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就业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7-03-01 12:4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优化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让教学活动有效的开展,帮助大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理想实现。

  摘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解决学生就业问题,须转变学生就业思想观念,从就业的视角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要载体对学生就业观念进行优化。本文着重从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现状及有效途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化热点问题。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力军。而当代大学生数量逐日增加,市场经济趋向新常态,用人单位对于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大学生在面临新的就业形式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就业压力过大、消极就业、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阻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因此,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化解大学生就业的障碍性因素,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对于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数量,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缺乏自我认知,职业定位模糊,就业观念落后。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生群体个体差异化,大学生面对新的就业形式其就业心理有待加强,就业观念仍需更新。笔者以某学院一次双选会作为案例进行剖析后发现,近300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岗位3198个,该学院所设专业基本与岗位需求相近,故就业针对性较强。但事后对签约率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毕业生主动参与率仅为53%,双方达成就业协议的仅为6%。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岗位要求与专业较近的前提下,岗位需求数量与签约率的极大反差表明了该校学生就业意识及就业观念上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生对于自我缺乏认知,对于职业选择不够了解,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对于自身优劣势不明确在择业过程中难以精准确定目标。其二,学生对于自己的择业目标定位过高,常常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对于社会的认识浅薄,择业过程中出入职场的承受挫折能力不强。其三,学生对于大学安逸的生活不能自拔,盲目于享乐且对于就业呈现麻木的状态。

  2.就业心理迷茫,职业理想缺失。其一,大学生对于当下就业形式的严峻性缺乏准确认识,对岗位相关技能的要求标准把握不准,不能清晰的了解自身能力及特点,在就业的岗位选择上常常出现盲目性。其二,大学生自身职业定位与国家政策及岗位需求不符。一些学生对于“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职位盲目热从,将其定义为“体面工作”,对于国家所提倡的边远地区志愿计划等政策在心理上有抵触情绪。往往会产生有业不就、等待就业的现象,从而浪费了就业的最佳机遇。其三,注重个人利益得失而至诚信于不顾。

  部分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常常因个人的利益的得失,忽视了道德、诚信原则的坚守,从而导致不能顺利就业。就业心理迷茫及就业理想缺失均展现了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若不能进行及时更正,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不能在本质上得到解决。因此,须基于就业的视角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变学生就业观念,有效促进学生就业。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就业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就业工作开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有益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更具针对性、计划性、目的性地进行就业选择,在大学生就业心理上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大学生良好就业观念的养成。尽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学生就业体系分属为两个不同体系,但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融合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方面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正确就业观等方面的培养,两者之间的教育主体均以学生为主体等等。

  但当前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足,不能发挥两者之间的共性促进作用。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教学形式尚不完善,系统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尚未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两者融合不够深入,教学内容设置及教学方式上延续“两课”和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观念的转化、职业规划发展主观能动性方面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师资建设体系不够系统化制约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部分高校从事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大多为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团委书记、辅导员等,但这部分教师日常行政事物繁重,不但要做好学生事物服务工作,也要应对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下发工作。大家从事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均凭着对于学生就业工作的责任心在进行。

  在没有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的环境下,教师很难从更专业的角度用专业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让许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这大大降低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且部分高校就业指导相关课程是就业指导中心直接管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课程马哲及“两课”课程没有交集,授课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学生易受到多元化的价值观影响,学生择业观念也趋向社会化的“向钱看,向厚看”,忽视了就业观的养成,缺乏科学化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大学生作为高教思政教育的客体,其就业质量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间具有直接的关系。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科学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重要表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探寻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分析问题,得出方法,总结规律,对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成功就业、高等教育优化发展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作为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出发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进行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对如何基于大学生就业的视角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研究者对于教学体系建设、教学内容编写、教学形式开发等方面了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笔者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1.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需明确。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科学的就业观,帮助学生养成理性的就业理念和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就业思想观念。其一,要准确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符的原因,从学生的角度对专业、社会、职业的认知进行探索,根据不同年纪、年龄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就业观念需求进行相应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确立。其二,对不同学科不同门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市场人才需求进行研究,并对学生的自身素质、就业期望、求职能力、理念等现状进行分析,更具针对性的引导培养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与自身就业期望相符、与就业市场需求相应的就业理念。从而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就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调动积极的就业心态,寻找就业宿愿与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最佳切合度。

