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从身份美德到公民美德——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家庭与社会关系的重塑

发布时间:2020-12-12 09:18
  市民社会与家庭在存在形态、情感基础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均有着显见的差异。与家庭相适应的美德是"身份美德",与市民社会相适应的美德则是"公民美德",后者既包括与"公民心"相联系的政治美德,也包括与"公民性"相联系的社会美德。"差序格局"既不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现象,也不是其亘古不变的本质,其所依托的身份美德(即儒家式的"家庭主义"伦理)更不应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伦理基础。要推进超越亲缘性、促进公民性的社会政治建构,尤其要重视以社区和志愿社团为代表的市民社会组织的建设。市民社会组织的建设不能"如其所是"地任由其肆意发展,而应遵循"好社会"的理念予以范导。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02期 第172-178页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身份美德”与“公民美德”
二、“差序格局”与超越亲缘性的社会政治建构
三、社会资本与“好社会”理念下的社会组织建设
四、结语:好社会、公民美德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本文编号:2912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2912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9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