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思维方式内在构成及转换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D6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春兰;舒毅彪;;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社会控制机制的转换[J];铜陵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罗旭华;试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3 贾毅平,林子务;传统道德在社会主义企业职业道德中的作用[J];广西纺织科技;2003年03期
4 李资源;论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与爱国主义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刘晓钟;;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时期新道德的重要内容[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许启贤;对中国下一代应加强传统美德教育[J];冶金政工研究;1994年05期
7 刘向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法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陈淑乾;反腐倡廉和传统道德教育[J];前进论坛;2000年04期
9 崔宁;论传统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J];实事求是;2004年02期
10 管章梅;;加强党员的道德修养 提高党的拒腐防变能力[J];理论界;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海清;;试论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创新[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福军;;试论传统道德的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黄燕熙;;壮族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秦裕;;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伦理学在道德思维方式上的一个突破[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5 黎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注重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A];北海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黎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注重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贾雪丽;;论当代中国大学生“孝”德教育[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吴军;;侗族传统道德面临的危机与新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吴兆路;;也谈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朱馥生;;孙中山对我国传统道德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云南省中华传统道德研究会 (执笔人: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柴毅龙);传统道德与人文教育[N];云南日报;2005年
2 张水泉;以德养商 诚信兴业[N];武威日报;2007年
3 于溪滨;现代化的传统道德:和谐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颜丙文 (北京 编辑);民生之痛正在挑战母爱的极限[N];华夏时报;2007年
5 权雅宁;弥足珍贵的精神盛宴[N];宝鸡日报;2006年
6 安葵;寻找传统道德与当代精神的契合点[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陈光;执法者需要传统道德滋养[N];甘肃法制报;2007年
8 石门县双溪坪完小 刘德志;传统道德资源开发浅谈[N];常德日报;2005年
9 中国消费者报 郭松民;“天价年夜饭”不能想吃就吃[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10 ;传统道德的价值[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忠;善的支撑[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杨洋;生命视域下的传统道德与高校德育变革[D];西南大学;2009年
3 颜伟;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向红;论“五四”小说理论批评的现代转换[D];厦门大学;2008年
5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6 闫月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进程[D];暨南大学;2002年
7 李颖;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严金东;自得: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个案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晏红;认同与悖离——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东宇;中国传统道德思维方式内在构成及转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谢进川;法国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及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杨庆凌;论英国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与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翟璇;湖北荆门地区回族传统道德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保平;回族传统道德与回族大学生的道德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春霞;论传统道德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朱华东;东西方传统道德的近现代转型特色与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8 熊英;优秀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罗文军;诗歌意象现代转换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曹培强;韩国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与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38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38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