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03:01
【摘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严峻的挑战。研究在“新常态”下,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维护意识形态的安全性,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对于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凝聚共识,积聚力量,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稳步前进,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不断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及法律、经济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结合我国互联网发展趋势与特点,指出我国意识形态整体性要素在互联网时代发生了一系列嬗变:一是意识形态传播场所“实体→虚拟”的嬗变,二是意识形态受众心理“被动→主动”的嬗变,三是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灌输→吸引”的嬗变,四是意识形态传播手段“刚性→柔性”的嬗变,五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民族化→时代化、全球化”的嬗变。同时深刻剖析了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社会利益格局急剧变动期,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理念,以及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必然会在网络上表现出来,指出西方国家也会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有针对性地对我国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力图消解和终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针对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阵地、防御体系、传播机制三个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分别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自我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防御体系的巩固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完善方面,提出了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法律技术管控,以及重视与“意见领袖”对话等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G206
本文编号:2741986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宗伟;;文化软实力建设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东岳论丛;2012年10期
2 袁三标;;从软实力看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韩健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当代困境及其应对——基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新变化的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04期
4 黄如松;;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江苏高教;2012年04期
5 卢新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赵兴伟;;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若干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04期
7 邢文利;;党的意识形态安全与维护——以阶级理论为视角[J];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8 张合营;;妥善应对微博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J];中州学刊;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2741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741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