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效果与优化对策
发布时间:2020-12-11 00:18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和传播学的交叉研究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文章对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果及进展作了一个简要回顾,并对未来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展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定的传播活动,只有加强思想政治信息传播的有效性,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文章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现状;认为造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还与现阶段人们思想行为的新特点有关,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反映。面对日益变化了的主客观条件,要想达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理念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显得尤为紧迫。文章从传播学的视角着重对优化主体素质、研究受众属性、更新传播内容、拓展传播途径、提高传播艺术、开展媒介教育、优化传播环境等进行了具体分析,力求建立起一种理性、科学的传播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效果优化。
【文章来源】:河海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有关因素
(一)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过程模式
(二)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
1. 主观性因素
2. 传播内容因素
3. 传播渠道和媒介因素
4. 环境因素
二、传播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一) 关于大众传播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二)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
(三)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研究
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现状及问题成因
(一)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现状
1. 政治观方面
2. 价值观方面
3. 道德观方面
4. 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方面
5. 影响思想政治素质的其他方面
(二)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问题成因
1. 外部环境的变化
2. 思想行为的新特点
3. 问题成因的思辨
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措施
(一) 优化主体素质
1. 寻找可信度高的信源,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形象
2. 培养“专家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队伍
3. 努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队伍的合力
(二) 研究受众属性
1. 研究受众心理特点
2. 把握受众利益需求
3. 针对受众个性差异
4. 发挥受众的能动性
5. 注重“意见领袖”的传播作用
6. 注重群体规范的影响
(三) 更新传播内容
1.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理念
2. 注重传播内容的可接受性
3. 借鉴“议程设置”理论
(四) 拓展传播途径
1. 完善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
2. 开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
(五) 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六)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艺术
(七)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环境
1. 强化社会大环境建设的领导,完善领导管理体制
2. 健全社会环境建设的制度
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场馆建设
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媒体建设
5. 加强社会文化市场管理
6.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7. 建立协调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改革[J]. 王学风. 思想·理论·教育. 2005(11)
[2]价值观的多元化与道德教育的多层次——从中国改革和世界文化演变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 于海. 复旦教育论坛. 2005(03)
[3]WTO背景下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困境中的思索[J]. 唐诚.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S1)
[4]应用行为强化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J]. 阮云志,张丹香.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5]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来自传播学视角的全新思考[J]. 王泽羽,杨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07)
[6]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徐美勇.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7]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冲击及对策思考[J]. 伍安春,张新福,余惠琼.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8]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及模式[J]. 岳金霞.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
[9]坚持“三个面向” 应对“入世”挑战[J]. 王薇. 湖湘论坛. 2003(03)
[10]作为国际商品的知识与教育:公共产品的消解[J]. 菲利普·G·阿特巴赫,覃文珍.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01)
本文编号:2909549
【文章来源】:河海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有关因素
(一)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过程模式
(二)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
1. 主观性因素
2. 传播内容因素
3. 传播渠道和媒介因素
4. 环境因素
二、传播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一) 关于大众传播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二)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
(三)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研究
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现状及问题成因
(一)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现状
1. 政治观方面
2. 价值观方面
3. 道德观方面
4. 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方面
5. 影响思想政治素质的其他方面
(二)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问题成因
1. 外部环境的变化
2. 思想行为的新特点
3. 问题成因的思辨
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措施
(一) 优化主体素质
1. 寻找可信度高的信源,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形象
2. 培养“专家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队伍
3. 努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队伍的合力
(二) 研究受众属性
1. 研究受众心理特点
2. 把握受众利益需求
3. 针对受众个性差异
4. 发挥受众的能动性
5. 注重“意见领袖”的传播作用
6. 注重群体规范的影响
(三) 更新传播内容
1.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理念
2. 注重传播内容的可接受性
3. 借鉴“议程设置”理论
(四) 拓展传播途径
1. 完善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
2. 开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
(五) 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六)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艺术
(七)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环境
1. 强化社会大环境建设的领导,完善领导管理体制
2. 健全社会环境建设的制度
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场馆建设
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媒体建设
5. 加强社会文化市场管理
6.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7. 建立协调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改革[J]. 王学风. 思想·理论·教育. 2005(11)
[2]价值观的多元化与道德教育的多层次——从中国改革和世界文化演变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 于海. 复旦教育论坛. 2005(03)
[3]WTO背景下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困境中的思索[J]. 唐诚.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S1)
[4]应用行为强化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J]. 阮云志,张丹香.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5]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来自传播学视角的全新思考[J]. 王泽羽,杨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07)
[6]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徐美勇.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7]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冲击及对策思考[J]. 伍安春,张新福,余惠琼.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8]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及模式[J]. 岳金霞.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
[9]坚持“三个面向” 应对“入世”挑战[J]. 王薇. 湖湘论坛. 2003(03)
[10]作为国际商品的知识与教育:公共产品的消解[J]. 菲利普·G·阿特巴赫,覃文珍.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01)
本文编号:2909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90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