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个体理想形成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4 19:02
  理想的方向、动力和希望价值,使它在人生和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而理想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而理想教育就要研究理想的内涵、特点和价值,同时还要重点研究理想的形成过程。现实的研究资料表明理想形成过程的研究成果虽然早已有之,但缺乏系统研究,这与人的理想形成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及其教育很不相符。基于这些考虑,笔者选择了个体理想形成过程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以期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描绘出理想形成过程的规律性图式,建构较为系统的个体理想形成理论并助益于加强和改进理想教育。对此,本文围绕选题主要研究了如下六个方面:第一章理想形成过程的本质。理想具有独特的内涵、特点和价值。理想与空想和幻想既差异又联系。理想具有不同的种类。理想形成过程的本质规定可理解为:理想的形成是终极奋斗目标的确定;理想的形成是自我价值追求的凝练;理想的形成是精神追求的定格。把握住理想形成过程的本质是本篇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二章理想形成的基础。探讨个体理想形成过程必须把握理想形成的基础,这是本篇论文研究的重要环节。理想的形成有生理基础、心理基础和实践基础。生理基础是指脑的重量、脑的结构和脑的功能的发展。理想形...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基本内容
    四、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理想形成的本质
    一、 理想的内涵特点与价值
        (一) 理想的内涵
        (二) 理想与空想和幻想的区别与关联
        (三) 理想的特征
        (四) 理想的价值
        (五) 理想的种类
    二、 理想形成过程的本质
        (一) 理想的形成是终极奋斗目标的确定
        (二) 理想的形成是自我价值追求的凝练
        (三) 理想的形成是精神追求的定格
第二章 理想形成的基础
    一、 理想形成的物质前提――脑的发展与完善
    二、 理想形成的心理基础――感觉、知觉和思维的发展
        (一) 人的感觉发展
        (二) 人的知觉的发展
        (三) 注意的发展
        (四) 思维的发展
        (五) 想象的发展
    三、 理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一) 理想的形成不能离开实践
        (二) 儿童实践能力的发展历程
        (三) 理想的形成受实践水平制约
        (四) 理想在实践过程中完善升华
第三章 理想形成的过程
    一、 教育引导下确立奋斗目标的过程
        (一) 目标教育的根据
        (二) 家庭教育是最早的教育
        (三) 学校是理想教育的主要阵地
    二、 社会影响下的价值选择过程
        (一) 社会影响的客观现实性
        (二) 社会影响的价值属性
        (三) 目标在价值选择中确立
    三、 成长发展中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一) 理想的超越本质
        (二) 发展中的目标追求
        (三) 确立理想实现的是自我超越
第四章 理想形成的阶段
    一、 理想形成的符号游戏阶段(学前幼儿阶段)
        (一) 理想符号游戏阶段诠释
        (二) 儿童心理学的支持
        (三) 回忆懵懂的理想
    二、 理想形成的萌芽阶段(小学阶段)
        (一) 萌芽的两种意蕴
        (二) 萌芽的经验证明
        (三) 理性的分析
    三、 理想的初步形成阶段(初中阶段)
        (一) 研究者的共识
        (二) 初步形成理想的初中阶段
        (三) 理想形成的表征
    四、 理想的确立阶段(高中阶段)
        (一) 客观现实要求确立目标
        (二) 自身发展成熟能够确立目标
        (三) 高中阶段理想确立的举证
    五、 理想的完善调整阶段
        (一) 确立的目标需要调整完善
        (二) 调整理想目标的因由
        (三) 调整完善目标带有终生性质
第五章 理想形成的特点
    一、 理想的形成是由高到低的形成过程
        (一) 美好的愿望使人的理想形成从高处开始
        (二) 对理想动力的期待使人的理想形成从高处开始
        (三) 人发展的开放性使人的理想形成从高处开始(过程)
    二、 理想的形成是由外在的社会需要向内在自我需要的转化过程
        (一) 家庭教育中给予的目标变成自己内心追求的目标
        (二) 理想教育中内容以外在需要向内在需要的转化
        (三) 由外在环境影响之下而内心中确立起奋斗的目标
    三、 理想的形成是由模糊到清晰的价值明确过程
        (一) 社会需要在理想确立的过程中得到明晰
        (二) 自我价值追求在理想确立过程中得到明晰
        (三) 自我价值在目标确立过程中获得明晰
第六章 理想形成过程与理想教育的科学化
    一、 把握理想形成的关键期,强化理想教育的科学性
    二、 充分利用各种元素,开展理想目标教育
    三、 注意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需要
    四、 社会不同层面都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目标追求
    五、 正面鼓励、循序渐进地进行目标引导
    六、 目标教育要紧紧抓住社会现实需要
    七、 大学生理想教育得现实性
        (一) 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必须把握大学生
        (二) 大学生理想教育必须把握大学生理想中存在的问题
        (三) 大学生理想教育必须采取现实的教育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论理想形成过程的特点[J]. 王柏棣,王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2]当代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形成规律及对策[J]. 曾令辉.  高校理论战线. 2011(05)
[3]理想信念的形成与相关心理因素的关系探析[J]. 陈相光.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3)
[4]理想信念形成的心理机制[J]. 陈相光.  社科纵横. 2011(03)
[5]影响理想信念形成的心理因素分析[J]. 陈相光.  学理论. 2011(05)
[6]大学生党员政治理想信念形成特点及其因素分析[J]. 宁耀.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34)
[7]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主要矛盾及成因分析[J]. 罗佳,李辉.  思想教育研究. 2010(11)
[8]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特点及原因分析[J]. 王仕民,郑永廷.  教学与研究. 2008(05)
[9]现代社会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基本特征[J]. 杨维,刘苍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08)
[10]我的人生不能没有理想[J]. 魏雄文.  中国青年. 2001(15)



本文编号:3301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301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c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