  2.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需优化。优化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让教学活动有效的开展,帮助大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理想实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进行。第一、提高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学生理性就业观念,明析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第二,组建专业化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鼓励研究型教师、心理辅导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加入团队,并以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牵头,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模块及教学形式,突出落实实际性和实效性。

  3.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构建需加速。寻找就业指导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做好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情教育、就业观念教育、诚信道德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中,并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就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赵旭阳,周永杰,任春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13(3).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胰岛素作用障碍所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状况、血糖达标率、糖尿病知识以及技能掌握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糖尿病知识以及技能掌握度、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率比较,差异也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使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达标率、降低患者的血糖发生率,并且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掌握对应的疾病技能,其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当前糖尿患者群不断扩大,很多患者对于该种疾病还没有发现,甚至发现也不会加以重视[1]。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糖尿病并不会给患者带来直接的生命危害,这也就使得很多患者忽视了疾病的治疗[2]。临床治疗中还没有能够直接治愈糖尿病的方案,故而需要患者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因此糖尿病的治疗还需要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自我监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等,来提高患者自我治疗意识,从日常生活中来进行糖尿病治疗[3]。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内容。2型糖尿病作为糖尿病的一种,占据了糖尿病患者的95%左右。在当前对很多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都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教育本身的随意性与不适合,以及患者重视程度较低。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是当前的一种相对有效的教育方案,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实现患者对疾病的准确认知,我院将其用于糖尿病健康教育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5.31±4.21岁,病程0~17年,平均病程2.78±1.56年,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5.21±4.11岁,病程0~15年,平均病程2.87±1.54年,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案:对患者讲解糖尿病知识以及治疗方案,根据医嘱对其饮食加以引导。

  1.2.2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方案:其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①自患者进入医院后,需要及时与其沟通,从责任人员、常规检查的目的以及方法到医院环境、糖尿病的症状,都需要做出对应的沟通。②从患者的饮食、运动、药物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做出细致的规划以及针对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必然的调节。③监督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部分物质需要远离,,例如烟酒等,可以定期与患者沟通效果。④胰岛素注射。⑤自我血糖检测。当前已经有相对便捷的血糖检测仪,教授患者使用方案,并且告知其对应的指标。⑥足部护理意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末稍的血液循环也是一大关注要点,因此需要做好足部护理措施。如果患者有泡脚的习惯,需要避免使用温度过高的水。而且,穿全棉的袜子最佳,鞋子的大小要合适。必要时,需要每天对其足部皮肤状况进行检查。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状况、血糖达标率、糖尿病知识以及技能掌握度和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糖尿病知识以及技能掌握度、患者满意度明显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率比较,差异也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胰岛素作用障碍所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4]。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新型临床规范化的管理方案。该种方案是针对性的护理与模式,一般来说是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手术,以时间为横轴,自患者进入医院以后,就做出对应的指导、诊断、检查等理想的护理手段[5],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流程,其功能是运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各个时间段的护理方案,有效控制各个阶段的费用以及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可以说,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对糖尿病患者使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掌握专业的护理技能,提高自身疾病的治疗进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白昆霞,潘桂琼,李新喜,等.住院糖尿病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2:62-64.

  2付莲英.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8,7(9):18-20.

  3付阿丹,鲁桂鸣,杨静,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28:3268-3270.

  4杨泉,刘丽,崔云华,等.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6,13(12):51-53.

  5王爱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62-563.

  目前糖尿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个人、社会、国家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规范注射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基因相关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1],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糖尿病患者需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其中胰岛素注射是最有效、不良反应最小的治疗手段[2],而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糖尿病治疗方案的执行效果。本研究开展多样化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对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进行规范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1~81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0~76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均采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皮下注射胰岛素等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主要以口头形式进行宣教,简单介绍胰岛素注射知识。观察组则从患者入院开始就有计划地采用多样化方式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强化患者及家属对胰岛素注射知识及操作技巧的掌握。

  1.3系统健康教育

  1.3.1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①入院当天向每位患者发放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胰岛素类型、储存安装、注射部位、消毒方法、注射方法及步骤、如何防治低血糖反应等相关知识。②录制胰岛素注射相关视频,在活动室循环播放,并定时组织患者及家属观看。③全体护士共同设计胰岛素注射流程图、笔芯装卸示范图及注射部位轮换图,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床边指导与示范,并定期考核。④将操作流程编成口诀(一摇二看装针头,排气完毕一滴流,调量定位六消毒,进针15mm卸针头[3]),方便患者记忆。⑤科内每周一、三、五下午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胰岛素注射知识授课,语言通俗易懂,避免医学专业术语。对于一些细节和关键步骤应不断强化,及时解答问题,纠正错误。⑥建立胰岛素注射培训登记表,详细记录操作者姓名、操作次数及操作情况,重点记录患者未掌握的步骤,作为下次指导的重点。

