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逊总体性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詹姆逊总体性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1934——)十分推崇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基于一定考量,詹姆逊对马克思总体性思想进行了重释。詹姆逊的作品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他搭建了一个内容丰富,结构独特的开放平台并将自己重释的总体性思想设定为主轴。探求詹姆逊对马克思总体性思想的重释过程就是挖掘詹姆逊总体性思想内容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对先前研究有整体性的认识。詹姆逊对马克思总体性思想的重释融合了多个流派思想。例如,卢卡奇对总体性的论述对詹姆逊总体性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卢卡奇辩证法思想的变体,而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使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重视追根溯源与结构逻辑。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包括了对总体性的矛盾运动、争论、根源与结构的讨论,他对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做出了个人注解。詹姆逊重释总体性思想的原因主要基于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思考,对理论诉求的反思,为了本真的追求,出于内在信念的驱动。也就是为了把握晚期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应对“反总体战”的理论围攻,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思考人类克服危机的总体性条件,詹姆逊作出了相应的重释。与此同时,詹姆逊的探索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视野带来了启示。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在后现代文化理论、政治哲学、全球化理论等层面具有重要影响,在总体性思想的指导下,詹姆逊逐渐展开对资本主义走出困境的探索,从全球角度对21世纪人类解放运动做出总体性图绘的畅想。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备总体性的视野,能够反思现存状况,注重对未来的思考,推动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发展。对詹姆逊总体性的哲学方法进行研究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将其理论的精华与我国本土结合,进而产生中国化的优良化学效应。基于所学专业的考量,基于思政视野,主要从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法、创新路径、整体目标、整体效果四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分析,进而从詹姆逊的重释中获取有益启示。总而言之,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可否认,其总体性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也应以辩证的态度对待其理论。
【关键词】:詹姆逊 总体性 思想政治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091;D64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前言8-15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3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13-15
- 第一章 詹姆逊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容15-26
- 一、辩证法:总体性的矛盾运动15-18
- 二、同一和差异:总体性的争论18-21
- 三、生产方式:总体性的根源21-23
- 四、时间与空间:总体性的结构23-26
- 第二章 詹姆逊重释总体性思想的原因26-37
- 一、把握晚期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6-29
- 二、回应“反总体战”的理论围攻29-32
- 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32-35
- 四、思考人类克服危机的总体性条件35-37
- 第三章 詹姆逊总体性思想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视野的启示37-47
- 一、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总体性批判37-38
- 二、意识形态的总体性考察38-41
- 三、全球化的总体性把握41-44
- 四、21世纪人类解放运动的总体性图绘44-47
- 第四章 詹姆逊总体性思想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的启示47-57
- 一、指导方法:马克思主义强势入驻47-51
- 二、创新路径:同一与差异动力引航51-53
- 三、整体目标:生产方式有机契合53-55
- 四、整体效果:时间与空间无缝对接55-57
- 结束语57-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4-65
- 附件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苗;;空间政治与认知图绘——詹姆逊晚期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探析[J];江海学刊;2013年06期
2 张彩云;;詹姆逊视野中的“后现代主义”[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岳凤梅;;詹姆逊的消费文化观探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4 李世涛;;后现代语境下的政治选择——詹姆逊的政治思想[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5 唐伟;;阶级的解码与赋形——读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6 包立峰;;詹姆逊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批判本性的回归[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3期
7 陈永国;;詹姆逊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文化批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02期
8 杨东篱;简论F·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平面模式说[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朱彦振;;詹姆逊生产方式理论评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2期
10 罗骞;;詹姆逊对“生产方式”批判范式的阐释[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胜云;;论詹姆逊文化研究的范式危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2 罗骞;;詹姆逊对“生产方式”的坚持与阐释[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康慨;詹姆逊获郝尔拜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王逢振;为什么编《詹姆逊文集》[N];光明日报;2004年
3 胡亚敏;詹姆逊:从文学批评到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杨仁敬;詹姆逊和他的马克思主义情结[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韩雅丽;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马海良;评陈永国教授《文化的政治阐释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静;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美学[D];武汉大学;2010年
2 胡亚敏;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杜明业;詹姆逊的文学形式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志红;约翰·富兰克林·詹姆逊史学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风;詹姆逊总体性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D];山东大学;2016年
3 王伟;詹姆逊形式理论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熙雯;詹姆逊阐释理论之初探[D];苏州大学;2013年
5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6 苗枝文;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任春梅;论詹姆逊后现代语境下的新马克思主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侯斌英;试论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04年
9 范海兰;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彩云;试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詹姆逊总体性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46544.html