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8 07:57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育的产生都有自己的哲学根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代的一种教育,也必然存在着自己的哲学根源,即人性基础。其人性基础是说明自身存在和发展之合理性和必然性的哲学基础。现实的个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的逻辑起点,对现实的个人的人性的考察就是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考察,也即对其哲学根基的探寻。因此,深刻研究现实的个人的人性,找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大理论问题。本课题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为具体理论指导,综合现有的人学、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从分析“人性”这一哲学范畴入手,来关注“现实的个人”,运用逻辑推演法、比较研究法、综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现代人的人性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现代人的需要及其特点以及现代人的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来探究深藏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背后的具有本源性意义的人性基础,为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和科学化提供一个哲学基础。主要内容和观点包括:第一,现实的个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及其相对应的需要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三大人性基础。人是自然属性、社...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
        (一)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历程
            1、全面探索阶段(1978—1984)
            2、系统建设阶段(1984—2005)
            3、学科纵深发展阶段(2005 年底至今)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现状
        (三) 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的研究现状
            1、马克思主义人学在当代中国的兴起
            2、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的研究现状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一) 西方道德教育家的研究状况述评
        (二) 我国学者的研究现状述评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具体内容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作用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及创新
        (一) 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二) 创新观点
    四、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二)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第一章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哲学蕴涵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
        (四)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二、人性的哲学蕴涵
        (一) 人性与人的属性、人的本质
        (二) 人性的结构
    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基本内涵
        (一) 人性基础的基本内涵
        (二)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基本内涵
第二章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理论的历史考察
        (一) 孔子的道德教育人性基础思想
        (二) 孟子的道德教育人性基础思想
        (三) 荀子的道德教育人性基础思想
        (四) 董仲舒的道德教育人性基础思想
    二、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理论的探源
        (一) 古代西方思想家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理论的探讨
            1、朴素的需要动机(自然主义)论
            2、心灵德性论
            3、神学教育目的论
        (二) 西方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理论
            1、主体性理论
            2、精神分析论
            3、需要层次(动机)学说
            4、体谅关心理论
            5、主体间性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理论
            1、人的本质理论
            2、灌输论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理论
            1、人性的阶级性理论
            2、自然性与精神性相统一理论
            3、“四自五慎”道德修养论
            4、以人为本理论
第三章 现实的个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现实的个人”的哲学蕴含
        (一) 共时态“现实的个人”的含义
        (二) 历时态“现实的个人”的含义
    二、“现实的个人”的缺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哲学反思
        (一) 过于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共性,忽视甚至抹杀现实的个人丰富多彩的“个性”
        (二) 过于强调人的“社会性”中的“阶级性”,不承认现实的个人有“共同的特性”
        (三) 过于强调人的“精神性”,忽视现实的个人的“自然性”
        (四) 过于强调人的“可塑性”,忽视现实的个人的“主体性”
        (五) 过于强调人的“纪律性”,忽视现实的个人的“自由性”
        (六) 过于强调人的“工具性”,忽视现实的个人的“目的性”
    三、“现实的个人”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中的地位
        (一) “现实的个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理论研究的立足点
        (二) “现实的个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人性根源
        (三) “现实的个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理论研究的归宿点
第四章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人性基础
    一、人的自然性与自然性需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依据之一
        (一) 人的自然性及自然性需要的特点
        (二) 人的自然性及其自然性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
            1、人的自然性及自然性需要奠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自然性基础
            2、现实的个人之间物质利益上的矛盾性决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
            3、现实的个人的自然性及自然性需要的提升性决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人的自然性功能
        (三) 针对人的自然性需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人的自然性基础作用
            1、合理满足物质需要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人性的自然性作用的有效途径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丰富人的自然性
    二、人的社会性与社会性需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依据之二
        (一) 人的社会性及社会性需要的特点
        (二) 人的社会性及其社会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存在的根本的人性基础
            1、统治阶级的社会性及社会性需要决定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性
            2、现实的个人的社会性及社会化决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性基础
            3、现实的个人之间的社会性矛盾决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三) 针对人的社会性需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人的社会性基础作用
            1、针对现实的个人的人格和人权的需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人和人的人格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丰富人的社会性
    三、人的精神性与精神性需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依据之三
        (一) 人的精神性与精神性需要的特点
            1、人的精神性具有理性的特点
            2、人的精神性具有非理性的特点
            3、现实的个人的精神性具有未完成的特性
        (二) 人的精神性及其精神性需要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人性基础
            1、现实的个人的精神性需要奠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
            2、现实的个人的精神未完成性决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三) 针对精神利益和精神需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精神性基础作用
            1、针对人的精神归宿、精神动力的需要,发挥人的精神性的人性基础作用
            2、针对人的人性完善和提升的需要,充分发挥现实的个人精神提升性的人性基础作用
第五章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人性基础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人性基础
        (一) 人的可塑性和主体性: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人性基础
            1、现实的个人的可塑性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客观基础
            2、现实的个人的主体性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前提条件
        (二) 人的社会性和工具性: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的人性基础
            1、人的社会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服从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性基础
            2、人的工具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性基础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规律的人性基础
        (一) 人性的多样性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性: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规律的人性基础
        (二) 人的理性与非理性:情理交融规律的人性基础
        (三) 人的主体间性: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的人性基础
第六章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方法的人性基础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人性基础
        (一) 人性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坚持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的人性基础
            1、人性的社会共性与阶级特性:坚持人性与党性相结合原则的人性基础
            2、群体共性与个体个性:坚持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原则的人性基础
            3、人性发展的全球性与民族性:坚持全球化中的人性与民族化中的人性相统一原则的人性基础
        (二) 人的工具性与目的性:坚持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相结合原则的人性基础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人性基础分析
        (一) 人的自然性与精神性: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方法的人性基础
        (二) 人性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方法的人性基础
        (三) 人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坚持现实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方法的人性基础
结束语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与现代性超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和谐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显现[J]. 赵自力,葛晓芳.  思想教育研究. 2007(03)
[2]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人生的价值维度[J]. 唐志龙.  思想教育研究. 2007(03)
[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哲学反思[J]. 雷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4]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J]. 马福运.  高校理论战线. 2006(12)
[5]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探析[J]. 张耀灿,曹清燕.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12)
[6]政治社会化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 刘军.  思想·理论·教育. 2006(19)
[7]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J]. 李合亮.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09)
[8]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模式的转变——以“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出发点[J]. 褚凤英,李光烨.  思想教育研究. 2006(09)
[9]对单个人的尊重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J]. 曾鹿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07)
[10]先秦儒家人性论及其德育意蕴[J]. 陈兴安.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6(02)

博士论文
[1]活动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 褚凤英.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07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307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7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