  1.3.2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参加胰岛素笔正确使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训,培训结束后由护士长组织考核,考核分≥90分为合格,方有资格对患者进行系统健康宣教。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加强培训,提高认识,直至考核合格为止。制定晨会提问制度,由护士长提问护士胰岛素注射的相关知识,加强护士对患者掌握自我注射胰岛素重要性的认识。定期送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胰岛素注射新理念,不断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1.3.3鼓励患者自己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注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护理人员应通过健康宣教令患者在住院期间学会胰岛素笔的安装和注射方法,使患者出院后不因对胰岛素笔注射的恐惧而拒绝治疗,这是糖尿病护理的重要内容[4]。部分患者住院期间依赖护士注射,不敢自己动手操作,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自己注射胰岛素,操作全过程需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执行,操作前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操作后及时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示范操作要领,对于文化程度低、记忆力差、视力不好、动作协调能力差的患者,除反复练习外,还需对家属进行指导,直到患者及家属完全掌握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

  1.3.4做好出院随访工作:全体护士共同制定随访制度和随访记录表,在患者出院后1周内进行电话随访,以后每2周1次,连续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能否按规范注射胰岛素、血糖监测情况、有无出现低血糖反应等不良反应,责任护士与患者详细交谈,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根据需要调整方案和计划,提高患者自己注射胰岛素的能力,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提高生活质量。

  1.4评价指标

  采用经内分泌专家指导后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知识的掌握情况,满分为100分,得分≥80分为合格。以《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中的“胰岛素规范注射”为胰岛素注射操作标准,共9个步骤,计100分,操作得分≥80分为合格。在患者出院当日发放问卷调查表并及时回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操作考核。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100%,患者胰岛素注射考核共60次,考核率100%。

  1.5统计学分析

  将2组患者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情况和注射操作考核合格情况进行比较,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知识的合格率及胰岛素注射操作考核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糖尿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个人、社会、国家增加了沉重的负担[5]。糖尿病一经确诊,需长期坚持治疗,胰岛素治疗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对注射技术掌握不到位可能是造成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低的重要原因[6],不正确的注射方法还容易造成吸收不良或吸收过快、皮下组织增生和硬块形成、疼痛、针头折断等一系列问题。

  现代护理已进入优质护理服务阶段,多种形式的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责任护士采用多样化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健康宣教,及时跟踪随访出院患者,形成指导-参与-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帮助患者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测疾病变化,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和自行注射胰岛素的依从性。

  此外,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多样化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掌握胰岛素规范使用的知识与技能,大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患者的安全感以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系统健康教育活动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率、胰岛素注射操作合格率显著提高(P<0.05),有效减少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由此可见,系统健康教育能加强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管理,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乔瑞芬,张志芳,延建英,等.示范教育在糖尿病胰岛素自我注射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2):68-69.

  [2]胡新林,逄文泉,徐毅君,等.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消毒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40-242.

  [3]李海燕.品管圈在提高胰岛素笔正确使用率中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9):1550-1553.

  [4]王静雅,孔玲玲.提高住院患者家属胰岛素笔正确使用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102-104.

  [5]彭淑华,沈雄山,刘玉萍,等.开展品果圈活动降低糖尿病护理缺陷[J].护理学杂志,2015,30(7):70-72.

  [6]石红丽,张晓曼,张开利,等.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笔胰岛素笔自我注射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11):2913-2915.

