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试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中的信任缺失与信任重建

发布时间:2020-07-04 17:08
【摘要】:信任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石,已经渗入各民族道德意识的深层。它具有多层面的社会功能,是社会组织的粘合剂、社会凝聚力的基础及社会系统的动力。社会信任结构可分为特殊主义的与普遍主义的两种类型。由于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依靠信用契约与法律准则为核心的普遍主义信任结构是现代社会的内在需求。 但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信任结构显然还不是普遍主义的。我们在引入市场机制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特殊主义信任衰败化、普遍主义信任混乱化的现象。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信任缺失的现状较为严重,长此以往,其后果必将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市场经济体系变得脆弱不堪,甚至破坏整个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使整个社会陷入恶性循环的失控状态。由于“压垮一只庞大的骆驼并不是最后一根稻草”,引发信任缺失问题是多方面原因的合力所致。其诱因主要有:(1)市场机制作用的有限性。主要是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及趋利避害的“经济人”求利最大化的本能冲动;(2)我国传统信任模式的历史惯性。“三缘”社会结构及泛家族主义的关系思维仍介入到社会诸多领域;(3)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的空档,造成了道德失控与道德疲软,使人们主客观约束出现“真空”状态;(4)经济、法律等制度层面上的盲区。主要是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广义的契约制度乏力,逆选择与逆淘汰横行;(5)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整合问题。主要是个人主义游戏规则的扭曲,文化发展的世俗化与功利化。 正因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所以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必须对信任缺失的现状进行整饬。对症下药,针对信任缺失的原因去开急诊处方,我国当前的社会信任重建就是重新恢复特殊主义信任,着重建立并壮大普遍主义信任两者相互兼容的过程,而具体操作需要从适合我国国情的观念、制度、行为等多层面寻找切入点: (一)信任建立机制的一般理论分析。从理论上说,只有建立畅行无滞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失信得利远小于守信所获时,守信才具有吸引力。 (二)构建完善的制度性硬约束。对处于转型社会阶段的中国而言,当前 法律先行,健全法制,实行法治,推行政治民主改革,让信用成为每个个体立 足社会的生存之本,是信任重建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 (三)构建新的制度性软约束。在重整与扬弃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加速培 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则,树立全新的观念体系,培育契约文化是 信任重建的主流途径之一。 回(四)非制度性因素的多管齐下。引导关系运作走向良性循环,设立信用 记录与调查的商业化运作机制,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培育市民社 会与社区文明等辅助手妾,是信任重建不可或缺的一着。 总之,信任作为一种悠久绵长的继承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其结构的改变不是一 朝一夕的事,正所谓“可以一夜之间改变所有的交通规则,但却无法一时改变人 们的交通习惯”,我国当前信任行为的进化,是一个渐行渐进的过程与系统工程, 需要全方位的镶而不舍约努力。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C912.6;D648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晓涛;员工组织内信任、信任因素和员工沉默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乔宪木;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钟彬;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左晓荣;中学师生信任及相关组织变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朝阳;大学生网络购物中的社会信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陆开乐;高中师生信任的叙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云路为;专家系统信任危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41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41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b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