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再论精神交往: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与传播学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9-04-01 14:37
【摘要】:在新媒体技术变革的引领下,当代传播学也面临着主题的转换和形态的转变。传播学传统理论视野的缺陷,要求我们从科学主义的对立面对传播做出全新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观是建立在其独特的精神交往理论基础上的。交往视野下的现代传播观,蕴涵着交互平等观念的价值预设,强调传播对人的发展价值。这种传播观理应体现在传播学基础理论的建构中,而且势必会在传统理论中掀起一场思想的革命,使传播活动的价值意义得以充分地凸显。交往理论在对传播的内涵、要素、结构、动因、机制等问题的探究上,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对于我们深化传播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从本体论高度和价值层面对传播学的所有领域提供普遍指导。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media technology reform, the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also fac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hem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orm. The defects of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require us to make a brand-new explanation from the opposites of scientism. Marxist view of communication is based on its unique theory of spiritual communication. The view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view of communication contains the value presupposi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teractive equality and emphasizes the value of communic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is view of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reflec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it will certainly set off an ideological revolution in the traditional theory, so that the value of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can be fully highlighted. Communication theory provides a brand-new perspective and train of thought in exploring the connotation, elements, structure, motivation and mechanism of communi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deepen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on. It can provide universal guidance to all fields of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tology and valu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重点项目“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64;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严;;一块正在开垦的“绿洲”——传播学漫谈之一[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9年09期

2 许静;“心理战”与传播学——美国冷战时期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特色[J];国际政治研究;1999年01期

3 ;视界[J];读者(原创版);2010年01期

4 王海洲;;作为媒介景观的政治仪式:国庆阅兵(1949-2009)的政治传播学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04期

5 郑晓红;李梦阳;;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传播:1900—1931》——基于历史学和传播学的视角[J];学理论;2013年20期

6 王志杰;法国传播学研究面面观[J];法国研究;2001年02期

7 刘绍庭;传播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价值[J];求实;2005年07期

8 陈力丹;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概述[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曾海艳;;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传播学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年12期

10 杨威;;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学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彬;;传播学研究及其中国化:谈传播学在中国的三个阶段、三个流派及三个面向[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2 沙勤;;论编辑学与传播学的关系[A];学报编辑论丛(第八集)[C];1999年

3 陈怀林;;新媒体是如何改变我们的传播学研究的[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1[C];2010年

4 杨席珍;;新亚洲主义:亚洲传播学的研究进路[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首届人物传播学研讨会[A];首届人物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朱光烈;;视野、创造与境界:关于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一些个人感悟[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7 吴予敏;;传播学知识论三题[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8 李琨;;传播学研究方法的若干问题(摘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倪琳;;融合或竞争?:中国传播学研究范式走向[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威廉 F·伊迪;赵树旺;;美国传播学学科发展中教学、研究和专业关切之间的紧张关系[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彬;传播学在中国的机遇与危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2 段京肃;传播学:出版助力学科繁荣[N];中华新闻报;2004年

3 欣莲;应用传播学面面观[N];财会信报;2005年

4 李彬;传播学研究及其中国化[N];光明日报;2002年

5 康宁 李晓玲;给传播学插上翅膀[N];光明日报;2004年

6 张毓强;胡正荣:传播学研究实践第一[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胡正荣;传播学的中国图景[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李彬;传播学研究及其中国化[N];中华新闻报;2002年

9 晓 叶;第八届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华新闻报;2004年

10 新闻所 明安香 尹韵公;传播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庹继光;中国当代传播研究中的理论体系建构[D];四川大学;2004年

2 范龙;媒介的直观[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春霞;电视与中国彝民生活[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灵灵;蒙古族美术媒介传播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戚开敏;共享经济背景下Uber中国大陆发展路径的传播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李虹;传播学语境下的儿童博客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刘乐;传播学视域下校园电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郝晴晴;传播学视域下出版社新浪微博利用情况分析[D];安徽大学;2014年

6 易三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传播学原理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蓓蓓;传播学角度下的手机短信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冉书华;对农村宗教活动的传播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宫慧娟;传播学视域下的基督教在华传播活动解读[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姜雪;身体民主与时尚霸权[D];云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51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451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e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