  教师与学生是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可以通过优化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提升中职卫校生健康教育能力的目标。

  摘要:内科护理学作为护理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它是通过一定的护理程序作用于患者的一种理念。同时,健康教育又是护士护理患者的时候所采用的具体措施之一,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中职卫校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显得越发重要。作为科任教师应该着力优化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中职卫校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优化教学方法;中职卫校;健康教育能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的逐渐完善,社会大众对于医疗卫生服务也越来越关注,要求也越来越严苛。护士,这一群体工作在医疗卫生工作的前沿阵地,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又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护士人员高素养的养成,对于适应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内科护理学作为中职卫校护生教育的基础性学科,主干课程[1,2];健康教育又是护士作用患者护理过程的措施之一。因此,中职卫校应该提升护生健康教育能力,以期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大众要求的护士。

  1中职卫校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因素

  所谓健康教育,指的是凭借系统化的教育活动,把与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教授给人们,进而内化为他们的日常行为,使其在预防疾病与保证良好的身体状况发挥重要作用。中职卫校护生是我国护士的重要来源,因此中职卫校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直接影响着我国护理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中职卫校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层面。从受教育层面来说,当下我国中职卫校护生在健康教育能力方面表现出教育意识匮乏、角色定位不清晰、理论知识不扎实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中职卫校护生应该清楚地知道,护士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发挥着健康教育的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引起足够的重视,夯实理论基础,着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以便将来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从教育者的层面来说,当下教育者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主要是把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指导这种形式,从其他科目中剥离出来,单独就行教学,这种做法忽视了对于学生健康能力的培养,只是将知识简单地传输给受教育者。

  2提升中职卫校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策略之优化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

  想要提升中职卫校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应该从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护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综合考量。笔者在本文中重点从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3]、创新教学方法来探讨提升中职卫校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策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教学方法:

  2.1问题讨论式教学法。问题讨论式教学法(PBL),从字面意义上来讲也很好理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来掌握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从临床常见问题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来开展。为了提升中职卫校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在组织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围绕中职卫校护生健康能力提升这一目标,通过临床问题的引导,让护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的办法,以问题的解决来提升护生的综合能力。

  2.2参与式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参与式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中职卫校护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基础,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中职卫校护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兴趣,积极融入到教学中来。教师可以摆脱课本的束缚,将内科护理学与健康教育有关的前沿课题引入课堂中来,让学生参与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2.3比较教学法。内科护理学设计的内容比较广泛,知识点也比较多,也极容易混淆,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而比较教学法能够通过内容或者形式上有关的内容进行联系记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举一反三地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卫校护生能够将知识点进行整合记忆,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健康能力的提升。

  2.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容易操作。在这一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与激励者,这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顾名思义,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达到内科护理学所应该达到的教育目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解决,实现理论的升华与提升,与此同时,促进中职卫校护生健康教育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升。2.5巧用绕口令总结教学法。绕口令朗朗上口,一直以来,备受广大教师的推崇与学生的喜爱。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帮助中职卫校护生记忆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到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来,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记忆与理解知识,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提升中职卫校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

  3结语

  教师与学生是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可以通过优化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提升中职卫校生健康教育能力的目标。笔者介绍的五种教学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以促进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能够以优化教学方法来提升中职卫校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临床思维,使学生处理临床突发事件的能力得以提升,以此来促进中职卫校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以便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慧,邓新但.优化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提高护生健康教育能力[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05):75-77

  [2]吴婷.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8):193-194

  [3]李荣华,周薇,周英.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7):2615-2618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有区别的,但二者可以优势互补,互相吸收各自的营养,有机结合。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相互联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者既有各自不同的教育取向,也有内在难以分割的联系,如何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是高校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也应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既满足了当代社会的需要,也为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笔者在澄清二者关系、弄清教育现状以及有机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对二者融合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都承载着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历史重任,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但是二者属于不同的教育实践活动,细微之处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区别如下:

  1.理论基础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心理学具有庞大的理论体系,一些学派如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等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层面,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其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才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2.具体目标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拔尖优秀人才为终极目的。但在严格意义上,二者的具体目标却有明显的差异性,是不能相互代替的。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个体的心理层面,不仅重视外在的理论说教,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并经过心理咨询这一环节来了解个体的心理问题,进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抗压和调适能力,提高学生应对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并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最终对开发个体心智,完善个体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政治观点的树立。通过“三观”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思想道德觉悟,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者和接班人,从而达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3.教育方式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既承担着传授心理学理论知识的重任,还肩负着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注重采取心理咨询、积极疏导的方式。侧重由内到外,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到外部表现的逐步引导,教育双方处于平等地位。教育工作者在此过程中也通常运用心理测验、心理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在对个体进行心理咨询时,要遵循保密原则,尊重个人隐私;而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教育方式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逐渐受到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时代的步伐,适应不断更新的教育体制,实现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各种新颖的教育手段来丰富教育方法,以避免枯燥无味的教育模式,如:隐性的渗透式、陶冶式教育模式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理论的宣讲式与课外的实践教育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思想素质,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虽在细微之处的差异很大,但并非尔为尔,我为我,在一定程度上有内在的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性导向;心理健康教育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可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也可有效地弥补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短板。

