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9 16: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是应对价值领域多元化的一个新概括。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价值观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价值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本文由引言和三章正文共四部分组成。引言主要是对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大致梳理了目前学术界对于有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价值及价值观念进行哲学考察。价值及主体性问题一直都是价值哲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是进行价值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价值是实践的基础上的主客体关系的范畴,主体性是其根本属性,实践是研究价值问题的立足点,研究价值领域中的任何问题都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实践及主体性问题。此部分着重厘清价值领域的主体性问题及价值与实践的关系,简要阐述价值观念的含义和特性。第二部分是对价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分析,着重介绍了价值领域中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之争,深入挖掘了二者的理论渊源,阐述了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片面性所...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 价值与价值观念
1.1 价值及其主体性原则的发展
1.1.1 价值抽象主体性的确立及发展
1.1.2 价值具体主体性的生成
1.2 唯物主义实践观与价值问题
1.2.1 唯物主义实践观
1.2.2 实践的思维方式
1.3 价值观念
1.3.1 何为价值观念
1.3.2 价值观念的特性
2 价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1 价值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之争
2.1.1 价值普遍主义及其批判
2.1.2 价值特殊主义及其批判
2.2 “两极对立”的扬弃
2.2.1 价值的主体特性
2.2.2 价值普遍性的限度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历史基础
3.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3.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性
3.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性
3.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阶段性
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性
3.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
3.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
3.4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启示
3.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主体性
3.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辩证地历史地看待普世价值[J]. 袁岳,沈尚武. 科学经济社会. 2013(02)
[2]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走向与提炼[J]. 李德顺. 企业文明. 2012(11)
[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上如何取得共识?[J]. 侯惠勤. 红旗文稿. 2012(08)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维度[J]. 陈甘霖. 发展. 2012(01)
[5]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J]. 李德顺. 决策与信息. 2011(12)
[6]论普世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J]. 马威. 晋中学院学报. 2011(05)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当代普世价值[J]. 李德顺. 学术探索. 2011(05)
[8]论普遍价值的辩证本性和问题情境——兼评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J]. 孙美堂. 学习与探索. 2011(03)
[9]《神圣家族》的群众史观及其现实意义[J]. 李文峰. 德州学院学报. 2011(01)
[10]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J]. 陈新汉. 哲学研究. 2011(01)
硕士论文
[1]从“抽象主体性”到“具体主体性”[D]. 王洋.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09626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 价值与价值观念
1.1 价值及其主体性原则的发展
1.1.1 价值抽象主体性的确立及发展
1.1.2 价值具体主体性的生成
1.2 唯物主义实践观与价值问题
1.2.1 唯物主义实践观
1.2.2 实践的思维方式
1.3 价值观念
1.3.1 何为价值观念
1.3.2 价值观念的特性
2 价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1 价值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之争
2.1.1 价值普遍主义及其批判
2.1.2 价值特殊主义及其批判
2.2 “两极对立”的扬弃
2.2.1 价值的主体特性
2.2.2 价值普遍性的限度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历史基础
3.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3.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性
3.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性
3.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阶段性
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性
3.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
3.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
3.4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启示
3.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主体性
3.4.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辩证地历史地看待普世价值[J]. 袁岳,沈尚武. 科学经济社会. 2013(02)
[2]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走向与提炼[J]. 李德顺. 企业文明. 2012(11)
[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上如何取得共识?[J]. 侯惠勤. 红旗文稿. 2012(08)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维度[J]. 陈甘霖. 发展. 2012(01)
[5]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J]. 李德顺. 决策与信息. 2011(12)
[6]论普世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J]. 马威. 晋中学院学报. 2011(05)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当代普世价值[J]. 李德顺. 学术探索. 2011(05)
[8]论普遍价值的辩证本性和问题情境——兼评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J]. 孙美堂. 学习与探索. 2011(03)
[9]《神圣家族》的群众史观及其现实意义[J]. 李文峰. 德州学院学报. 2011(01)
[10]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J]. 陈新汉. 哲学研究. 2011(01)
硕士论文
[1]从“抽象主体性”到“具体主体性”[D]. 王洋.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09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309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