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郑永廷等从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基础理论、基本体系、主要方法、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企业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系统探讨了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2]沈壮海指出,将文艺作品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系统,借助文艺工作的形式,发挥文艺感召、教育、引导、激励人的作用,帮助人民群众形成革命发展所需要的信仰、情感和斗志,即以文艺育德,是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面。[23]王树荫认为,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为我党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指导性原则,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成熟奠定了哲学基础。[24] 2.邓小平思想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顾海良指出,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现时代的新发展。这一理论从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高度,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结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赋予世界观和政治观教育以新的内涵,揭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25]沈壮海认为,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性探讨的基础上,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内容、原则、方法等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为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确立了科学的理论依据。[26]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李康平等指出,“以德治国”、“四个如何认识”、“四信”教育和“四人”建设等四个方面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新贡献。[27]姜正国从历史背景、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五个方面对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28]郭政等探讨了江泽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和科学价值。[29]王树荫指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是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30]孙来斌认为,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重点对象、主体资格等问题作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31] 4.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刘贵芹、宇文利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要求,科学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命题;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经验,科学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理念;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科学提出了“四个新一代”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了一个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项系统工程,突出抓好高校队伍建设,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胡锦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指针。[32]张瑞芬认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申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的教育,深化和细化了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33]王树荫等指出,党的十六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形势,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做出了新的理论概况和实践探索,实现了传统方法的创新发展,其做法和经验主要有: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分类指导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深化研究与宣传普及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多渠道渗透与多手段运用相结合;日常教育与重大事件教育相结合。[34] 六、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研究 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是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揭示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具有重大意义。综合来看,已有研究成果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关于整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历史时段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与启示的总体研究;二是研究某个领域或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与启示的专题研究。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总结,发表了不尽相同、各有特色的观点。王树荫认为,摆正位置恰当估价地位作用、坚持党性原则目标任务明确、遵循唯物与辩证的教育原则、形式方法丰富多样生动活泼、机构健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等五个方面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20]谭献民认为,这些经验主要包括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坚持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领导,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基础。[35]欧阳恩良指出,民主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主要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贯穿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决定各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加强主体自身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紧密结合;根据不同的客体层次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方法。[36]王东维认为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经验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启示: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围绕中心工作、区别不同对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方法;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典型示范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运作中的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37] (二)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冯刚等认为这些经验主要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准确定位;正视多样,解决矛盾——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现实;把握方向,遵循规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讲求科学;立足实际,注重实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的放矢。[38]《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纲1949-2009》指出,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60年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充分表明,能否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环节”和“生命线”的作用,取决于对我国国情、党的中心工作、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规律四大要素的科学把握,即正确把握国情,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统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性、能动性;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创新性;立足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20]汪荣有等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坚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力;坚持维护和实现教育对象的合法利益,增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坚持广泛运用政治动员手段,增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39] 不少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石云霞认为主要包括十个方面: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根本内容,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需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政治性、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起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教学相长,发挥教育主导者的作用,重视和开发群众在教育中的主动精神,全员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先进性放在首位,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说服力;坚持思想政治工作重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根本目标;坚持寓教于精神文化生活,运用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40]佘双好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拨乱反正、开拓创新、积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制度化、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要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要实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丰富多样。[41]石书臣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有: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要善于为解放思想服务,要不断适应改革开放的新情况新要求,要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要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42]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有不少学者撰文予以概括和总结。刘建军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80多年来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不动摇;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和宗旨;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普遍而基本的教育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和队伍的建设。[43]石云霞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方面的经验表现在: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科学制度保障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科学方法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44]有学者指出,90年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为促进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重大作用,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深刻的启示:坚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领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富有针对性、增强影响力;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律,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45]王树荫撰文梳理了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的思路方法,认为中国共产党90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主要有:认清基本国情和教育对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和围绕中心,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价值;健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坚持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46]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总结。 张耀灿等认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大力弘扬主旋律;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业务工作相结合,推进德育与智育等的有机统一;坚持主渠道与多渠道结合,推进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有机统一;坚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坚持搞好学科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相结合,推进良性运行长效机制的形成。[47] 骆郁廷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的领导是关键;坚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放在第一位;坚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疏导的方针;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坚持把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任务;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48]吴潜涛等指出,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坚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以育人成才为着力点,牢固确立“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积极开拓创新的统一,以创新为先导,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不断增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集中力量解决思想政治领域的突出问题。[49]邱柏生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之一是坚持不断创新,这种创新有着丰富的层次和类型表现,并通过理论内容创新体系、理论传播创新体系和理论应用创新体系三大方面表现出来。[50] 石云霞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改革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根本内容,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必须以培育“四有”新人为根本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注重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51]秦宣全面总结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沿革和重要启示,即: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极为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整反映了时代发生的变化和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始终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坚持课堂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体验相统一的教育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始终与学科建设相伴随。[52]有学者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的基本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目的的合理化、人性化;坚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的领导,促进测评的制度化;坚持探索科学的测评标准和指标体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教学测评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坚持多种测评的统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的科学化;坚持测评的育人导向,通过测评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53]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同志总结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围绕高校的改革发展,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二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三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四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着力维护学校稳定,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五是高校辅导员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54] (五)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人民军队的同时建立了军队的政治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丰富经验。王树荫认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验主要有:思想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重要标志;革命军队必须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组织纪律相结合;采用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政工人员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55]孙柳等指出,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发展发展历程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日益增强、愈加重要是一种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色。[56]徐志雄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经验:始终抓住高举旗帜,听党指挥这个根本;紧紧围绕巩固提高生成部队战斗力;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推进政治工作可持续的创新发展。[57]郑言实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必须坚持以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指示为根本遵循;必须坚持用“三个确保”的时代课题统揽思想政治建设全局;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科学性;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必须坚持围绕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发挥服务保证作用;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贯彻到思想政治建设各个方面;必须坚持按照“三个紧贴”要求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各项工作落实。[58] (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李德芳等指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调查研究,以正确的政策争取农民;立足中国农村现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农民;注重宣传策略,以多种形式教育农民;重视农村党员和干部教育,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5]运迪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准确把握共产党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依据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及方式;与农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层次性;促使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法制化、制度化方向发展。[59]有学者总结了党的农村政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即:始终把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始终把党的中心任务与农村思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始终把解决好土地问题作为农村工作的基础;贯彻党的农村政策与思想政治工作要“两手抓”;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是农村工作的动力源泉。这些经验对于做好新时期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在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代表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政策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力。[60] 切实推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夯实研究基础,收集、整理第一手文献资料,处理好与中共党史学科的交叉问题;需要拓展研究领域,特别是深化阶段史和专题史研究;需要端正研究态度,创新研究方法,避免低水平重复,努力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作者介绍:王树荫,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5;韩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 100089;温静,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707(2014)8-0006-1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30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形成了学科共识,界定了学科性质,明确了学科对象,规范了学科任务,构建了学科体系,拓展了学科领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707(2014)8-0006-1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30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形成了学科共识,界定了学科性质,明确了学科对象,规范了学科任务,构建了学科体系,拓展了学科领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707(2014)8-0006-1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30年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形成了学科共识,界定了学科性质,明确了学科对象,规范了学科任务,构建了学科体系,拓展了学科领域,…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7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1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