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非理性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8 13:22
  非理性因素作为人的精神因素之一,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本文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容纳当代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研究非理性因素的原因、意义和具体的方法;第二部分对非理性因素的概念、特征以及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释;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需要、情感、意志和信仰等这些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部分具体提出了如何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需要、情感、意志和信仰这些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进行引导,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旨在通过对非理性因素的积极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来塑造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绪论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研究非理性因素的原因、意义和方法
    (一) 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非理性因素的原因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非理性因素研究的意义
    (三)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非理性因素的研究方法
二、非理性因素的概述
    (一) 界定非理性概念的前提——理性概念的界定
    (二) 非理性因素概念的界定
    (三) 非理性因素的特征
    (四)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
    (五) 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的关系
三、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非理性因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二) 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意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信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加强对非理性因素积极作用的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确对待人的需要
    (二)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实现情感的培养
    (三)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性,重视意志的铸造
    (四)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实现信仰的构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论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胡俊苗,黄海昀.  理论与改革. 2007(01)
[2]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非理性维度[J]. 张代龙.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06)
[3]论道德情感与感动教育[J]. 肖祥.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11)
[4]论道德需要及其培养[J]. 孙少平.  教育发展研究. 2006(18)
[5]论思想政治工作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辩证统一[J]. 陈濯.  探索. 2006(04)
[6]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情感效应[J]. 熊建生,万佳妮.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07)
[7]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输的动力[J]. 邵献平,张耀灿.  理论探讨. 2006(04)
[8]论道德需要的结构和功能[J]. 彭柏林.  云梦学刊. 2006(04)
[9]道德需要与道德行为[J]. 蓝维.  当代青年研究. 2006(05)
[10]德性的信仰基础与现代性困境[J]. 朱新卓,陈晓云.  社会科学研究. 2006(02)



本文编号:3390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390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d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