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丰富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5 03:10
精神生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生活,代表着人的生活发展的程度。追求精神生活的健康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永恒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高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构建人们积极健康的精神世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形势下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当代中国人的良好精神家园指明了方向。本文以习近平关于丰富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思想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论文的相关研究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解读。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精神生活的研究情况作综述来阐述文章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二部分,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有关精神生活的相关思想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分析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丰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思想与前面思想之间继承创新的关系,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丰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思想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正式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丰富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思想的主要内容,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首先,对丰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分析,明...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一、习近平关于丰富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生活理论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精神生活概念的分析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精神生活内容的分析
3. 列宁对精神生活的论述
(二) 毛泽东对精神生活的理论阐释
1. 关于精神生活的基础问题
2. 关于精神生活的地位作用
3. 关于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
4. 关于精神生活的方针原则
(三)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中的精神生活理论
二、习近平关于丰富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丰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 主导性原则
2. 主体性原则
3. 传承性原则
4. 开放性原则
(二) 丰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
1. 以“中国梦”引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精神之“柱”
3.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精神之“根”
4. 加强中国精神教育,扬精神之“魂”
5.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夯精神之“基”
(三) 丰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路径
1. 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作用
2. 努力搞好文艺事业,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神产品
3. 做好网络新闻舆论工作,把握网络舆论工作主动权
4.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提供重要保障
5. 大兴学习之风,提高自身精神素养
三、习近平关于丰富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思想的重要价值
(一)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 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三)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050350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一、习近平关于丰富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生活理论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精神生活概念的分析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精神生活内容的分析
3. 列宁对精神生活的论述
(二) 毛泽东对精神生活的理论阐释
1. 关于精神生活的基础问题
2. 关于精神生活的地位作用
3. 关于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
4. 关于精神生活的方针原则
(三)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中的精神生活理论
二、习近平关于丰富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丰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 主导性原则
2. 主体性原则
3. 传承性原则
4. 开放性原则
(二) 丰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
1. 以“中国梦”引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精神之“柱”
3.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精神之“根”
4. 加强中国精神教育,扬精神之“魂”
5.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夯精神之“基”
(三) 丰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路径
1. 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作用
2. 努力搞好文艺事业,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神产品
3. 做好网络新闻舆论工作,把握网络舆论工作主动权
4.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提供重要保障
5. 大兴学习之风,提高自身精神素养
三、习近平关于丰富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思想的重要价值
(一)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 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三)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050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05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