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演进逻辑
发布时间:2021-07-07 19:27
生态文明作为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其发展有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当前,要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理论的构建。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推动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因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演进历程,把握其演进逻辑,将为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指明方向,对于我国生态现代化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论证了我国生态文明思想演变的历史必然;其次,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届领导集体的生态理念、环保政策、实践举措的分析,归纳出了其发展演进的三大逻辑。即:以人为本,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活环境的需要,使生态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人本逻辑;与时俱进,顺应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为实践服务,以实践检验和发展理论的实践逻辑;以及不断追求规范化、系统化的法律体系以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发展逻辑。本文通过对这三大逻辑的理论论证,从生态这一关系到中国社会发展根基的关键领域出发,由点到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现实和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发展困境,总结了发展经验。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影响。...
【文章来源】: 申佳佳 浙江师范大学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1.研究缘起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之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演进的必然性
(一)理论演变的必然
1.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的科学预见
2.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推动与创新
(二)实践发展的必然
1.全球生态危机的爆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生态挑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演进的人本逻辑
(一)改革开放初期:保护生态,改善民生
(二)上世纪90年代:自然、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三)21世纪之初: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四)新时代:环境就是民生
1.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目标
3.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切入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演进的实践逻辑
(一)改革开放初期:坚持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上世纪90年代: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三)21世纪之初: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四)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1.坚持绿色发展思想不动摇
2.发展绿色产业,构建节能高效的能源体系
3.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演进的制度发展逻辑
(一)改革开放初期:推动环境保护的法制化
(二)上世纪90年代:加强生态立法和制度执行
(三)21世纪之初: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四)新时代: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1.生态红线的设置
2.完善国土开发、生态补偿等制度
3.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命共同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格局[J]. 刘燕.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9(01)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逻辑起点、理论实质与重要意义[J]. 程广丽.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01)
[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J]. 穆艳杰,魏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述评[J]. 周杨.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8(12)
[5]“高度的生态文明”:理论内涵、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J]. 卓成霞,郭彩琴. 南京社会科学. 2018(12)
[6]以底线思维认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历史发展研究》[J]. 万琳. 江西社会科学. 2018(12)
[7]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与逻辑体系[J]. 张森年.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8(06)
[8]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不同阶段与实践研究——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历史发展研究》[J]. 康健. 江西社会科学. 2018(11)
[9]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唯物史观阐释[J]. 张志元,周雪雪. 改革与战略. 2018(10)
[10]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三重逻辑[J]. 吴海江,徐伟轩. 思想教育研究. 2018(09)
博士论文
[1]“控制自然”批判与“和谐共存”构建:威廉·莱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 李旭阁.吉林大学 2018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 唐雄.华中师范大学 2018
[3]生态社会主义研究[D]. 牛文浩.南开大学 2013
[4]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D]. 刘希刚.南京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70231
【文章来源】: 申佳佳 浙江师范大学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1.研究缘起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之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演进的必然性
(一)理论演变的必然
1.马、恩生态哲学思想的科学预见
2.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推动与创新
(二)实践发展的必然
1.全球生态危机的爆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生态挑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演进的人本逻辑
(一)改革开放初期:保护生态,改善民生
(二)上世纪90年代:自然、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三)21世纪之初: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四)新时代:环境就是民生
1.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目标
3.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切入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演进的实践逻辑
(一)改革开放初期:坚持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上世纪90年代: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三)21世纪之初: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四)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1.坚持绿色发展思想不动摇
2.发展绿色产业,构建节能高效的能源体系
3.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演进的制度发展逻辑
(一)改革开放初期:推动环境保护的法制化
(二)上世纪90年代:加强生态立法和制度执行
(三)21世纪之初: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四)新时代: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1.生态红线的设置
2.完善国土开发、生态补偿等制度
3.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命共同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格局[J]. 刘燕.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9(01)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逻辑起点、理论实质与重要意义[J]. 程广丽.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01)
[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J]. 穆艳杰,魏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述评[J]. 周杨.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8(12)
[5]“高度的生态文明”:理论内涵、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J]. 卓成霞,郭彩琴. 南京社会科学. 2018(12)
[6]以底线思维认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历史发展研究》[J]. 万琳. 江西社会科学. 2018(12)
[7]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与逻辑体系[J]. 张森年.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8(06)
[8]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不同阶段与实践研究——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历史发展研究》[J]. 康健. 江西社会科学. 2018(11)
[9]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唯物史观阐释[J]. 张志元,周雪雪. 改革与战略. 2018(10)
[10]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三重逻辑[J]. 吴海江,徐伟轩. 思想教育研究. 2018(09)
博士论文
[1]“控制自然”批判与“和谐共存”构建:威廉·莱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 李旭阁.吉林大学 2018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 唐雄.华中师范大学 2018
[3]生态社会主义研究[D]. 牛文浩.南开大学 2013
[4]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D]. 刘希刚.南京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70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27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