  1.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可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性导向。思想与心理都属于意识层面的范畴,都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表现出来的,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巨大理论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制定教育方针,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联系的、发展的、整体性的、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指导人们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净化个体心理环境,塑造健康人格,最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2.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漏洞,需要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以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呈现出来,既符合自身的发展,又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它的有效实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并且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因此高校必先解决学生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充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才有可能弥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思政教育者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是实践层面的客观存在与现实选择。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而且对心理素质也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出于当前客观事实即高校只注重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而忽视大学生个体心理素质的提升,因此思政教育者有必要在现实层面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首先,应当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并且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以拓展思政教育者的工作内容;其次,介于大学生复杂的心理问题,教育部出台文件明确指出: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这就壮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最后,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拥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条件,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恰当的方法,通过与学生沟通来达到内心世界的互动,从而做到“教学相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现实必要性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

  1.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碰撞,大学生难免会遇到心理上的一些困惑以及心理疾病,甚至会引发各种意外事件。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完全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认识到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务实的一项重要措施,没有认识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进行其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心理缺陷较大的学生,应先解决其心理问题,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认识层面上要尽快加以纠正,以实现二者实践层面的有机融合。

  2.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校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爱情等多方面的压力,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对此,高校应该重视并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但就目前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还不够完善。首先,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足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较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互补缺失,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其次,专业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往往会把心理和思想混为一潭,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这无疑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第三,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设立不够完善。所以社会各界都应当高度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并加大人、财、物的投资力度。

  3.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各自为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两项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再加上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相异,教育者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二者的联系,以至于各自备战。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解决思想问题并非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也难以解决,完全将二者割裂开来,导致两张皮,不利于发挥二者的合力作用,这很显然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很大阻碍,不利于其他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现实必要性

  1.教育对象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些正常人,教育均在关注大学生群体思想和心理动态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那些出现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使用一些恰当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走出误区,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实现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教育对象的一致性有必要将二者有机融合,发挥二者的凝聚力。

  2.教育内容的统一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地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务实的一项首要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发现心理问题的苗头,解除心理障碍为起点,把心理疾病消除于萌芽状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个体进行观念上的引导,使其接受心理上的正确指导。因此有必要将二者教育内容有机整合,这样才能促使教育实践的顺利开展,实现教育效果的明显提高。

  3.教育队伍的一体化。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既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开阔了大学生的视眼,拓展了大学生的思维,创新了大学生的意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与成熟期,很容易受到一些垃圾信息的诱惑,这无疑会给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从而对个体未来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既具备良好道德素质,又具有专业性心理知识的储备,并经过培训的教师队伍。鉴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介入心理健康教育,组成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只有发挥两支队伍的合力作用,才符合二者有机结合的现实需要。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明确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学科体系,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实践性学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乃至社会的迫切要求,必须摆在突出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依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规律,培育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要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岗位,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问题解决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尤其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不能将其当作形式工作,而应该认识到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深入开展。只有观念上的转变,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最终促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二)优势互补,增强教育实践工作的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有区别的,但二者可以优势互补,互相吸收各自的营养,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一些政治理论做基础,还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并引入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扩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渠道。相反,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有选择性地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角色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往往是教育工作者,这样使教师难以接近学生,走进学生,从而拉大了受施者之间的距离。而心理健康教育相反,学生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这样才能够亲近学生,增强教育的亲和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因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转换角色,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如心理素质培训法、角色扮演法、心理疏导法等来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整合队伍,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多没有系统地学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也没有参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培训,其专业化水平严重欠缺,技术性工作没有把握,导致很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师资力量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具体措施有:首先,应将两支队伍结合在一起相互学习、扬长避短,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其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参与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培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常识与处理方法,从而有效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再次,要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干力量和带头作用,把群体的心理动态集合在一起。通过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动态应及时留意,以避免由异常的心理引起的突发事件,同时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群体中得到普及,从整体上提高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卫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5.

  [2]方鸿志,李红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评析与对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13-15.

  [3]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56.

  [4]谢春艳.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辨析[M].大众科技,2010(10):12-38.

  [5]张大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7.

  [6]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30.

  [7]赵景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13.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6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46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0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