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关系研究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648;D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社会主义荣辱观、执政能力内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2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体现
2.1 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是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前提
2.2 文化导向和创新是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原动力
2.3 统领全局的战略思维是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环节
2.4 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心
第3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执政的基本道德要求
3.1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3.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昭示了"务实清廉、责任高效"的执政作风
3.3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及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3.4 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
第4章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4.1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4.2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4.3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4.4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第5章 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建设党的执政文化
5.1 执政文化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按照"八荣八耻"精神建设党的执政文化
5.3 提升执政文化素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世界华商寄语中国共产党[J];侨园;2011年07期
2 华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答案[J];时事报告;2011年06期
3 李君如;;13个为什么解读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谜——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J];源流;2011年11期
4 李文伟;;起点,1921[J];先锋队;2011年13期
5 ;记录峥嵘岁月 镌刻不朽丰碑[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6 梁行;;共产党就像一个人[J];华人时刊;2011年07期
7 ;新书快报[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1年06期
8 ;让红色飞扬——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J];中国勘察设计;2011年07期
9 李君如;;中国共产党的内在“抗体”从何而来[J];学习月刊;2011年11期
10 李磊;;我把红心献给党[J];兵团工运;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曙新;探索中的双重变奏[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思源;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3 林松柏;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举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袁敬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吕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国家统一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文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建民;华北人民政府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树彬;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周韬;南京国民政府文化建设研究(1927-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敏;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杜凡喜;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3 王高贺;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李守宏;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5 王传民;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邓玲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刚;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发展私营经济问题的评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林雪松;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完善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葛晋平;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D];山西大学;2008年
10 刘长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6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86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